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人上廁所的那些事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經典

據統計,一個成年人一天平均上廁所6—8次,算下來一年就有將近2500次,畢竟人有三急,上廁所這個大事實在是耽誤不得的。相比於現代的廁所方式,古人又是如何上廁所的呢?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廁所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蹲便,一種是坐便,隨着經濟的發展及基礎設施的完善,我們現在的廁所環境已經是相當的乾淨整潔了,那麼古代的廁所又長什麼樣呢?

其實在上古時期,所謂的廁所,就是在露天挖一個大坑,人們就在坑邊如廁。後來考慮到這樣如廁太不雅觀了,都被別人看光光,絲毫沒有隱私可言,於是人們便在坑上面搭一個簡易的小屋,用來遮擋他們的視線。但是這種廁所實際上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比如人容易掉進糞坑裏。

據《左轉·成公十年》記載:晉景公,“如廁,陷而卒”。就是説晉景公在上廁所的時候,也不知道咋回事,一不小心掉進糞坑裏,然後淹死了。對,你沒看錯,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掉進糞坑裏淹死的君王。

到了漢朝,人們便把廁所建在了自己的住宅後面的高地上,然後下面建豬圈,廁所與豬圈相通,人們的糞便掉進豬圈裏供豬食用,既省下來清理的功夫,又給豬提供了輔食,估計古代人不咋愛吃豬肉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後來人們發現夜裏上廁所十分的不方便,還要摸黑跑到外面,那個時候有沒有手電筒啥的,萬一一不小心再掉進糞坑就不好了。於是人們便做了一個容器,放在房間裏,這樣夜裏起來就可以直接在房間裏解決了,不用跑到外面,十分的方便,這個容器便是馬桶的雛形,後來的馬桶也是在此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

我們現在上廁所用的都是紙巾,使用起來也是十分方便,乾淨衞生。但是紙是我國漢朝時期發明的,而且當時的紙是作為一種文化用品來使用的,造紙的工藝也沒有現在那麼發達,因此紙的價格相對來説還是比較昂貴的,根本無法普及用來擦屁股的。那麼在古人們到底是用什麼工具上廁所的呢?

我國最早可考的如廁工具是三國時期的“側籌”,所謂的“廁籌”就是用專門的竹片或木片製作的擦屁股的工具,實際上,與我們現在用來吃冰激凌用的小木片差不多。據説這是從印度引進的,因為當時佛祖就是用的這種工具。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七記載:“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梁紀二十二記載北齊皇帝高洋“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因此,“廁籌”這一工具在中國古代如廁史上佔據了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最早有記載使用紙來擦屁股的是在元朝,據《元史》記載:“侍昭睿順聖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就是説“裕宗徽仁裕聖皇后”對婆婆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擦屁股之前用自己的臉蹭蹭衞生紙的柔軟度,稱之為賢德媳婦。到了明清之際,用草紙擦屁股已經是一種習慣了,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仍然是用不起紙的,而且官方明文禁止用寫字的紙張擦屁股,違反者將被官府懲罰。

其實在古代還有如廁的工具,比如古代帝王貴族們會用絲綢,或者新鮮的魚肉來擦屁股,當然普通老百姓們大多隻能用樹葉,樹枝,石頭,甚至是土塊來解決衞生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