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沙俄沒有因為征戰不止過早衰亡反而生生不息400多年?
大家好,我們的大橙橙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從某種意義上説,沙俄40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征戰擴張不止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奮鬥史。正是不斷改革的支撐,沙俄才得以不懈地征戰擴張,才有了今天廣袤疆域,成為世界第一領土大國,第一資源大國。當然了,正是沙俄順應時代的改革,才使其生機頻現,生生不息400餘年。
1、沙俄起元於伊凡三世,他的功績不僅僅是俄國獨立成國,更重要的是為沙俄後人立起了“羅馬帝國繼承人”的旗幟。所以,伊凡三世是當之無愧地沙俄開創新紀元的奠基大帝。
應該説,自從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的末代公主,莫斯科大公國的面貌就換顏一新了。因為如此,莫斯科大公國在法律上就是拜占庭的合法繼承人,在名義上是羅斯諸城邦的首都,而伊凡三世自然也從大公而變成各個城邦統一起來的國君,羅斯諸城邦應名正言順地併入莫斯科版圖。
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婭後,莫斯科大公國不僅皈依東正,學習拜占庭帝國宗教、風俗、政治制度,還把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國徽作為俄羅斯的國徽,從此雙頭鷹也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象徵。
1480年,俄羅斯獨立成國,伊凡三世自稱“全俄羅斯大公”,而“羅馬帝國繼承人”的這面旗幟,逐漸成為俄羅斯國家意識形態的主流,俄羅斯民族特別是貴族們倍感自豪與榮耀,成為俄國一代代人征戰不止、擴張不息的理由和精神支柱。也是之後400多年沙俄的統治者為此不斷改革,而讓俄國生生不息400多年的動力源。
這應該算得上沙俄奠基開元的變革。
2、到了1533年伊凡三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去世時,俄國的領土面積比之前增加6.5倍還多,達到了280萬平方公里,成為全歐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可悲的是,這些土地大部分被封建王公、領主掌控,而且他們手中還有相當數量的軍隊,形成了封建割據的局面。他們之間互有爭鬥、掠奪,有的甚至還敢跟俄國中央政府叫板。
忍了十幾年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成為第一個加冕為“沙皇”的俄國君主,他早就對此深惡痛絕,上位伊始就下了殺手。
頒佈《伊凡雷帝法典》,建設完善土地税等税收制度,削弱封建王公、領主各項特權,保護了中小貴族利益。建立全國性衙門、地方性衙門和專業性衙門,分解各地封建領主的統治權,鞏固了封建農奴制和中央地方統治機構的權力。
實行以戰功為基礎,以戰鬥力為標準的軍事評價體系,剝奪封建領主在軍隊中的特權。建立起服役者擁有土地、擁有土地者必須服役的管理制度,把佔有土地的權力和服兵役的義務拴在一起,增強軍人主人意識,優化軍隊結構,增加了軍隊規模。完善保證沙皇命令的暢通無阻的軍事指揮體系建設。如此削弱了王公、領主的特權,權力向沙皇集中,沙俄軍力大增。
這樣,伊凡四世圍繞強化沙俄中央集權、打擊削弱封建割據勢力、增強國力軍力的一系列改革,緩解了沙俄國內矛盾,君主專制從以前的紙上談兵到伊凡四世得到了具體的落實,沙俄不斷髮展壯大。
期間,當然少不了攻城掠地,佔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整個伏爾加河流域,西伯利亞汗國,打開了通往亞洲的大門。但是,在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中,卻遇到了波蘭和瑞典頑強抵抗,只獲得了涅瓦河口附近的一小片地區。
3、由於伊凡四世的接班人死後,留裏克王朝斷絕了子嗣,於是由伊凡四世皇后的侄孫米哈伊爾一世繼任新沙皇,從此沙俄步入了羅曼諾夫王朝時代。這時的沙俄東正教勢力崛起,開始干涉國政。而在科學技術、軍事體系等方面已陳舊落後,明顯被西歐國家落下。就在這時彼得大帝登上了歷史舞台。
儘管彼得大帝以政變上台不那麼光彩,但他的勵精圖治、西化改革,確實使沙俄舊貌換新顏。建立直屬沙皇領導的機構參政院,管理國內各項事務,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完善省縣兩級地方行政機構,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建立唯才是舉的用人制度。
強制推行義務兵役制。倡導所有的自由民志願來為國家義務服兵役。建立了數十萬人組成的正規軍和擁有數百艘軍艦的海軍,完善軍隊組織管理、軍事訓練制度。總結戰爭經驗,建立軍事院校,培養專門人才,提高軍人戰技術水平。
創辦各級各類學校,加強與西歐各國人才交流。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禁止宗教干預政治,使得宗教成為沙皇的附庸。學習西歐先進技術,鼓勵開礦建廠,提高商人地位,促進商業和外貿的發展。改革財政制度,提高關税,增加税收,保護國內產業。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全方位的,給沙俄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生機活力,“讓俄羅斯騰空而起”,佔領了波羅的海出海口,社會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讓歐洲各國為之震驚。
