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白一首很燃的詩,風靡了一千多年,每一句都讓人熱血沸騰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其實,詩歌就像一面鏡子,不同的人在裏面看到的是不同的自己。它可以讓人平心靜氣,也可以讓人熱血沸騰。這是詩歌的魅力,也是精神交流與情感共鳴的體現。多少人因蘇軾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看淡了人生風雲變幻。又有多少人因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解了家國情懷。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李白一首很燃的詩《俠客行》,去體會一下唐代頗為盛行的遊俠之風,以及感受它讓人熱血沸騰的一面。據陳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論論稿》記載,盛唐時期全國經濟繁榮,與西域交通發達,逐漸形成了“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的風習。李白就是這種風習的代表人物,他除了自幼“觀百家”外,還“十五好劍術”、“高冠佩雄劍”,據説一生都不離劍。
《俠客行》便是李白在這種遊俠之風盛行的社會背景下,創作出的一首五言古詩。需要注意的是,李白詩中所描寫的高超武術,不是武俠小説中為了所謂的江湖恩怨打打殺殺,而是旨在歌頌俠客拯危濟難的行為及淡泊名利的行藏,表達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總之,李白的豪情壯志在很燃的詩句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這首詩則風靡了一千多年,至今仍廣為傳誦。
strong《俠客行》/strong
趙客縵胡纓,吳鈎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脱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首先,這首詩的前八句可作為一部分來看,它所描繪的主要是趙地俠客的形象與行為。“趙客縵胡纓,吳鈎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説的便是俠客的形象,即燕趙之地的俠客,他們頭系沒有花紋的武纓,腰佩像霜雪一樣明亮的寶刀,身騎着銀鞍白馬一路馳騁,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樣迅疾。古代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所以李白此詩重點突出了“趙客”。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即他們的劍術高超,每十步可斬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可擋,事成之後,他們不求回報。這是對俠客行為的描寫,它化自《莊子·説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旨在説明俠客劍術高強,純粹是為了拯危濟難,突出俠客不圖名利、重義氣、重承諾的高尚節操。
接下來的四句“閒過信陵飲,脱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則是承上啓下,它將俠客的高尚節操與戰國時代信陵君這樣的“明主”聯繫了起來。即想到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脱劍橫膝,交相歡飲,更是親自烤肉給朱亥吃,親自端起酒杯勸侯嬴喝。很顯然,這裏既表明了俠客的高尚節操,也表明了信陵君的禮賢下士。
結合李白的人生經歷來看,這裏的言下之意便是他自比“趙客”,且有用世立功的遠大志向,只是苦於沒有遇到信陵君那樣的“明主”。然後,我們再來看“將炙啖朱亥”往後的十句詩,它主要是再現了當年信陵君重用侯嬴、朱亥兩位俠客的故事。據記載,當年秦軍圍攻趙都邯鄲,趙國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信陵君便用侯嬴之計,竊得魏王兵符,而朱亥則錘殺魏將晉鄙,遂解邯鄲之圍。
而這種壯舉,離不開信陵君的禮賢下士。所以兩位俠客才會許下比五嶽還重的承諾。雖然現在侯嬴和朱亥都已經死去,但他們在魏都卻留下了盛大聲名。其俠骨猶香,不愧為是蓋世之英豪。最後,“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即誰又願意像揚雄那樣白首還在著書呢?太玄經,是西漢揚雄的一部哲學著作,他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對揚雄這樣的人是持有無情地蔑視態度的,它反襯了俠客精神的崇高和偉大。結合李白寫這首詩的時間約是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也就是在他被賜金放還後,我們便可以知道李白是不甘心只做供奉翰林的。因此這首詩中的俠客形象和精神,其實就是李白自己的寫照,他的豪情壯志在詩中顯然也表露無遺。
縱觀李白的這首詩,它主要對燕趙俠客拯危濟難的行為及淡泊名利的行藏,進行了歌頌。所抒發的就是李白對俠客的傾慕,對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可以説每一句都凸顯了他的豪情壯志。而在這首詩風靡了一千多年後,它每一句讀起來無疑又讓人熱血沸騰,正如李白自己所説“縱死俠骨香”。
strong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