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綱的“滅清三策”若被採用, 能推翻清朝嗎 看網友精彩點評!
太平天國運動從1851金田村爆發到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歷史14年,最終以失敗告終。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國近代史有重要歷史地位,被稱為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峯,甚至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曾幾何時,太平軍席捲我國大江南北,把清綠營、八旗、湘軍打得落花流水,並幾乎送清庭進歷史墳墓。但它最終是失敗了,清王朝國祚也得以再延續50年。至於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學界多有討論,包括偏師北伐消耗太平軍精鋭、天京事變消耗國力元氣、天王縱樂不作為、拜上帝教極端思想落後等因素。縱橫國史在前不久的《太平天國一流戰略家:若三條大計被採納,清朝將提前滅亡》一文中認為,如果洪秀全、楊秀清兩王若能採納天地會出身、作戰勇猛、堪稱太平天國一流戰略家的羅大綱的三條滅清大計,清王朝可能會提前滅亡。
該文發佈後,獲得了13萬餘閲讀量,收藏700多,轉發近400,而評論也有120多條。在這100多條評論中,網友“詩和遠方2170”提出了六點反對意見,評論分析相當精彩,也獲得了123個贊,並有人在其後跟帖贊其為“評論人才”。縱橫國史亦認為此網友評析精彩,摘錄如下:
第一,羅大綱太小覷清王朝的實力了,從他所獻的上中下三策來看,乍一看頭頭是道,信心滿滿,以為扭轉乾坤只在反掌之間,但認真分析卻是經不起推敲。為何李自成打下了北京卻最終敗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沒有鞏固的根據地,沒有戰略大後方。李闖一路攻州破府屢敗官軍勢不可擋,天下無人敢攖其鋒,然而他的戰略行動就像猴子辨包穀,一路走一路丟。天下都被他打下來了,卻一城一地都不屬於他的。只有建立了鞏固的戰略根據地,作戰所需的物資給養以及兵員才能源源不斷地供給前線,進可問鼎天下,退亦足以自守。林鳳祥李開芳的北伐大軍不是也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天津外圍了嗎?可最終如何?犯了孤軍深入沒有後援的兵家大忌最終全軍覆沒。此其一也。
第二,南京城是一個不適宜做首都的城市,舉凡歷朝定都南京的政權均為短命王朝,包括國民政府。因為金陵王氣被秦始皇用銅磚埋地給鎮壓了,這就是金陵一名的由來。表面上看東南半壁富甲天下,財賦稻米多出其間,但一條萬里長江就把南京給圍困了,清王朝苦心經營江南江北兩座大營直接封鎖了天國的出路使其施展不得,此其二也。
第三,洪秀全定都南京後革命意志逐漸消沉,不再鋭意進取而是耽於聲色歌舞,開始分封諸王,腐化墮落,他本人志大才疏只擅長耍陰謀玩弄權術而無經略天下之雄才大略,對於東王西王翼王皆多懷猜忌而未能使盡其才相反卻處處掣肘,此其三也。
第四,天國內訌英才盡喪,人心土崩瓦解,失去凝聚力,尤其是善於統籌全局對諸王發號施令的東王楊秀清死後,韋昌輝石達開及廣大義軍死的死散的散,嚴重消耗了太平天國的革命力量,後來雖有陳玉成,李秀成等後起之秀勉力維持局面,然信仰淪喪人心崩潰已無力迴天矣!此其四也。
第五,滿清王朝雖經西方列強與太平軍內外吊打,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的國力尚存,特別是起用綠營、湘軍、淮軍參戰後,以漢制漢聲勢大振,兩座水師大營牢牢地扼在南京的咽喉上讓其始終無法掙脱,此其五也。
第六,太平軍宣揚洋教,與中國傳統儒教格格不入且互相牴觸,又不重視讀書人,招致廣大士人的抵制和不滿,田朝田畝制度空有其名而無其實,廣大農民並未獲益,有此諸多不利,天國豈能不敗?
從網友“詩和遠方2170”的六點評論中可以看到,他(她)反對的核心大概是羅大綱小看了清王朝的真正實力,其提出的“滅清三策”表面有理,實際不經推敲,原因一是太平軍沒有固定的根據地,無法獲得戰爭所必須的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二是南京是四戰之地,且戰略條件有缺陷,歷朝歷代鮮有作首都者;三是洪秀全個人因素;四是天京事變,內訌使太平軍失去凝聚力;五是清王朝軍事實力仍在;六是太平軍的治國思想與傳統儒家思想格格不入,且其推行的土地制度無法使農民真正受益。
各位小夥伴,歡迎參考縱橫國史《太平天國一流戰略家:若三條大計被採納,清朝將提前滅亡》一文進行交流評論,相互促進。總之,縱橫國史認為羅大綱的“滅清三策”確實妙,而網友“詩和遠方2170”的認識亦有其自身道理,但我們仍然堅持原來觀點,並從後來太平軍孤軍北伐的慘敗和受制於清軍水師兩大缺陷的史實來看,認為羅大綱確實配得起太平天國一流的戰略家,而其“滅清三策”就太平軍而言,若採用,可能歷史真的會改寫。各位小夥伴又是怎樣認為的呢?歡迎留言。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