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76年前,13歲的娃娃兵被美國記者拍下燦爛笑容,他現今如何?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經典

抗戰時期,14年的浴血奮戰換來新中國的成立,也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代價。在這期間,無數抗戰英雄不顧生死,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只為將他們趕出祖國的領土,為後世帶來永久的和平。


在苦不堪言的戰爭裏,人們日夜掙扎於死亡的威脅之中,只為等待那一抹看得見的希望。但有一位中國娃娃兵的燦爛笑臉,卻為所有人帶來了温暖的春天。抗戰結束後,這張照片被各大報社刊登,瞬間火遍全中國。

照片上,一個娃娃兵衝着鏡頭豎起大拇指,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彷彿對抗戰勝利志在必得。在得知當初的這名娃娃兵還在世後,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開始尋找這名娃娃兵。功夫不負有心人,人們終於找到了這名抗戰老兵。他的名字叫陳友禮,在拍攝這張照片時,他年僅13歲。


陳友禮出生於1931年4月4日,10歲時父母雙亡,陳友禮一個人隨同難民逃到了雲南。12歲時,陳友禮被第5軍200師的一個馬伕收留,幫忙放馬。後成為了200師一名連長的通勤兵。

參軍之後,陳友禮跟隨着部隊走南闖北,但由於他年紀太小,不被允許上戰場,他只能幹一些雜活。儘管如此,他還是很高興,他每日為連長送水、送飯、洗衣服,為戰友們的後勤保障做足了準備,這令部隊裏的戰士們都很喜歡他。

1944年,在一次隨部隊進軍途中,有一位美國記者發現了這個幼小的娃娃兵,便問他:“你覺得你們能打贏日軍嗎?”陳友禮露出燦爛的微笑,堅定的豎起了大拇指,告訴他:“一定能!”美國記者深受感動,急忙舉起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

照片拍攝完畢後,陳友禮得到了兩塊餅乾的獎勵,但在照完之後,陳友禮再也沒有看到過自己的這張照片。


隨着戰爭的爆發,小小年紀的陳友禮被允許配槍,同戰友們一同上了戰場。他年紀雖小,但打仗卻毫不含糊,先後參加怒江惠通橋保衞戰、攻克松山、收復龍陵、南天門、遮放、畹町、黑山等戰鬥,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抗戰結束後,陳友禮先後參加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戰爭結束後,國家迎來和平時代,陳友禮也心滿意足的退伍回家,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農民。


2014年,年過八旬的陳友禮老人在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時,瞬間老淚縱橫。老人曾説,很遺憾自己在抗戰期間,並沒有留下照片。如今,這張照片足以成為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回憶起當時的情節,陳友禮老人稱,當時自己脖子上掛着的是乾糧袋,裏面還裝着兩個饅頭,所以乾糧袋看上去有些不平整。身上的水壺一個是自己用的,用來裝水,一個則是連長的,用來裝辣椒麪和鹽巴;帽檐上的摺痕是自己故意折起來的,因為下雨的時候,帽檐塌下來會把眼睛擋住,所以折起來就不會塌了。


回憶起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陳友禮老人頗有感觸。他稱,那段崢嶸歲月裏埋葬着他的青春,他眼睜睜看着身邊的戰友慘死,炮火落在老百姓的房頂,無數人流離失所,還失去了自己的親人。這樣的場景令陳友禮老人再次淚崩。

陳友禮老人説:“雖然戰爭很殘酷,但國難期間,我們都在盡最大的努力挽救祖國,這一點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變。”説這句話的時候,陳友禮老人字字鏗鏘有力,目光堅定無比。

之後,老人還模仿着當年的自己,豎起大拇指,拍下了70年之後的自己。這場跨越七十年風雨的相遇,也見證了祖國從戰爭到和平的發展歷程。七十年的時光,改變了陳友禮的容貌,卻沒有改變他那顆深切熱愛祖國的心。


在此,歷史象想説的是,雖然如今的祖國已然變得足夠強大,但面臨的困難依舊不少。2020年,疫情的爆發令全國人心惶惶,洪澇災害令很多人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但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為我們保駕護航的熱血英雄,他們總是在最艱難的時刻,衝在最前線,為全國人民架起一座安全的橋樑。

而我們,雖然只是一個個普通人,卻也應牢記這些犧牲自己的英雄們,牢記我們熱愛祖國的使命,併為之貢獻出我們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