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延遲後的北京中考終於拉開帷幕,7.8萬考生即將進入高中擇校階段。
一所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到底怎麼樣,最瞭解的一定是過來人。今天,我們請到了包括北師大實驗國際部的三位名校學生,分別代表國內頂尖公立國際部、外國語學校和美高,來分享他們的高中生活。
他們談了各自學校入學門檻、學習生活和課外活動,還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期感受到的壓力,也誠實説了自己認為的學校缺點,可以説很客觀、全面了。
分享者A——畢業於南京外國語學校本部,攻讀數學,喜歡歷史,關心新聞
分享者B——畢業於北師大實驗國際部,數學發燒友,熱衷於分析與幾何
分享者C——畢業於前三十寄宿美高,社科生,哲學(未)入門
能聊一聊各自高中的入學標準嗎?
A南外分為本部與國際部,那我就先聊聊本部的入學情況吧。如果是從本部初中升入本部高中,那麼會按照中考+校內英語考試的綜合成績排名,劃一個340人的分數線進行錄取。
從校外初中考入本部的學生,同樣需要中考成績及英語考試成績,但對前者的要求會更高,對英語水平的要求則略低。綜合來説,校外分數線略高於本部初中升學。
南外國際部的招生對所有學生是一視同仁的,沒有本部、外校之分,皆是按照中考+國際部加試成績進行錄取。國際部加試更側重於閲讀、寫作能力,類似於出國的英語考試。
此外,南外國際部分為中國-加拿大項目(中加)、IB課程、A-Level課程三個不同的track,一般而言錄取分數線是IB高於A-level高於中加。
南京本地生源較多。
△南京外國語學校(圖片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官方微信)
B北師大實驗與南外的錄取思路基本是一致的,初中升高中時對本部及校外學生皆進行招生,標準一致。本部主要是看中考分數,國際部則考察中考分數+內部測試,國際部的中考分數線比本部低6分左右。此外無户口要求。
國際部使用AP教學。在初三升入高一時,會分為11、12、13班,11班的學生普遍來説是成績最好的。從高一升入高二時,有一批學生會從本部轉到國際部,又分為14和15班。14班相對而言比較薄弱,而15班則有很多搞競賽的學術大佬。
△實驗中學辯論隊在第一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中學組中取得亞軍
C美高的入學要求與上面兩所學校非常不同。最重要的標準有託福、SSAT、課外活動、面試表現等。較好的美高一般錄取學生較少,比如説我所處的高中一年只招收4~5名大陸學生,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學校的課程設置是什麼樣的呢?
A南外本部教授的就是江蘇高考課程,一個班40~60個人左右,8個班,共400人。國際部的課程即是按照你所在的track提供的IB或A-level課,中加項目則會要求學習外方課程+中方課程,但中方課程相對而言沒有那麼重要。
南外本部學生出國的人數也很多。我們有一個“脱產製度”,就是説準備出國的學生只在學校上完高一+高二上學期的課,考完小高考後就進入脱產,每個人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比如説去輔導機構學習標化等。
△南外國際部冬季藝術節(圖片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官方微信)
B北師大實驗的課程設置還是很豐富的,而且每個年級不一樣。高一時,國際部&高考部是混在一起上課的,老師都有較多的高考經驗。除了高考課程外,還會有一些向所有學生開放的選修課 ,如體育提供棒球、橄欖球等等。
高二時進行分流,國際部學生會搬到國際部小院,分層上課。所有科目的課都分為P、A、B三個層次,P層學生很少,主要是給有競賽或專業需求的學生開設的,講的內容比較深入,A層課程適合相對而言較為優秀,還在考標化的學生,而B層則是給基礎較為薄弱、還需要花大量時間在標化上的學生開設的。
此外高二下學期和高三上學期,學校會提供AP課程,可能是每門課每週兩節的頻率。高三學校會開設國際部特色課程,是老師們“放飛自我”的機會,內容非常豐富,如國畫、漢服設計及鑑賞、日語、愛的藝術、生活中的化學…基本沒有想接觸而接觸不到的內容。
△北師大實驗2019 屆國際部畢業大戲《寶島一村》(圖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官方微信)
C美國高中時長四年,學生可以自由選課。我所在的美高就是採取了開設普通課程+AP課程的模式,分層上課。數學從最簡單的基礎幾何,到離散數學皆有開設,英語有適合不同年級的基礎課,也有創意寫作、非虛構寫作、新聞寫作等,也會有像刑偵學、攝影(基礎1、2、3、數碼、暗室…)系列課程、繪畫系列課程、戲劇等等不同設置,內容還是很豐富的。難度分層及興趣拓展這兩個方面都能顧及到。
中國學生一般是從高二開始選修AP課,到畢業時多者能夠修完數十門AP。
學校的學習氛圍是什麼樣的?學習壓力重嗎?
