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招學生是“一條魚腥一鍋湯”——近日,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第二中學一名教師的公開發言引發網友關注。在這場面向社會開放的學校場館宣傳活動中,該教師稱“我們師大附二中沒有分招”,還表示中考分招意味着“當有些不合格的孩子來到這所學校以後,對一個班級、一個團隊勢必會造成影響”。7月9日,涉事學校公開致歉,並通報涉事教師已被停課。
何為中考分招學生?這位老師又為何唯恐避之不及呢?
2022年6月,當地教育廳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在深化招生錄取改革方面,提出要完善統招、分招和自主招生相結合的多元錄取機制。所謂的分招,是指普通高中以初中畢業生人數為主要依據,將一定的分招名額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分招名額要向城鎮薄弱學校、農牧區學校傾斜。當地在相關政策解讀中指出,此舉有利於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般來説,與完全擇優錄取的統招生相比,分招生更多是按學生在本校的排名和學校分招名額確定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分數通常也比統招生低一些。這一點,也成為涉事教師“嫌棄”分招生的重要原因。
這位教師“一條魚腥一鍋湯”的言論之所以會翻車,正是因為他展現了自己心中赤裸裸的功利思維。其對中考分招生明晃晃的排斥,以及對所在學校沒有分招生的“炫耀”,有違“有教無類”的育人理念,也與當地推動教育公平的政策初衷相背離。
教育不容“挑肥揀瘦”,作為當地一所知名高中的教師,涉事老師在宣傳活動中本該傳遞正向的教育觀念,通過展現學校教育優勢和綜合實力吸引學生報考,而非利用貶低分招生的方式拉高踩低。更何況,分招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差生”,他們也是自己所在初中的佼佼者,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分招的“入場券”。這份努力,不該被蔑視和貶低。
客觀而言,高中招生錄取改革,的確會對學校日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如果統招生和分招生的分數差異較大,學習基礎較為懸殊,會給老師的教學進度安排帶來挑戰。在分數“指揮棒”的作用下,一些老師也會認為分招生基礎不佳,會拖累整體的高考成績。這些想法,實質上都屬於“靜態偏見”。
實際上,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學習態度端正,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不難實現成績的穩步提升。現實中,高中入學時成績平平、高考時實現“逆襲”的情況也並不少見。對教師而言,通過科學的教育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本該是教學成就感的重要來源,可是一些教師卻不願多費力,更希望在一開始就獲得優質生源。説到底,這背後仍是傳統的“掐尖”思維在作祟。
對此,學校一方面要堅決向牴觸分招的行為説“不”,做好對相關招生改革的政策闡釋,使一線教師明確改革初衷,厚植人文情懷,深切意識到這對促進教育公平、特別是那些落後地區的孩子究竟意味着什麼。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調查研究,瞭解改革過程中教師遇到的困難和顧慮,並及時採取配套措施加以改進。比如,對前文所説的統招生和分招生學習基礎較為懸殊的問題,可以嘗試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儘快幫助落後的學生查漏補缺,平衡教學進度。
教育應該是一個充滿耐心、飽含希望的過程,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被放棄、牴觸和嫌棄。“一條魚腥一鍋湯”式教育觀,絕不該被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