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捨得》引爆話題,教育題材劇戳中了誰的焦慮?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經典

一部反映小升初題材的電視劇《小捨得》,最近播出後可以説引爆了社交領域的話題討論。圍繞着劇中兩組家庭的“快樂教育”與“雞娃教育”,線下看劇的觀眾們爭得不可開交。無獨有偶,最近另一部教育題材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也即將收官,而同樣聚焦升學難題的《學區房》也在近期發佈了預告片,教育題材影視劇頓成紅海之勢。

看似誇張,卻取材於現實

電視劇《小捨得》剛剛播出時,還有觀眾吐槽蔣欣飾演的“雞娃教育”代表田雨嵐過於極端。她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給孩子補課,對孩子入學所需要的各種競賽如數家珍,不僅早早為孩子規劃了補課考級的學習路線,甚至連錯題筆記都比孩子記得認真。但隨着劇情推進,奉行快樂教育的南儷(宋佳飾)也被動捲入了補課大軍,再淡定的家長都架不住孩子成績倒數帶來的恐慌。南儷所説的“我再也不能接受我的孩子比別人差了”,被不少觀眾感同身受,稱其“人間真實”。

莉莉(化名)的孩子在北京一所重點中學就讀一年級,雖然《小捨得》反映的故事背景並不在北京,但是她看劇下來的感受就是,“完全能理解田雨嵐的感受,像她這樣的媽媽在帶娃家長裏也不少見”。莉莉認為,《小捨得》基本還原瞭如今學校教育的困境,“不補課的孩子整體較少,補課的孩子又壓力很大,像劇中出現的請假去上輔導班,在現實中也是真實發生的。”

據《小捨得》原著作者魯引弓介紹,原著小説裏90%以上的素材都是真的,“那些細節橋段都是真的,因為編不出來。比如小説裏頭寫到小孩子補課補到帶帳篷去(補習班),有人覺得是假的,但實際上這種恰恰是我無法去編的。”在魯引弓看來,“這種生活中的荒誕,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拒絕懸浮,教育劇要注意分寸

從去年的《三十而已》,到今年的《小捨得》,再到更早之前的《虎媽貓爸》《小歡喜》《小別離》,教育題材始終都是現實題材電視劇喜歡關注的種類。在影視評論家李星文看來,關注教育題材是這幾年現實話題劇的一個趨勢,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是電視劇本身職能的一種體現。

不過,為了集中體現戲劇衝突,現實題材劇有時候劇情過於狗血的毛病,在教育劇中一樣會出現。有觀眾就認為,有些教育劇看似反映現實,實則是打着現實主義撒狗血。比如過分集中地將家長的教育理念極端化,創造一種“唯高分論”和“必須第一名”的教育焦慮。刻意製造理念衝突,圍繞所謂的升學內幕和家長圈子化做文章,並不能正確反思家長錯誤教育理念,只創造問題,不解決問題。

《小捨得》總製片人徐曉鷗就表示,在《三十而已》之後再做教育題材,《小捨得》還是有一些想法,“我們希望在教育題材這個領域能夠更加深入,有更多思考。這次《小捨得》在保持温暖現實主義基調的基礎下,會更多的去思考教育本身的構成,去了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怎麼相輔相成地組成了孩子的教育環境,並且挖掘造成大家教育焦慮背後的原因。我們希望通過劇集展現出課外機構如何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到底這些課具體怎麼影響了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培訓機構跟學校教育的老師們在理念上有什麼差異?”

徐曉鷗稱,《小捨得》希望展現問題,並去積極地面對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是喊口號,也不是隔靴搔癢,希望觀眾們能夠看完全集,感受到我們的初心。”

展示問題,還要有點理想主義

“現實社會中教育焦慮本身也是客觀存在的,教育題材劇去反映這些問題,本身也無可厚非。劇集播出後能引發大量的討論,也印證了這個題材本身具有的普適性。”李星文最近也一直在看《小捨得》,他認為劇裏提出的教育弊端和社會情緒都是真實的,“前幾集講校外培訓的巨大裹挾力,家長那顆破碎的心是真實的。這幾集講速成培訓的巨大破壞力,觸目驚心的現狀也是真實的。”

但作為電視劇本身,戲劇衝突也是內在要求。在李星文看來,“大的衝突上戲劇化,人心的細處遵循現實主義,在針砭時弊的同時追求藝術真實,是這部劇在追求的平衡。”

李星文指出,《小捨得》也展現出某種理想主義,像劇中設定的第三個家庭米桃家,就是相對温暖的存在。“現在教育劇裏經常出現這種‘寒門貴子’,包括《小歡喜》裏的林磊兒也是。在反映中產家庭普遍教育焦慮的大前提下,這種浪漫主義的加持,其實也是對現實的某種反向操作。”李星文坦言,敢於對着社會痛點“扎出血來”已屬不易,僅僅一部電視劇顯然無法解決所有現實問題,“但作為創作者,作為電視劇這門藝術形式,教育劇還可以更淡定、更深邃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李夏至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