A南外的老師不會給學生什麼課內任務的壓力,壓力都是學生自己給的。
壓力來源有幾個:1.升學壓力;2.同齡人的壓力;3.平衡成績單+小高考+標化等多項任務的壓力。不得不説,南外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學生,可以説像bug一樣,混在一起有時會感到自己很差勁。比如説南外有初一託福就能考117的,高一時感覺身邊同學都是110+,SAT也是一樣,都是高分。
總的來説,南外的教學氛圍很像大學,老師較為佛系。而在南外學生裏,強的那批人很強,而且數量不少,這保證了不管你處於什麼樣的圈子,你身邊都有強的人。
△截取了南外的部分喜報(圖片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官方微信)
B該怎麼説呢,其實壓力不是很大 ,因為大家都太強了,且很有個性,所以我就佛了。
當然我可能只是個個例。sdsz給我的感覺是每個人走得路都很不一樣,我們有和一些大學的直通車項目,如早稻田、多倫多,也有同學申請羅德島之類的藝術學校,有同學去瑞士、悉尼等等,因為太不一樣了於是會感到無法比較。
每個班的班風也不是很一樣,有些温馨,有些漫宅,有些是浪漫主義的,有些是硬核學術等等。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passion,喜歡音樂劇的就去排音樂劇、喜歡哲學的就去搞哲學社。學校氛圍的話..可能就是每個學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愛好吧?
△北師大實驗的2019 畢業晚會(圖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官方微信)
C我一直感覺美高的壓力不大,但是這一點我的很多同學都不同意,所以我的意見沒有代表性(笑,進入美高前,我就讀於江蘇省的一所公立初中,一直是朝六晚九,每天默寫,每週考試,每月排名。
進入美高後,我只覺得其課程設置自由度高,人和人之間沒有什麼競爭,老師很佛系,又能探索不同的事物,非常開心。
和上面兩所學校不同,美高的學生也沒有那種“每個人都非常強”的壓迫感,有不少學生都是很佛系的。特別是一部分美國當地的學生,對考試、升學等都沒有很大的要求,哪怕是國際生之間,大家也不怎麼會討論自己的標化、申請等,有一種互不干擾的感覺。
現在回想起來,美高對我而言是很“理想鄉”的地方,我們最擔心做不好的或許並不是申請,而是吉他演奏會、舞蹈表演、體育競賽、辯論、機器人比賽……
學校的課外活動多嗎,資源豐富嗎?
A南外的競賽/活動非常多,比如説Model UN,辯論等,都是很流行的。此外南外有一批人,專門走競賽路線。
南外有針對競賽的輔導,但水平不是很高,學生會從校外找競賽輔導,比如南師大的教授。南外競賽每年能出一些很強的人,進入國家隊等,不過一般來説能拿到省一、省二就差不多了。
有個現象挺有趣的,就是搞競賽的人很多從小到大都是在一起的,小時候一起考奧數,考得最好的那批人,到了高中還是那批人。
△在那外的公眾平台搜【國家隊】的部分結果
B北師大實驗活動很多,資源也很豐富。其實上面也説到不少了,每個人都能有機會開闊自己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競賽這方面的話,實驗一般不需要找校外老師,基本都有博士來帶,歷年的競賽也都挺強的。
C美高四年都要求學生下午必須要參與課外活動,所以説想不豐富都很難。
體育方面有排球、籃球、足球、橄欖球、壁球、網球、游泳、健美、舞蹈……還有各種樂器、美術等等,可以説是列舉不完。
不過我們並不是很看重競賽,唯一比較多的是數學競賽,但學校也只是提供一個去報名的機會,不提供輔導。除了極個別自身很強的學生以外,競賽這方面就沒有什麼成績了。
能再聊聊老師和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嗎?
