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不主張出兵的聶榮臻,為何朝鮮戰爭的勝利他卻功不可沒?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6月27日,美國總統作出軍事決定:出兵入侵朝鮮,一時間朝鮮半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朝鮮人民民不潦生。與此同時,美國總統還下達命令,出兵入侵台灣海峽,此舉目的是想阻止中國人民對台灣省解放的部署。美國頂着"聯合國"的名義一舉進攻朝鮮半島,並很快把戰火引向了我國鴨綠江邊。
01
中國台灣和朝鮮半島本是兩個聯繫不大的地區,但卻被美國強行聯繫起來並對這兩個地區進行嚴重的軍事行動。此行為已經激怒了我國人民內心的怒火,新中國人民不得不奮起反抗,於是在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的帶領下,經過對當時我國的國情和戰爭形勢的分析。最終,毅然決然的採取了抗美援朝的愛國決策。
此時,聶榮臻作為代理總參謀長,身上擔任着數種重要職務。多種職務集於一身,工作本來就非常繁忙,聶總長在辦公室經常通宵達旦,辦公室燈火通明也是常態,再加上這嚴峻的國內和國際局勢,聶總長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02
美國大肆派兵入侵朝鮮,朝鮮戰爭爆發,當時,毛主席仔細觀察並審視了當時的緊急戰況,並根據當時的戰爭形勢製作了一系列的應對戰略部署。於是在同年的7月7日和7月10日,中央兩次召開了軍委會議。聶總長做了充分的會議準備並積極參加兩次軍委會議。當時的朝鮮半島的局勢和中國國防安全問題是這兩次會議討論的重點,會議最後決定由多個部隊抽調人員組成了共25萬人的東北邊防軍並進行了戰略部署。"既要保衞我國東北地區邊防的安全,必要時向朝鮮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朝鮮人民軍作戰"成了當時這支25萬人部隊的主要戰略認任務。
9月15日,美軍登陸仁川后,美軍向北進軍的步伐很快來到中國和朝鮮邊境。於是出不出兵援助朝鮮抵抗美國成了時下國家的重大戰略問題。當時不少人認為,由於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加上我國人民一路走來也打了很多年的仗,很需要調養生息,不到萬不得已,不參與這一仗。聶總長也是主張不參戰的一員,聶總長客觀地分析了敵我綜合實力。我國部隊人員確實充足,但武器不先進,各種裝備相比於美國來説落後太多,裝備條件差距很大,況且彈藥還缺乏。反而美國都是先進的武器,實力差距明顯,因此不主張參戰。
提供戰略決策建議是聶總長的基本職責,聶總長把自己的建議告訴了中央領導人和中央軍委。但毛主席把自己的根本立場放在了維護中朝兩國人民利益和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上,反覆思考了是否出兵朝鮮戰場的問題,最後以偉大戰略家的眼光,決定出兵抗美援朝。聶總長一直以來組織觀念都非常強,在得知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決定後,馬上把思想和行動和中央的決策統一起來,積極投入抗美援朝的各個事項的準備當中。
由於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資源條件還非常匱乏,戰爭的準備即複雜又非常艱難。聶榮臻作為總參謀長挑起了這個重擔,在準備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聶總長都會親力親為督促落實,比如部隊的組編、訓練等,又或是軍工生產、兵源補充等等。由於當時的總參謀部還只是個人員極少的小班子,這使得原本就非常繁忙的聶總長忙上加忙,雖然聶總長非常繁忙,但還是全身心投入到東北邊防軍組建和入朝參戰的準備中,為志願軍第一次參戰並取得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尾聲
聶總長雖然一開始不主張出兵參戰,主要是綜合分析了我國當時的國情和部隊的實力,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新中國人民一直打了好幾年的仗,正是需要調養生息的時候。況且我國部隊的設備相比於美國的武器設備比較落後,無論是在作戰條件還是部隊實力上同美國部隊實力的差距較為懸殊,所以他理性的不主張出兵援助朝鮮。但作為一個組織觀念極強,堅決服從我黨和組織安排的人,當毛主席和我黨作出決策和部署的時候,聶總長立刻把自己的行動和思想同我黨的決策和部署統一起來。為革命的勝利盡心盡責,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付出所有,是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於心的名族英雄。
參考文獻:
《黨史博覽》
《中華魂》
《聶榮臻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