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中國推進職業教育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10月14日,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唐雪梅(中)和同學侯清榮學習智能製造相關課程。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新華社深圳10月17日電(記者趙瑞希、孫飛)“讀職校不僅減輕了家裏的負擔,還讓我有了一技之長,將來不用為就業發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唐雪梅説。
2001年出生的唐雪梅,來自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此前,為了供兩個孩子讀書,父母除了種植農作物外,還在當地打一些零工,家裏年收入只有兩三萬元,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户。
“父母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只會説方言,聽不懂普通話,賺不到什麼錢。所以就堅持要供我和哥哥讀書,説只有讀了書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唐雪梅説。
2019年,唐雪梅參加高考,過了本科線。但是學費、生活費對這個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正是這一年,深職院開始面向雲南省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招生,在昭通走村串户開展招生宣傳。當年,深職院在雲南錄取1393人,其中昭通籍837人。
“除了學費全免以外,還每個月給800元生活補貼,每年給1200元交通補貼。”唐雪梅説,這樣讀書就不需要家裏支出多少,父母不用那麼累了。
唐雪梅讀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深職院為貧困學子挑選的實用性強、市場需求大的7個專業之一。
深職院校長許建領説,職業教育是授人以漁教育,側重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讓貧困人口通過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擁有安身立命本領的“造血式”扶貧,更有助於幫助貧困人口穩定脱貧,從根本上拔除“窮根”。
為了緊貼就業市場需求,深職院實訓課使用先進機器設備。學校課程設置和工作崗位需求接軌,學生們很容易找到實習和就業崗位。
今年暑假,唐雪梅和她的同學侯清榮分別在深圳和佛山的先進製造企業實習,每人領了約一萬元的實習工資。“我的專業和產業聯繫非常緊密,很好就業。”侯清榮對於即將來臨的就業季信心十足。
近年來,深職院不斷敞開大門,除了高職擴招外,還面向貧困地區村民等羣體開展短期職業培訓,讓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進得去、上得起、學得好、有出路”,助力他們戰勝貧困,實現共同富裕。
10月14日,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唐雪梅(右)在ABB機器人實訓室與同學一起練習運行工業機器人。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深職院還助推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提檔升級,打牢當地技能人才地基。
2014年深職院開始對口支援井岡山腳下的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選派幹部赴吉安職院掛職校長、副校長、教務處長及部分二級學院院長等職務,從辦學定位、發展規劃到專業建設,直接參與學校管理。短短几年,吉安職院從“一紙藍圖”變成了萬人高校,並進入江西省首批“雙高(一流)”院校建設行列,實現了“從無到優”的蝶變。
1998年以來,深職院已先後對口支援雲南、貴州、江西等13個省份的37所高職院校。不少受援院校成為全國或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
正是感受到了深職院這種專業的、前沿的職業教育,唐雪梅心中有了新目標——回到雲南成為一名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她説:“我們那裏職業教育相對落後一點,老師會一人身兼數職,教多門課程。我想填補一下空缺,提高家鄉的職業教育質量,讓更多孩子有受教育的機會,讓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精準扶貧報告(2013—2020年)》顯示,近8年,高職院校派出駐村幹部2.2萬人次,對口幫扶貧困村9586個,實現駐村脱貧57.6萬人;對口幫扶貧困地區學校9359所,幫扶指導貧困地區學校建設專業6646個,為貧困地區學校培訓教師58.4萬人次。
目前,中國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未來,職業教育院校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支持辦好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強化校地合作、育訓結合,加快培養鄉村振興人才,鼓勵更多農民、返鄉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
許建領説,期待通過 “職教一人,就業一個,富裕一家”的方式,推動當地村民藉助國家鄉村振興的政策,儘快實現共同富裕。“努力幫助每一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是學校做出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