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贊|青年特殊教育工作者呂玉虎: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文潔 見習記者 王麗臻 東營報道
“上大學的第一節課,我們專業導論老師就説,特殊教育專業是一個讓人學過就會愛上的專業。”今年24週歲的呂玉虎是東營啓蒙兒童康復中心內一位青年特教老師。2021年他畢業於濟南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畢業後就從事了特教工作,如今成為特殊教育老師已經一年多。
呂玉虎所在的機構是東營市定點康復機構之一。在校內,他主要負責教授7-18歲的孤獨症(自閉症)、唐氏綜合徵、智力障礙等特殊青少年。他告訴記者,自己家是廣饒縣的,平時為了工作方便就住在學校,和部分寄宿在學校的學生同吃同住,兩週回家一次。他教的孩子障礙類型以孤獨症為主。他介紹,大部分孤獨症兒童都是“視覺學習者”,比起語音、文字,他們更傾向於用眼睛觀看、攝入信息。因此針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教學中會設計大量的視覺提示和流程圖,讓孩子們學習的過程儘量具象化。
生活技能、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獨立作業……看着課表上與普通學校略顯不同的課程設置,呂玉虎對記者解釋道,對大部分特殊兒童來説,掌握自主生活技能尤其重要。課程設置的首要目的是讓孩子們儘可能多地掌握技能,建立生活秩序,融入日常生活,因此有相當多的生活技能課的設置。怎麼打招呼、怎麼認標誌上廁所、怎麼坐公交車、怎麼燜米飯、怎麼繫鞋帶、怎麼參與一個簡單的遊戲……對普通孩子來説這些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的“小事”,對相當大一部分特殊孩子來説,則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教授的“重點課題”。
在呂玉虎展示的一張用於教學的日常流程圖中,星期一吃什麼、星期二課間聽什麼音樂都用圖片具體仔細地標註出來。吃葡萄乾,就放了一張葡萄乾的實物照片;聽《兩隻老虎》,就畫兩隻老虎的卡通圖片來表示。之所以用圖片,除了更具象化,還因為機構內一大部分特殊孩子不具備高階的識字能力。
據他介紹,為了激發孩子自主性,教學過程中會設置零食獎勵機制。流程表設置得如此詳細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具象地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但即便每日重複,仍有一部分孩子,需要花費好幾個月才能勉強刻板記住“星期一”“星期二”等名詞。至於確切地理解其中時間進程的概念,對部分特殊孩子來説更是難上加難。
他還告訴記者,極少部分孤獨症的小朋友會有自傷、暴力行為,如用頭撞牆、抓人、咬人等。從事特教工作,偶爾被小朋友抓傷、咬傷是很正常的事。“身處這個職業就能理解這種行為不是小朋友可以自主控制的,問題發生時老師應該儘可能地為孩子做行為引導。”
教授特殊孩子要比教授普通孩子付出更多地耐心,呂玉虎培養了一個聽起來和“95後”很不搭的愛好——篆刻。“修身養性,也鍛鍊一下自己的耐心。”課外的休息時間,他會寫寫毛筆字,做做篆刻。十幾平方米的宿舍裏,小桌牆邊貼滿了他閒暇時寫的毛筆字帖,還擺放着不少他用來篆刻的石料。
談起職業發展時,呂玉虎説,自己從大學學習特殊教育專業到現在成為一名正式的特教老師,已經真正熱愛並投身進了這個職業“無法自拔”。今年8月,通過自主報名、線上選拔和考試,作為東營市內康復機構唯一參訓人員,他參加了山東省殘疾兒童康復學會於濟南舉辦的智力殘疾兒童康復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抓住一切可能的學習機會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他呼籲社會對特殊孩子能更關注、包容和接納,同時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到這個行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