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留學”也要學出好效果
施煜程帶病上網課。
3月中旬,施煜程到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的合作院校北京師範大學開始線下課的學習,回到了久違的校園生活。圖為他所住的宿舍。
汪德嘉正在上網課。
周語嫣正在上網課。
3月15日,施煜程由浙江舟山到北京。他走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校園中,只覺得“校園生活特別親切,總算是有書唸了”。
自去年從美國高中畢業,並於同年4月中旬回到國內,施煜程已近1年未踏入校園。如果沒有疫情,他本應於去年9月進入美國威廉瑪麗學院讀環境科學專業。但疫情之下,一切都變得不確定,“有書念”也變成極其不易的一件事。
疫情之下的“雲留學”
考慮到疫情、入境政策等因素,施煜程最終選擇在國內家中上網課。從2020年8月19日正式開課到10月24日最後一節課結束,大一秋季學期兩個多月的時間,他選了4門課,共修14個學分。
學校要求大一新生必須選一門研討課,但大多數研討課都安排在北京時間凌晨兩三點,只有歷史與藝術這門課的時間相對合適——晚9點半到晚11點。考慮到時差因素,他便選了該課。讓他最頭疼的是中階心理學這門課,不僅上課時間晚——從凌晨兩點到4點,而且只能上直播。“確實非常辛苦,再來一個學期恐怕也扛不住了,但確實是我喜歡的課。”施煜程説。
每到上心理學課時,半夜睏倦、課程進度快、涉及到的知識量大等都讓施煜程跟上老師的節奏有些吃力,他的折中辦法是一邊聽老師講解,一邊在課上完成心理學課要求的實驗,下課之後再消化複習課上內容。
回想已經結束的秋季學期,施煜程感覺“十分辛苦”。“雖然學校也考慮到國際學生的時差問題,課程有面授、混合授課、直播、錄播4種類型,但錄播課的種類較少,必修的小班研討課多數安排在北京時間半夜,所以不得不倒着時差熬夜上課,週一到週五,幾乎每天都要熬到半夜4點。”施煜程説。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施煜程一樣,在家中上網課成了不少中國學子的選擇。
就讀於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傳媒學院的汪德嘉也是其中一員。疫情一來,奧克蘭理工大學及時開設了很多專業的網課,其中就有傳媒課程,但得知該消息的汪德嘉有點擔心。在他看來,傳媒專業網課的開設需要龐大的配套軟件來支撐,如果配套軟件跟不上,課程效果也會打折扣。最終,學校的一封信打消了他的顧慮——傳媒學院的教師組不僅有條不紊地把學生分成3到5人的小組,而且還精心準備了學習中需要用到的所有軟件套件,並且都可以免費使用。“這讓我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線上學習的大軍。”汪德嘉説,“雖然這是我的第一次線上學習體驗,但我通過線上學習,不僅壓縮了學習時間成本,也學會了自己規劃學習時間。”
就讀於英國阿伯丁羅伯特戈登大學國際酒店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周語嫣也選擇在中國上網課。由於時差原因,她上網課的時間主要集中在週一至週五的17點至24點,每個小學期會有3門到5門必修課。“整體來説,課程安排和進度都能接受。”周語嫣説。
線上線下相結合
除了在家裏上網課,也有中國學子選擇在所就讀院校的國內合作院校上課。據日前發佈的由全球化智庫與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共同編著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0~2021)》藍皮書顯示,中外合作辦學的實體機構以及具有良好合作關係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中方院校,正成為本應在海外合作院校學習的中國學生開展線上和線下學習的重要載體,“在地留學”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出國留學新的替代選擇,比如紐約大學的3000名中國留學生可以在上海紐約大學開展學習。
受有些美國院校允許學生選擇在其中國合作院校上課的啓發,施煜程和同學去信校方,爭取到了2021年春季學期在威廉瑪麗學院合作院校北京師範大學上線下課的機會。“我現在所選的課程中,有3門課是威廉瑪麗學院的網課,包括環境科學專業相關的研究課、心理學課等;有4 門課是北京師範大學的線下課,包括電影賞析、西方政治思想史等。”關於課程的跨度較大這一現象,施煜程認為,在國內就是要學“在國外學不到的課程”。
就讀於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幹依怡於今年3月初入學,選擇在奧克蘭大學的合作院校西南大學上網課。“當時之所以選擇線下環境,是為了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幹依怡認為,比起在新西蘭本地上學,遠距離網課更考驗學生的自覺性。她看到的是周圍同學都很努力,大家會把學習放在首位。在她看來,學習的知識並沒變化,只是獲取方式有所不同,“在疫情這個大背景下,我們能做的就是轉換心態,更自主地去學習”。
讓幹依怡覺得欣慰的是,西南大學為學生提供了24小時開放的自習教室,“適合趕時間點交作業的同學”,如果哪位同學有特殊學習需求,也可以提前預約單獨使用自習教室。“值得一提的是,線下環境讓學生即使線上學習也不孤單,不僅可以享受和同學在一起學習的日子,甚至還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幹依怡説。
“在地留學”成替代選擇
疫情之下,“雲留學”成為中國學子繼續留學之路的有效途徑,但線上課程的一些劣勢也客觀存在,接受記者採訪的幾名留學生都期待着“早日返回校園”。在他們看來,留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還包括跨文化感受、開闊視野等方面,這是線上教學較難實現的。
在周語嫣看來,網課有可以回看錄播等優勢,但老師和學生互動不便利、小組討論時交流不暢通,尤其是小組作業,由於時差和個人時間安排,有時會出現成員缺席或是集體討論時間點沒法統一等問題。“諸如此類的現象,增加了不必要的時間消耗,降低了學習效率。”周語嫣説。
有一門課,周語嫣印象非常深。該課旨在培養學生策劃和籌備現場活動的能力,按原定教學目標,小組會展示一個完整的線下活動過程,由於疫情,只能變成線上活動。“課程非常有意思,但受限於線上展現方式,要做出創意相對較難。”周語嫣説。
疫情倒逼之下,國外不少院校出台措施,以保證因疫情不能赴所就讀院校學習的中國學子的學習可以持續,這些措施也影響到了各國未來面向國際學生的長遠規劃。
2020年12月17日,由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主辦、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協辦的“新西蘭全球教育銜接課程”啓動儀式在京舉行。據記者瞭解,此次合作由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在中國的30多家學習中心提供教學,具體而言,順利在其中一所學習中心通過為期1年的本科預科課程、國際大一課程或碩士預科課程的同學,除特別學科外,即可獲得新西蘭大學的入學資格,並可以在合適時期前往新西蘭,繼續其本科大一、大二或研究生一年級的留學生涯。
新西蘭教育部長克里斯·希普金斯説:“這一具有靈活性的創新舉措讓世界各地的學生在如何以及何時獲得新西蘭教育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
做出改變的不僅僅是新西蘭,中國不少國外院校開始在中國設立學習中心,旨在為中國學生提供學習空間、學校服務和其他支持等。
這些新的政策,對留學領域有着怎樣的長遠影響、是否會改變留學方式還屬未知,但短期影響開始顯現已是事實。
本報記者 趙曉霞《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18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