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吃香的學歷是中專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去唸高中
即使學歷不等於能力,但也只有到達一個學歷標準之後,才有人願意瞭解你的能力。所以"學歷"二字在當今這個社會還是相當重要的,它相當於一塊行走社會於之間的一塊敲門磚。
不知從何時開始,學歷也如同錢幣一樣在前進的時間中不斷貶值,誰能想到在大約三十年前,全國上下最吃香的學歷竟是"中專",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考慮去唸高中考大學,聽上去十分不可思議,這與今日的情形正好完全相反。
可以見的的是,如今中專的水平自然不可與往日相比,那麼在那時,能上中專的人到底什麼水平,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
如果翻看許多上一輩領導的履歷,我們時常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的第一學歷是中專,別懷疑別輕視,要知道這恰恰是他們超脱於一般人優秀的證明。
1990年之前的中專大致上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由初中畢業後考入的中專,第二種是由高中畢業後考上的中專。
先説第一種,初中畢業的中專生是鳳毛麟角的尖子生,當年的中專生待遇很好,有些地區的政策甚至到了只要有考生收到中專錄取通知書便可立即為他辦理户口遷移的地步——從農業户口轉為城鎮户口。
最令人羨慕的是,學成後也不用面對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因為在當時中專畢業是包分配工作的,並且多半是有編制的"鐵飯碗"。這才叫真正通過讀書改變了一個人一生的軌。
如果你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取中專生,那麼恭喜你已經勝過了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年輕人,只要不出大的差錯,這一生的平安富貴皆有了保障,單從這一點來説,那個年代的中專可比今天的"985"、"211"來的划算得多。
它與今天的中專學校所教授的內容相比也有了明顯的差別,當年的中專不是在教育人一門必備的謀生技能。而是除了英語之外的課程,都和今日的大學課程有些相似。
畢竟這些初中中專生的報考名額都是有限制的,並且常常是要在地區排名前五十的學生才能夠報考,這樣的人才條件絕不亞於今日的大學生。
第二種高中中專畢業生,含金量略比初中中專生差些,不過這單是從畢業後的待遇條件來説,評判得不免有些片面。
高中後考上的中專現在大多數都已經升為了大專甚至是大學,也就是當年高中中專生的學歷含金量不斷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升值。
而且他們本身也是十分具有能力的一批學生,畢竟從前的高考錄取率極低,以1980年的數據舉例,當年的報考生為333萬人,但是最終考上大學的學生只有28萬人,換算下來錄取率只有8%。
對比三年前的高考數據,全國"211"大學錄取考生共46萬,一本錄取為114萬。經過多年來的計劃生育管控以及等等人口條件的要求限制,前後兩個年代的同齡考生基數已經有了差別,對於人才的培養計劃也在不斷的革新。
結合這些客觀條件以及數據來看,當年的高中中專生起碼也混的上是今天的一本大學生。
史料記載,科舉制度是在隋唐時期興起的,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不在乎門第身份等等世俗條件的限制衍生而來的人才選拔制度,讀書而後考試繼而出關入仕,已然成為千年來的傳統。
由此可見,當年包分配有保障的中專生畢業生,更符合老一輩人的思想,當時城市化的程度並不像今日這樣普及,在農村學校中若能出一箇中專生,那麼這是名副其實的"全村的希望",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不過二十幾年的光景,中專生的地位就迎來的斷崖式下跌,這並沒有學歷歧視的意味,而只是從大多數的現實情況出發,現在我們接受的是九年義務制教育,之後考不上高中的學生才會選擇去讀中專,而且此時的中專生再也捧不起當年的"鐵飯碗"。
從如今的企業招聘條件上看,最次的學歷要求往往也要達到大專水平,好一點的公司要求員工起碼擁有"211"大學的畢業證書,更甚的還要求碩士研究生、海歸留學經歷……
中專生的出路越來越窄,從昔日"天之驕子"到今日的"落後差生",中專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這一切還要歸結於社會進步還有知識水平的發展,中專生含金量下跌的這段時間恰好與中國各個方面的騰飛相撞。
當今社會需要更多的複合型人才,經歷了大學擴招、互聯網的普及、科技上的革新,兩代人的的差距已經不僅僅是學歷"性價比"之間的鴻溝。
人都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的,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自然而然會有不同的人才政策。但是無論怎麼變,也不會讓真正有才學有能力的人明珠蒙塵,還是那句老話"是金子總會發光"。
二十八年前的中專生如果放到今日,至少也是一本大學學歷以上的水平,甚至他們的"性價比"已經超出了一本大學畢業生的水平。
不過從我個人角度來出發,是絕不願意將"性價比"這樣滿含着功利感的詞彙與學習之事掛鈎的,學習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能力,能夠堅持苦讀十幾年將人生大半時間苦心孤注在一件事上,已然十分具有挑戰意義。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一定通過讀書才能獲得最好的出路。
多年的讀書經歷為一個人培養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才是真正使人受益終身的內容,不管是當年的中專生,還是今日的"985"、"211"畢業生,他們的身上都有共同的優點例如專心致志、熱愛學習。
世界的變化千奇百怪,能夠抓住時代的機會固然難得,若是不能如此那麼以不變應萬變也是好的,最重要是能夠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倘若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管他是中專生還是大學生,他都是一個能夠幹出一番事業,生活得多姿多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