4、彼得一世死後,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也通過政變奪取了丈夫的皇位。她上位後,在加速了領土擴張的同時,又進行了以吸取西歐實踐經驗,接受西方啓蒙運動思想,實行“開明專制”制度等一系列改革。
改革中央機構,加強對陸軍、海軍和外交的直接管理,削弱參政院的地位。加強烏克蘭、西伯利亞、波羅的海沿岸等新佔領土地的管理,強制推行農奴制,加快這些地區的俄羅斯化進程。
擴大陸軍人數增至50萬,設步兵、騎兵等具體兵種,使陸軍一躍成為歐洲大陸的最強軍隊。繼續擴大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規模,沙俄軍隊、軍工產業和作戰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繼續加強國民教育體系建設、鞏固貴族特權等措施。沙俄國家制度得到了優化,工商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貴族特權得到了進一步保證。
葉卡捷琳娜執政期間,仍是征戰擴張不止,打通黑海出海口,三次瓜分波蘭。沙俄的實力達到了巔峯,成為了“歐洲憲兵”,是整個歐洲最大的封建帝國。
5、亞歷山大二世是臨危受命。1825年,沙俄具有民主思想的十二月黨人發動了武裝起義,對沙俄統治階級打擊不小。之後又在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慘敗。亞歷山大二世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接任沙皇,並決定進行改革的。
頒佈《2月19日法令》宣告農奴人身從此自由,享有各項公民基本權利。抓後備軍訓練,進一步完善義務兵役制,20歲以上的“男性居民,不分財產情況,均應服兵役”。實施了《大學章程》、《司法條例》、《省、縣自治機構條例》和《城市條例》等諸多改革法令,對於教育、司法、地方自治及城市進行了改革。
由於亞歷山大二世顧及各方利益,因此他的改革並不徹底,在具體執行中農奴制並沒有完全廢除,但卻起到發緩和國內矛盾的作用,得到各階層的廣泛好評。但從長遠來看,改革卻存在危機,問題就出在農民階層地位低,君主立憲制政體難以存在,如此沙俄的穩定是暫時的。
所以,雖然在19世紀沙俄在我國北方、中亞一帶佔領了大片土地,但當在遠東迎面與新列強日本相撞時的日俄戰爭失敗後,沙俄繼續進行了新一輪改革,但仍未能阻止沙俄衰落趨勢。到了一戰後期,沙俄相繼發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最終滅亡,退出歷史舞台。
6、追溯沙俄400多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沙皇多為明君能者幾乎少有昏君。這是因為沙皇是沙俄宮廷複雜鬥爭的勝者,不論尊卑,只論能力,也就是説能者上庸者下。這或許是沙俄歷史上為什麼多政變、多改革的原因。
所以,為了“羅馬帝國繼承人”的榮耀,沙皇與貴族結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體。沙皇不斷改革,並與貴族們良性互動:貴族扶持支持他們的沙皇,沙皇保護支持自己的貴族發展。他們共同強化軍事,維護農奴制,維持舊有秩序;共同侵略擴張,掠地劫財。如此落後生產方式得以維計,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初期。
就這樣,在“羅馬帝國繼承人”的旗幟下,沙俄一直征戰擴張不止,改革使其重現生機並續命400多年。此間,雖有過衰落,但卻沒有衰亡,而且還形成一整套保證其續命擴張的經驗做法。
一是不斷強化中央集權
起初,沙俄君主的權力受制於貴族、僧侶、市民等階層組成的縉紳會議,沒有什麼絕對權力。這樣的好處就是保證了沙俄政局的平穩和王朝的和平過渡。但是後來伊凡四世、彼得大帝、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亞歷山大二世,都在強化中央集權。這樣就提高了沙皇的控制力,各地反叛行為、獨立的運動都得到及時鎮壓。如此國內外勢力難以從根本打破沙俄的統治,征戰擴張就得到了延續。
二是不斷強化專制文化
事實上,自伊凡三世打出“羅馬帝國繼承人”的旗幟,就對俄羅斯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產生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影響,從沙皇到貴族到普通民眾都以此為榮,並始終秉承這一榮耀,以此自居,以至於成為俄羅斯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流。這種文化的形成,讓俄羅斯始終尊崇武力,崇尚擴張,這對於沙俄國內形勢的穩定和擴張領土的鞏固直到難以估量的作用。
三是不斷強化軍事實力
從沙俄的每次改革看,都把強化軍力作為重中之重,所有工作都要圍繞征戰擴張來進行。尤其是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在這方面體現更為明顯。彼得大帝把軍事改革當成最核心的內容,完全按作戰要求發展國家經濟和社會制度,而女皇直管陸軍、海軍,擴大陸軍數量詳分兵種,建設了歐洲大陸最強陸軍,同時加強海軍建設,使沙俄軍隊、軍工產業和作戰水平都有了飛躍式的發展。
四是不斷強化軍事經濟
沙俄的經濟建設始終堅持服從服務於其征戰擴張的原則。大力發展軍事裝備和提高軍隊戰鬥力相關的軍事工業、軍事後勤業。鼓勵商人開設工廠,加大對人民的税賦,以解決發展軍事工業所需資金問題。在19世紀後期,沙俄的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因市場的不成熟和缺乏農業的支撐等原因,最終無法擺脱沙俄不斷衰落的大勢。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