A就像我上面説的,老師都比較佛系,和學生亦師亦友,挺歡樂的。南外的管理相對來説是自由的,比如説對戀愛啊、手機啊、外賣啊這些問題並不會極其嚴格禁止。應該説,是在可以人性化的地方就儘量人性化了。
B實驗的老師很多都很有人格魅力,會和學生講很多超綱但卻非常有趣的內容。比如説有一位音樂老師就會在上課的時候給大家講日本武士刀的構造,有一位物理老師開設了愛的藝術課程等等。
老師的水平真的都非常高,比如説我高二一位老師的物理課就是我微分方程的啓蒙。實驗的老師和課程可以説是有趣到讓學生根本不願意脱產,當然,實驗學生的基礎也是很好的。
剛剛A講到南外相對自由,這一點和實驗也很相似。老師和學校對學生的干涉很少,不管是學業還是生活上學生都很自由。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時年紀裏有一對情侶,一方的家長跑到學校裏要打另一方,我們的年級組長特別英勇地保護了她。(不知道這件事適不適合講,但對於我來説就是實驗動人的地方之一吧)。
學生在學校有很大的發言權,比如説覺得食堂不好吃,學校就改了自助餐,後來又覺得自助餐不好吃,就開始去大悦城吃飯。所以sdsz的學生都開玩笑説大悦城是實驗的食堂嘛。
△國際部高一學生海外研修:ALA高中馬術課(圖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官方微信)
C美高的老師和學生,就像是朋友關係一樣。我最喜歡的老師是一位英語老師,他教了我的新聞寫作和創意寫作,同時還是我當時主編的校報的輔導員。
當時每次印刷紙質報紙前他都會非常緊張,我還會反過來安慰他(笑,是個非常感性的人吧,上課講到一些內容就會眼眶發紅。
對了,他還説過自己畢業後做過十幾份工作,最喜歡的是鮮花派送員。在美高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師,倒不是説他們學術水平過硬,而是確實關心學生,沒有距離感,是很生動立體的人。
學校對學生也幾乎不干涉,上面提到戀愛的話題嘛,在美高,老師反而會開玩笑問你有沒有喜歡的對象,怎麼不談戀愛之類的,校園裏的情侶隨處可見。手機也僅限於上課時不能使用,外賣之類的問題則是完全不干涉的。
最後能再説説自己的學校有什麼缺點嗎?
A缺點也有一些吧。第一是管理層有些地方會比較僵化,有些官僚主義,不過這應該是很多學校共有的問題。
第二是有一小部分老師不負責任,上課划水,考試前給學生講解原題來幫助學生考高分。
第三是我感覺學校對體育和音樂的培養不夠重視,雖然也會有一些展示的機會,比如説藝術晚會,但平時不會有課程之類的引導。
第四是學校對出國的學生沒有什麼申請方面的幫助,如文書輔導等。最後就是學生之間可能會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特別是申請的時候會有隔閡,所以不少南外學生都感覺自己和初中同學關係更緊密。
B確實也有管理層的僵化這種問題,但不是很多。並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也會有一些紛爭。此外,sdsz的學生非常自由,有一部分人可能就會利用自由來做一些消極、毫無建設性的事,學生的自主權有時候就變成了任性的某種幌子。
還有一點就是,我從小就在實驗二小(為sdsz初中部提供了很多生源),其實從小學到高中身邊的人一直是不變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一個弊端吧。
△學生英文音樂劇《歌劇魅影》劇照(圖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官方微信)
C第一是美高的老師學術水平不是很強。或許是因為我的高中不是頂尖寄宿吧,一部分老師都挺划水的。比如我的物理老師水平就很次,我後來學AP都是靠Youtube視頻,也基本沒有被老師的學識才華驚豔的時候。
雖然説我在美高學完了最高階的數學課,但還是會覺得自己的數學水平和國內高中的學生差了很多。第二是美高圈子很小,一個年級才七八十個人,可能會出現一些抱團、邊緣化的現象。雖然學校一直努力促進多元融合,但在我看來效果並不是特別好。
大家最後還有什麼想補充的嗎?
A南外的學生出了門都很喜歡穿校服,因為我們真的很有歸屬感。而且南外在全球各地都能有校友,遇到的時候就會對彼此產生認同感,這是很棒的體驗。雖然南外並不是十全十美,但我發自內心的為自己是南大學子而驕傲。
B説實話,我並不覺得自己能代表實驗的學生,每個人都太不同了,經歷、想法也都會很不同。
因為我從小就在sdsz這樣的教育環境裏成長,所以很多東西對我而言已經成為了日常,所以我也很難去説北師大實驗對我有什麼影響,或者説讓我有什麼改變。【採訪人:但你説起實驗老師時神采飛揚的樣子已經説明了很多東西了。】
△(圖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官方微信)
C我覺得美高帶給我最大的財富是獨立。從高一開始擁有自由的結果是我現在變得更願意嘗試不同的東西,也更願意承擔責任。我對於自己的高中並沒有很強烈的認同感,不過我還是很珍惜在那裏認識的老師和同學,希望他們能是我長久的朋友。
不去頂尖公立的“三無”學生
依然可以進TOP20大學
歡迎下週來聽
人大附中朝陽分校畢業班學生分享會
你還“在看”嗎?
有細心的朋友發現,微信推送現在不按時間排序了。如果大家還希望和從前一樣,每天準時和“爸爸真棒”見面,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在下面點個“在看”;
第二步:按下面方法給我們星標,成為我們的“常讀用户”,就能每天第一時間看到“爸爸真棒”的文章了。你的喜歡對我們很重要,期待再次按時見面!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