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守兒童用筆墨繪就五彩未來
新華社西安6月1日電(記者王承昊、陳昌奇)在中國西北秦巴山區腹地的陝西省安康市,一羣留守兒童正用畫筆描繪着他們的內心世界。漢濱區雙龍鎮雙龍小學五年級學生周鑫焱發現,那些不知如何向父母説的話,那些對未來的暢想,都可以畫出來。
5月26日,“安康雙龍鄉村少兒美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陝西安康舉行。 受訪者供圖
雙龍鎮目前有在校留守兒童近500名,約佔全體學生總數的三成。“這些學生缺乏關愛,普遍表現出不自信、膽怯等特點。”雙龍鎮中心校校長侯啓康説,學校從2016年開始嘗試用美育教育讓孩子們敞開心扉。
就在這一年,大學學習美術專業的汪子文畢業後來到雙龍鎮,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當看到鎮上留守兒童對美術與知識的渴望之後,他開始在雙龍小學志願教授水墨畫,這一干就是6年。
從對父母的思念到對未來的憧憬,這些大山深處的留守兒童,以稚拙的畫筆捕捉着生活的美、打開了內心世界。
漢濱區雙龍鎮留守兒童正在進行水墨畫創作。 受訪者供圖
以前,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本應天性活潑、愛好廣泛的年紀,卻基本沒什麼興趣愛好,一些學生甚至沉迷於玩手機。“美育教育不僅讓孩子們充實了那些無處安放的時光,更學會了靜下心做事,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暢想。”侯啓康説。
“我的第一幅水墨畫就把我對爸爸的思念畫了下來,並向老師同學們講出了我的思念,一下輕鬆了好多。”周鑫焱説。後來,她又畫了家鄉的山山水水。畫着畫着,她覺得身邊的一切都變美了。
由於父母常年外出,留守兒童在最重要的成長階段缺少情感陪伴。“看着這羣孩子通過畫畫找回了自信,日漸開朗起來,我很欣慰。”汪子文説,藝術創作是和內心的溝通,也是一種陪伴。美育恰恰是留守兒童需要的。
近年來,加強和改進美育成為中國教育界的呼聲,針對美育“短板”採取了不少舉措。在《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教育部與各省區市簽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進一步強化美育的育人功能。
學校的美育教育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和幫助。2021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在中國美協少兒藝委會等單位的支持下,15位來自安康的留守兒童代表,帶着120件飽含鄉土氣息、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兒童水墨畫作品來到北京參加展覽,並在現場共同繪製了一幅20米的水墨長卷。
“在北京,我給好多叔叔阿姨現場畫了我們家鄉的山水和生活,得到了他們的表揚和鼓勵。”周鑫焱説。
“幾年前,第一次見這些孩子時,他們見人就低頭,躲着走。如今,他們卻可以在大家的目光下畫畫,在與人交流時表達自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協理事宋亞平感慨道,“孩子們自信了,長大了。”
2021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15位安康留守兒童在北京共繪一幅20米水墨長卷。 受訪者供圖
既是陪伴,又是培養。在宋亞平看來,藝術可以啓迪孩子們的心智。對留守兒童來説美育教育是打開他們內心世界的“鑰匙”。“我們的實踐證明,通過美育教育,讓他們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是撫慰親情缺失、降低孤獨感、提高自信心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雙龍鎮留守兒童美育教育已實現羣體效應。2017年以來,宋亞平帶領的團隊數十次來到雙龍,贈送畫材、舉辦展覽、出版畫冊等,多方籌措資金投入達三十餘萬元。
今年兒童節前夕,安康雙龍鄉村少兒美育基地正式落地。“我們今後就有專門畫畫的地方了!”周鑫焱激動地説,“一想到會有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畫水墨畫,我就很開心。”
美育教育給留守兒童帶來的改變畫在了孩子們的作品裏,更寫在孩子們的笑臉上。“每次看着他們笑了,我也就笑了。”汪子文説,只要孩子們還需要他,他就會在這裏一直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