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師生家長共同制定手機使用管理規則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
“太支持這個政策了!學生拿手機弊端太多了,損害視力,上課不專心,沉迷網絡遊戲。”
“早就該出台這個辦法了,老師應該面對孩子們去教學,而不是把作業都推給家長。”
“一個又一個的家長羣、作業羣,讓人不勝其煩!”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一份短短600多字的通知,引發網友熱議。這份通知即《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解決好手機管理問題有着極其重大的意義。”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對《通知》的發佈表示歡迎。
不將手機帶入校園
剛剛和孩子因為手機的事情生了場氣的李女士,對於《通知》的發佈表示“舉雙手贊成”。
她的孩子剛上初中一年級,孩子這兩年對手機非常沉迷,“最開始做完作業讓他玩一會兒,後來發現他玩手機上了癮,打遊戲,看劇,不讓他玩就要和我們慪氣。”她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手機丟了”的謊言,試圖讓孩子不要再碰手機。但不多久,她也放棄了,“老師把作業都佈置在手機上,你要是完全不讓他看手機,也實現不了”。李女士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如今,《通知》的發佈讓她感覺困擾許久的難題終於有解了。“教育部都發話讓學校管理了,孩子以後肯定不敢隨便拿手機了,也不用因為做作業和手機捆綁而必須用手機了。”
《通知》指出,學生原則上不得將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學校應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並明確要求不得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陸雲泉説,禁止將手機等電子設備帶入校園,也是各國基礎教育的普遍共識和做法。2018年7月,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禁令,禁止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英、美、德等國家也以剛性校規限制學生校園使用手機。
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張恆柱也説,管控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已成世界共識。意大利、法國、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已經通過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或者課堂,有的規定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學生才能使用手機,芬蘭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學生銷售手機。“手機不當使用還會給兒童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如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障礙、視力下降等問題。有實驗表明,兒童連續使用手機20分鐘,視力會下降43.8度。”
家長帶頭遵守規定
讓孩子正確使用手機,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長的義務。《通知》明確,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的有關要求告知學生家長,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家長應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長海説,寒假、暑假期間,很多家長將手機當作免費的保姆,放任子女無節制地使用手機,殊不知,手機依賴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就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才能糾正,假期的放縱可能給開學後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帶來嚴重阻礙。家長要充分利用子女年齡尚小、可塑性較強、親子相處機會較多等有利條件,引導子女養成限時使用手機、非必要不看手機的好習慣;在子女使用手機時間較長時,利用户外運動、家務勞動、社交活動等分散其注意力,防止子女形成手機依賴;堅定地對過度使用手機的行為説“不”,在家庭中牢固確立手機管理規定的權威。
劉長海認為,家長還要做好正面榜樣,樹立家長威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員都要遵守手機使用的管理規定,做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家長帶頭遵守規定,主動用閲讀、運動等正能量活動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僅能夠讓子女對手機管理規定心服口服,而且能夠為子女樹立終身學習、鋭意進取的成長榜樣,激發子女對家長的崇敬和尊重,督促子女走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康莊大道。
張恆柱指出,幫助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家庭教育應遵循“五要”。教育部在預防沉迷網絡的《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對全國的中小學生家長提出了“五要”建議,“家長如遵照執行此‘五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避免手機上癮”。
具體來説,一要善引導重監督,家長鬚強化監護職責,養良善之德,樹自衞之識,戒網絡之癮,辨不良之訊;二要重表率立榜樣,家長鬚重視網癮危害,懂預防之策,遠網遊之害,讀有益之書,表示範之率;三要常陪伴增親情,家長鬚營造和美家庭,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四要導心理促健康,家長鬚關注子女情緒,調其心理,堅其意志,勇於面對挫折,正確利用網絡;五要多配合常溝通,家長鬚主動配合學校,常通報情況,多交換信息,早發現苗頭,防患於未然。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
學校和家長除了管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方式也非常重要。
“現在不少家長甚至老師簡單地用沒收、摔手機的方式解決問題,實際上這是激化矛盾而不是解決矛盾。”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説,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有些辦法可以讓孩子慢慢遠離手機,如增加户外活動,幫助孩子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等。
王殿軍認為,應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學生使用手機,學校和家庭要制定管理規則,不能放任自流。制定手機使用管理規則不能只由教師或是家長説了算,要全班師生或全家人一起討論,並形成公約。“制定規則本身也是一個教育過程。學生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就願意去遵守,同時還學會了在社會管理當中通過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的方法。“
王殿軍補充説,班級制定的公約要跟家長達成共識,讓學生在家使用手機的要求跟在學校儘量保持一致,提高家校協同配合的教育效果。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裏,規則一經制定,就要嚴格遵守執行,並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幫助學生養成規則意識,自覺遵守規則,並形成依照規則行事的良好習慣。“良好習慣要從小做起,持之以恆,在發現學生有手機成癮的苗頭時,學校和家長要加強管理,及時矯正。“
陸雲泉也提出要加強引導。當大量中小學生普遍、頻繁地使用手機,手機也就成為育人工作的一塊重要陣地。《通知》指出,要引導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一方面要引導學生不要為手機所役,要做手機的主人;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學生文明使用網絡的素養,築牢思想的防火牆。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