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擁兵百萬敗到只剩24騎,宰相的名將夢破碎,後代卻成最牛世族!
從擁兵百萬敗到只剩24騎,宰相的名將夢破碎,後代卻成最牛世族
建武元年(公元24年)正月,劉秀想要開闢關中戰場,於是派遣其大將鄧禹,率領兩萬精兵翻了太行山,進入河東。六月,鄧禹平定河東,向南渡過了黃河,抵達關中。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這時,鄧禹在長安北部安撫民心,關中各地的軍民都來投靠,到十一月,原來的兩萬大軍已經擴充到可號稱百萬了。於是,軍中的將士都開始要求鄧禹攻打長安,但鄧禹擔心不能成功,因此不答應。
時間轉眼到了建武二年九月,赤眉軍在長安縱慾享樂整整四個月後,終於把長安城吃空了,沒辦法只好轉戰西北。鄧禹看到了機會,趁機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這座空城。話説赤眉軍在西走後,遭到了涼州軍的猛烈打擊,損失慘重,不久又撤回長安。九月正是秋收時節,長安附近的百姓家剛有點存糧,誰料赤眉軍又回來了。
赤眉軍返回長安,漢軍本應迎頭痛擊,可鄧禹害怕敵人,龜縮不戰,任由赤眉屠戮百姓,百姓因此對漢軍失望透頂,各豪族大姓趁機擁兵自衞,同時不願再聽號令。漢軍也因此得不到補給,軍中士氣低迷,很多人都逃離了,原來號稱百萬大軍,現在只剩下幾萬飢餓的士兵,根本不是赤眉的對手。結果在於赤眉的交戰中潰敗。鄧禹只得放棄長安,北上雲陽。鄧禹既看不清形勢,又找不準戰機,因此後世評價他為“文治之才,庸碌之將”。
更糟的是,經過一年的時間,關中周邊的勢力都已經對長安城虎視眈眈,局勢越來越混亂。起於漢中的延岑勢力,在藍天打敗鄧禹,想要分一杯關中的羹;漢中王劉嘉也來到陳倉駐紮,想要關中。赤眉回到長安看見這兩股勢力,趕忙派出兩隊人馬上去打劫,卻被打敗,且精兵全部派出去了,留在城中的只是老弱病殘。鄧禹看見這個機會,又一次來撿漏,與赤眉軍大戰,不料赤眉大將趕回,鄧禹又被打敗。
這時,赤眉、鄧禹、劉嘉、延岑四股勢力都聚在關中,形勢混亂之極。在洛陽的劉秀聽説後,非常焦慮,寫信給鄧禹,讓他用外交手段説服劉嘉歸順。這個劉嘉本是劉秀的族兄,從小被劉秀父親收養,與劉秀親如手足。後來劉嘉屢立戰功,被更始帝派去漢中為王,聚眾數十萬,擁有割據一方的實力。果然,劉嘉在看到劉秀的信後很是感動,願意聯合,漢軍的勢力又強大起來,關中的前景也變得明朗了。
但鄧禹又做了一件傻事,把好不容易形成的有利形勢搞砸了。事情是這樣的,劉嘉的丞相自認為團結漢軍有功,對鄧禹非常傲慢,鄧禹一時氣憤,竟然將他斬殺。被殺丞相的弟弟哪裏還坐得住,糾集舊部反攻漢軍,鄧禹又大敗。此戰後,鄧禹威望一落千丈,關中局勢再一次撲朔迷離。
建武二年冬十二月,關中爆發了大規模的饑荒,嚴重到人吃人,到處都是屍骨,幾百裏都見不到一個人影,百姓們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人也都躲在豪強大姓所築的堡壘中,聚營自保,堅守不出。而鄧禹的軍隊也終於徹底斷了糧,淪落到挖野菜充飢。當然赤眉軍也陷入窘境,最後決定撤出長安,向東方去了。但赤眉選錯了,往西南可進入富庶的巴蜀;往南可去南陽,而東邊是最擅長打擊流軍的劉秀,真是自尋死路。劉秀派出自己的得力大將馮異去取代鄧禹,馮異可是打得三十萬更始大軍不敢冒頭的人。
赤眉與馮異相遇後就開打,相持了六十幾天,最後全軍投降了馮異。劉秀想將赤眉殘部全數消滅,正要收網時,鄧禹又出來搞破壞。劉秀拍鄧禹回洛陽鎮守,可鄧禹偏要去追赤眉殘部,想要挽回尊嚴,但卻屢屢失敗,而且耽誤劉秀與馮異商定的計策,他們原想誘敵深入,東西夾擊,可輸到眼紅的鄧禹已經聽不進去。最終是誘敵之計沒能實現,反而鄧禹中了赤眉計謀,導致漢軍死傷無數。但此時鄧禹還是不甘心,又一次前去追擊赤眉,又一次大敗,這回輸到只剩二十四騎在身邊,無法翻本了,這回鄧禹沒了脾氣,逃回劉秀身邊認罪,從此再也不提帶兵之事。之後在劉秀軍中當幕僚。鄧禹一介書生,無法適應變化萬端的戰場,事實證明,軍事家比政治家需要更多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鄧禹還是乖乖的做行政和組織事務吧。
到這裏為止,鄧禹在東漢開國時期的表演就慘淡落幕了。儘管如此,劉秀父子還是感激鄧禹輔佐之功,對他很尊敬和寵愛。不過鄧禹在天下安定後,也不怎麼留戀功名利祿,大多數時間都用來教育自家子孫了。鄧禹有十三個兒子,正好每人學一部儒家經典,這種教育方式後來成為,東漢至魏晉時期經學傳家的典範。後來,鄧氏一直與皇室聯姻,成為東漢六大家族之首,家族中也出了不少人才官宦,候29人,大將軍13人,中二千石14人等,其餘侍中、將、郎不可勝數。鄧氏絕對是東漢頂級的豪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