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唐朝名將,兩次救李世民的命,名列凌煙閣武將第一!
尉遲恭是員猛將,正因為這一點,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劉武周起兵反隋的時候,就對他大加籠絡,讓他到自己麾下做了一名偏將。
從隋朝的朝散大夫轉到反隋陣營中擔任偏將,尉遲恭仍然繼續發揮他作戰勇猛的長處,幫着劉武周擊敗了許多敵將,佔領城池無數。
直到620年他遇到李世民和秦瓊。
介休降唐
那時候剛剛成立的大唐王朝危機四伏,尤其是劉武周佔據了雁門、定襄等多個河東郡縣,對於新唐是個極大的威脅。於是一向能征善戰的李世民帶領大隊人馬前去討伐。
唐太宗李世民像,網絡圖
李世民在介休對敵尉遲恭的時候,大唐的不少將領,包括大唐宗室、永成王李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陝州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等高級官員都已經被尉遲恭俘獲,太原、晉州、澮州都已經落入劉武周手中。
如果李世民的人馬戰敗,相當於大唐的最後一道防線被攻破,形勢十分危急!
李世民早就知道尉遲恭的勇猛,情急之下派得力戰將秦瓊出戰。
事實證明秦瓊的戰鬥力果然在尉遲恭之上,美良川一戰,兩員大將經過艱難廝殺,最後以尉遲恭大敗而告終,他的士兵被殺的被殺,被俘的被俘,只有他和屬將尋相兩個人逃脱。
經此一戰,唐軍士氣大漲,接連又打了幾次勝仗,最後尉遲恭被打得縮在介休城內,再不敢出戰。
李世民一向最愛惜人才,經過秦瓊和尉遲恭的幾次交戰,他早就看出尉遲恭是難得的猛將,另外他身上那股憨厚勁兒也着實讓他喜歡。
於是在尉遲恭退守介休時,李世民派人前去勸降。
秦瓊像,網絡圖
仗打到這個份兒上,尉遲恭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再打下去了,於是順水推舟,和尋相一起投降了唐朝。
從隋朝到反隋的陣營,再到唐朝軍中,尉遲恭像那個時代的很多英雄好漢一樣,經歷過許多次陣營的變換。
在那個亂世,好像不變換幾次陣營都顯不出自己搶手似的。
用人不疑
在歷代君主中,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很善於識人、用人的一位,這一點早在他還是秦王的時候就顯露出來。
尉遲恭降唐之後,李世民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右一府統軍,略低於之前已經投降的秦瓊和程咬金,畢竟剛投過來,李世民只是重視他,但是論資排輩的話,他還沒有達到秦瓊、程咬金的程度。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地位逐漸超越了秦程二人,最終在凌煙閣上的排名是武將第一。
620年7月,也就是尉遲恭和尋相投降過來剛剛半年的時候,李世民再次出征去洛陽征討剛剛稱帝的王世充。
看到王世充的鄭軍勢力足以和唐軍抗衡時,尋相和一部分劉武周的舊將覺得王世充將來的勝算更大一些,於是找了個機會,帶領着8000餘人的隊伍前去投奔了王世充。
兩軍陣前這麼多人突然投敵,對軍心當然會造成極大影響。得知這一消息的唐軍將領當機立斷,不等李世民回到營中,馬上把沒有逃跑的尉遲恭關押了起來,以免他也跑去投敵,給唐軍造成更大的損失。
尉遲恭戲曲臉譜,網絡圖
李世民回到營中,當他聽部下稟告了這個消息之後,他並沒有像大家要求的那樣立即處死尉遲恭,反而十分寬容地説道:“尉遲恭的智慧遠在尋相之上,如果他想叛逃的話早就逃了,又怎麼會在尋相之後再去逃跑呢!你們都判斷錯了,趕快把他放出來!”
眾將無奈,只好遵從命令放出了尉遲恭。
李世民不僅沒有對尉遲恭有任何責罰,反而是賞賜了他許多金銀珠寶,安慰他説道:“他們誤會了你,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我是不會聽信別人的話就迫害忠臣良將的!如果你想走,就帶上這些財物,也算是我們曾經共事一場!”
任何人受到這樣的待遇都會感激涕零啊,更何況生性耿直、極重恩義的尉遲恭了。
他當然是留了下來,並很快就用實際行動證明,李世民真的沒有看錯人!
