楠木軒

快遞員業餘搗鼓數學,破解百年數學難題,登上浙大講台,以夢為馬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經典

民科,本來指的是非官方的民間自發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不過現在的網絡用詞“民科”卻多半指的是那些胡思亂想,未經實踐,一味講空話的“妄人科學家”。有很多自稱“民科”的人總是在網絡抱怨自己的科研成果沒有得到重視,期望能夠一招成名天下知。

科學研究是需要時間沉澱的,想靠投機取巧,妄想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一舉成名是不太現實的。不過,一個來自河南信陽的工人,卻靠着自己對數學的強烈興趣和執着追求,破解了百年數學難題,最終得到大學教授的肯定,登上了大學講堂,引起媒體關注,這可以説是“民科”比較成功的典範了。

餘建春,是一個來自河南信陽新縣山區的工人,他畢業於新縣職高,後來上了鄭州牧專,讀的是畜牧專業。從這份求學經歷來看,餘建春不是什麼學霸,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而已。這樣的學歷,要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自然是不太容易。畢業之後,餘建春輾轉北京,上海,廣東各地打工,幹過保安,工人,甚至還到日本去學過種番薯。

最後,餘建春還是回到了家鄉河南信陽,在一家物流公司當了一個包裝工人,每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他要整理上千個箱子。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總算安定下來。

上學的時候,餘建春成績並不是很好,但是對數學學科卻特別感興趣,參加工作之後,雖然四處漂泊,工作換了無數,但是不變的是對數學的熱愛,工作之餘,只要有空,他就會去圖書館看和數學相關的書籍,他還買了很多數學方面的書籍,下班後就躺在牀上,沉浸在他的數學世界之中。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了解到了“卡邁爾數”這個名詞,並投入到了研究和計算之中。

在四處漂泊的日子裏,他每到一個地方,就會跑到當地有名的大學去,試圖拜訪大學的數學教授,無數次不得其門而入之後,他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將自己的演算手稿寄給這些專家教授,向他們求證是否正確,期待能夠得到回應,可是結果往往是石沉大海。

但是餘建春並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熱情也沒有消退,“卡邁克爾數”公式的誕生,餘建春花了8年時間。他不斷研究,不斷寫信。有人問他:”研究數學能賺錢嗎?“餘建春總是回答,不是因為錢,研究數學是自己的興趣。

為了研究”卡邁爾數“的新算法,餘建春花了八年的時間,每天下班後,就進行演算,一直到十點多才睡覺,第二天天不亮,又要去上班。看到他這麼認真,同住的工有很是奇怪,認為這是不是經理給他安排的什麼加班的活。

易中天教授曾經説過:”懷才就像懷孕,時間長了,自然就會顯露出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餘建春不斷研究,不斷向各地大學的教授投稿,雖然如泥牛入海,但是他還是相信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會有人看到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浙江大學的蔡天新教授看到了餘建春的郵件,這樣的郵件一年也能接到不少,都是自稱發現新算法,希望能引起重視的,但是真正有實質內容的並不多,這一次會不會也是譁眾取寵的呢?蔡教授好奇地打開郵件,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餘建春的算法是極具想象力的,也是他以前沒有見過的,於是蔡教授馬上和餘建春取得聯繫,邀請他到浙江大學研討會現場,運用他的算法來解答一些數學題目。幾天之後,餘建春出現在了研討會現場,見到了蔡天新教授,當然還有幾名博士生,一名博士後。

面對如此級別的數學專家,餘建春還是有點緊張,但是當他拿起粉筆進行演算的時候,他就沉浸在了數學的世界。餘建春的演算得到在場專家的高度肯定,蔡天新教授説:”雖然餘建春學歷不高,但是他的部分研究已經達到了碩士生的水平了。”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蔡天新教授慧眼識金,餘建春一舉成名,成為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媒體稱他為“草根數學家”,對他的事蹟進行長篇累牘的報道。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製作了時長2分半的新聞短片《餘建春:數字就像我的朋友》,向全國觀眾介紹餘建春多年和數字打交道的經歷。

不久,浙江湖州絲綢之路集團向餘建春拋出了橄欖枝 ,邀請他擔任公司的數據分析師,並保證給他充裕的時間,讓他繼續在數學方面的研究。

成功沒友偶然,餘建春的成功也是來自於他的堅持,經過無數日日夜夜的演算,來自於他對心中夢想的執着追求。也許,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有點喘不過氣,但是,請不要放棄自己心中的興趣和夢想。只要堅持努力,總有一天,你的努力會被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