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前後不過折騰了一年多,為何大動亂卻能持續8年?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經典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動亂之一,可以説安史之亂是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標誌,這場歷時8年的大動亂,使得強盛的唐王朝國力鋭減,從此進入到藩鎮割據、邊境不穩的境地。
雖然安史之亂並未終結李唐王朝,但是李唐帝國卻在此後150多年的時間裏,陷入了無盡的紛爭戰亂,安史之亂像一把利刃,將近300年的李唐王朝攔腰斬斷,前半截是如日中天的盛唐,後半截卻是藩鎮割據兵禍連天的亂世。
安祿山從公元755年十一月在范陽正式起兵,到公元757年1月被部下叛亂所殺,前後不過蹦躂了一年多,那為什麼安史之亂持續時間長達8年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安祿山死後,兒子安慶緒自立為王
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後,朝廷派出的平叛軍戰鬥力出乎意料的脆弱,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安祿山就打到了洛陽,玄宗李隆基嚇得趕緊帶着楊貴妃一溜煙的跑了。
安祿山的燕軍兵很順利的就佔領了長安,各地的官吏聽説皇帝都跑了,紛紛棄城投降。安祿山終於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但他骨子裏卻是個實實在在的一介武夫,殘暴貪婪胸無大志。燕軍兵內部也缺乏凝聚力,君臣之間相互猜忌,文武百官都沒有長遠的打算,只知道貪圖眼前的利益爭權奪利。
安祿山的眼睛本身就有毛病,起兵後病情更是日益加重,後來他的背部又莫名其妙的長出了很多惡瘡,病痛的折磨讓安祿山的性情愈發暴躁,對身邊的人非打即殺,使得人人自危。最終引起了嚴重的後果,公元757年1月,兒子安慶緒與人聯手殺死了安祿山。
雖然安祿山死了,但這並不標誌着動亂結束,安慶緒自立為帝,接着和朝廷對抗。而此時玄宗的皇帝也做到頭了,兒子唐肅宗上位,重用兵部尚書郭子儀,將安慶緒趕出了長安。但平叛戰爭遠遠沒有結束,這不過是剛剛開始。
史思明接着叛亂
自安祿山死後,留守范陽的史思明其實很清楚,庸弱無能的安慶緒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事實也證明了史思明的預測完全正確,郭子儀統兵後,輕而易舉的就將安慶緒趕跑了,收復了兩京,這個時候史思明更是下定決心脱離燕朝,自立為王。
“鄴城會戰”唐軍被打的丟盔棄甲,史思明藉着大勝的餘威,回城就殺了安慶緒,自立為大燕皇帝,接着叛亂。
唐肅宗對統兵大將的不信任
平叛初期,由於局勢極度緊張,兩京都丟了。肅宗不得不依賴郭子儀、王思禮等人,所以重用這些統兵大將,但隨着兩京的順利收復,戰爭的節節勝利,唐肅宗也開始防備這些手握重兵的節度使了。
公元758六月,朝廷命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等節度使集結20萬兵馬,發起“鄴城會戰”,可肅宗卻沒有為這20萬大軍選一個好的統帥,而是派了完全不懂軍事的宦官魚朝恩擔任統帥一職。
讓一個宦官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無非是肅宗想把軍權收回到自己手裏。但這樣的安排客觀上幫助了叛軍,雖然平叛軍實力龐大,但由於統帥的無能,20萬軍力也不過是一羣號令不一的烏合之眾。
統帥魚朝恩的瞎指揮,導致唐軍節節敗退,多個戰略要地都被史思明重新佔領。
不得不説這樣的安排是一個帝王的無奈之舉,畢竟這是個有兵就是草頭王的時代,安祿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如果將統兵權完全交給某個節度使,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出現第二個安祿山。
以小編看來,如果唐肅宗不疑神疑鬼,繼續讓郭子儀等人按平叛初期的方略步步壓縮進攻,很快就會打敗安慶緒史思明,結束這場叛亂。但平叛剛有一點效果,唐肅宗就改變了統兵策略,給了叛軍機會,才會導致安史之亂長達八年之久。
安史之亂最後雖然順利平叛,但唐王朝的藩鎮割據情況由此愈演愈烈,尤其是由安祿山首開叛亂的河北地區,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裏,長期強勢割據,脱離中央。迄於五代直到兩宋,燕雲十六州數百年間淪落異族之手。
所有這一切,追根溯源,都要歸結於安史之亂。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鑑》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