陣前救主
王世充的勢力雖然不小,但是他見唐軍勇猛,所以很長時間裏都閉城不出,讓城外的李世民攻也不是,走也不是,每天都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
有一天,兩方還是沒能成功開戰,李世民再也閒不住了,於是就悄悄帶了一小隊人馬跑出去打獵,尉遲恭隨行。
跑出營地很遠之後,還是沒有打到合意的獵物,李世民就帶着這一小支隊伍繼續向前疾馳。
正在這時,只見遠處突然黑壓壓來了一大隊人馬,很快他們就看到正是王世充看準這個機會,帶了幾萬將士前來偷襲!
王世充手下最驍勇的戰將單雄信一馬當先,直接奔向李世民,想要搶個頭功!
單雄信像,網絡圖
尉遲恭見單雄信來勢兇猛,李世民一時還沒來得及防禦,他當即大吼一聲,手上絲毫不敢怠慢,猛地把馬向前一提,幾乎凌空而起,在單雄信的馬槊將要刺到李世民的緊急時刻,尉遲恭的槍到了!
尉遲恭此時什麼都顧不上了,他奮力將槍一挑,把單雄信連人帶槊挑於馬下。
鄭軍大隊人馬隨之攻勢一緩,尉遲恭當機立斷,迅即保護着李世民向外面衝殺而去。
猝不及防的爭戰之中,唐軍以少戰多,王世充的大隊人馬居然沒有佔到任何好處,很快就潰敗下去。
尉遲恭於亂軍之中救了李世民一命,這讓李世民很是感慨,他覺得正是因為自己對尉遲恭的信任,才讓尉遲恭在這生死時刻不顧個人安危,拼命將自己救了出來。
李世民重重賞賜了尉遲恭,從此對他更加器重。
玄武門之變
之後的幾年時間,尉遲恭屢立戰功:他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相繼打敗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等起義軍勢力,後來官職做到了秦王府左二副護軍。
直到626年玄武門之變。
如果分析秦瓊、程咬金和尉遲恭三個人性格的話,尉遲恭似乎和程咬金更接近一些:兩個人都有點兒認死理的勁頭,尤其是忠誠這方面,他們對一直跟隨的李世民表現出來的幾乎接近於“愚忠”,不管李世民做什麼事,他們都會死心塌地地擁護。
在這一點上秦瓊和他們兩個不同,雖然李世民也很賞識他,但是在他心中,李世民遠遠還沒有重要到超過大唐王朝的程度。
大唐步輦圖,源於網絡
所以玄武門之變中,三個人就有了不同的表現:
秦瓊有些逃避這件事,在整件事情中他的身影幾乎沒有出現,他應該是從心裏就不願意參與,不願意看到親生兄弟為了皇位而互相廝殺這樣慘無人道的事情。
程咬金仍然忠心耿耿地追隨李世民,像以往面對任何起義軍一樣,他跟着李世民再次取得了勝利,戰勝了他的親兄弟兼政治對手們。
不過在這場事件中,老程的光輝遠遠不及尉遲恭,尉遲恭不僅一如既往的勇猛,再加上他所把握的時機,使他從此全身都罩滿了以後無論多長時間都難以磨滅的耀眼光輝!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又一次救了李世民的命,從李世民兄弟李元吉的手中。
這次的危急情勢絲毫不遜於對敵單雄信的時候: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殺紅了眼,已經落敗的李元吉逃無可逃,李世民在後追殺,可他戰馬的繮繩偏偏被樹枝掛住,讓他一時起身不得。李元吉一見機不可失,連忙轉身回來奪下李世民的武器,俯下身去就要置李世民於死地。
突然又是一聲猛吼,一個威武的身影幾乎從天而降,尉遲恭出現在兩人身旁。李元吉震驚之下,撒腿就跑,尉遲恭連忙射出一箭,令其斃命。
在李世民眼中,此時的尉遲恭應該是全身都發着光的!
尉遲恭門神像,網絡圖
多懸的場面!能在這緊要關頭救自己命的,除了勇猛之外,就是無可置疑的忠誠了:在那樣大家各自亂戰、甚至是忙於保命的場合下,能分出一分目光、一分關注給別人的,那人在自己心中會是何等重要?
在尉遲恭心裏,李世民的命顯然比自己的都重要!
這樣的人,李世民登基之後,又怎麼會不重用,不厚賞呢!
當年9月,李世民授予尉遲恭右武侯大將軍頭銜,賜予吳國公爵位。
637年,李世民授予尉遲恭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子孫可以世襲。
遠遠超過了秦瓊和程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