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燒錢”之年,是做生意還是做教育?課程批發是重點
在線教育這兩年正是風生水起的時候。
根據艾媒網的數據調查顯示:從2011-2021年,中國在線學習行業市場規模呈現上升趨勢。2011年在線學習市場規模為603億元;2014年市場規模突破一千億元,為1264億元;2021年中國在線學習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則達到了5596億元!
這個漲幅實在是非常驚人。但是也證明了,在線教育市場上漲的瘋狂。
對在線教育行業而言,如果説去年的變數是疫情,那麼今年的變數就是政策。
市場新政策——在線教育發展的“風箏線”
中商情報網訊:2020年3月教育部頒發《教育部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號意見》,到2022年,全面實現“三個課堂”在廣大中小學校的常態化按需應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數育資源硬蓋面的有效機制,開不齊開不足開不好課的問題得到根本改變,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持續優化,學校辦學水平普遍提升,區域、城鄉、校標差距有效彌合,推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提高課程質量、提升教學質量、優化教師教學能力及信息素養,才是目前在線教育行業的重點。一味做鋪天蓋地的營銷,引來更多的是學員的反感,倒不如考慮做好自身內容的優化,才是在線教育從業者的重要任務。
監管是今年在線教育的主旋律。廣告投放、超前超綱教學、教師資質審查、預收費及價格限定、未成年人保護幾大方面相關政策均在收緊。在人民日報連載的《四問校外培訓機構亂象》中更是直指:校外培訓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業邏輯,這是必須明確的一條底線。
監管方向似乎愈發明確,在線教育正迎來一場浩浩蕩蕩的變革。
互聯網教育本質上是教育而非互聯網
這樣的發展邏輯下,大規模的廣告投放是為選手帶來增長的重中之重。
但其中的問題在於教育產品不同於其他的互聯網產品。例如一款電商產品的質量好壞對用户的體驗影響較為短暫,且用户只需付出較小的成本。但教育的時間和過程不可逆,教育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乎接受教育的人員的未來。教育的特殊性導致其更應更側重後端驅動,不能像其他互聯網產品一樣更關注前端營銷。
其次,互聯網教育本質上是教育而非互聯網,教育的需求分散化、產品非標化、人力密集型等特點意味着不可能出現互聯網行業一家獨大的壟斷情況,也就是説“贏家通吃”的結果在互聯網教育行業可能很難達成。
課程批發相信是每個機構之間都會有的問題。精品課程、最新價格、批發報價、網校課程價格、課程批發都一定是每個教培行業工作者最關心的問題。
做好自身課程,才能給機構樹立好口碑,機構也才能夠長久運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