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濰城區東夏小學:紮根教育鑄師魂,深耕細作促教學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經典

馬春健,濰城區東夏小學的一名語文教師,入黨積極分子,擔任學校教務處主任、教科研副主任。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

工作中她懷着無私奉獻的情懷、熱愛教育的激情、深愛學生的真誠,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學校教學團隊出色完成了教體局和學校交辦的各項教學任務。受到了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得到學生、家長的廣泛認可。

用智慧提升課堂效果

語文課上,她總能講出很多和課堂有關的小故事為學生補充課外知識,讓課堂充滿趣味性;她採用“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方式,並對每一個學習小組的表現進行階段性總結和點評,增強了孩子們的責任心、榮譽感和學習興趣;她鼓勵學生動手製作玩具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讓學生通過遊戲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她把益智器具引進課堂,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體會課文人物和優秀傳統文化,並和學生積極參加“抗擊疫情,益智活動伴我行”徵文活動,均獲二等獎……當學生學習效果不好時,她也不會聲色俱厲,而是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制訂具體的教學策略,讓“學困生”也能快樂地去學。每堂課的銜接環節、每件必要又簡單的小道具、每句肯定的話語、每個表揚的手勢,無不透露着她的用心、細心和耐心。她的課堂,氣氛活躍而輕鬆,經常聽到同學們自發地為其他人的努力和進步讚揚、鼓掌。

用關愛滋養孩子心靈

馬老師被孩子稱為“像媽媽一樣的老師”,深受學生喜愛。課上,她一絲不苟,是既嚴肅又親切的引路人;課下,她和藹可親,是既貼心又誠懇的好朋友。她會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一起講故事,一起欣賞春天第一朵花的燦爛,一起享受冬季第一場雪的樂趣。她經常利用課下的時間為學生輔導,與孩子討論交流。孩子們為她畫了一幅幅畫作,製作了一個個小手工作品,字跡雖然稚嫩,畫作雖然簡單,但卻表達了對她真摯的感恩之情。

用身教引導學生成長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傳道、授業、解惑”,首先自己就是一部鮮活的教材。她和學生一起約定閲讀課外書籍,背誦古詩古文,並和學生定期交流自己的背誦進度;她總是儀容整潔,舉止端莊,看到學生衣冠不整,也幫學生整理;她看到教室地上的紙屑,會隨手撿起;她對學生“一言九鼎”,從不食言……馬老師用自身的言行為學生打開知識精彩的大門,教學生做一個習慣良好、品行良正的人。在她的教育、感染下,桀驁不馴的學生變得温順懂事了,狂放張揚的學生變得彬彬有禮了,同學們之間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用創新促進課堂改革

馬老師積極帶頭進行教學研究,參與各項課題的實踐研究工作,與老師們一起精磨細研,打造高效課堂。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同樣求新求變也是一所學校的動力。墨守成規,穿新鞋,走老路,是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馬老師按照上級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組織老師們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制定了《東夏小學“基於學情為撬點的本真課堂”變革方案》,初步形成我校“161”本真課堂模式:1箇中心:以學習目標為中心。6個環節:目標引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目標測試——反饋評價。1個昇華:人文延伸。此項活動貫穿於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每一節課堂中。

圍繞課堂教學主陣地,深化研討,並充分開展公開課、示範課等多種方式。通過觀課議課,催生本真課堂優質課,示範引領,逐步完善了已形成的本真課堂教改成果,整體推進課改工作。

用力行引領教學科研

馬老師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對新課程標準理解透徹,對不同版本教材的分析到位,對學情把握準確,制定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致性”整體教學設計;積極帶領並和老師們一起參加了區級各項講課説課活動並取得了優異成績: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團隊均獲“三説”比賽所在組別一等獎;個人“三説”比賽中,學校一、二、三等獎均有斬獲;在語文、數學、音樂青年教師創新課堂比賽中,學校教師均獲得二等獎。

馬老師重視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以研育人,她參與的國家級課題《益智器具在現行課堂的實踐與應用》和區級課題《疫情後互聯網影響下未來農村教育的發展》在兩年的實踐與研究中取得成效,順利結題;在區級重大教育教學問題展評中,《紅色文化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研究》獲二等獎;在區級小課題研究中,《勞動育人,築夢未來》獲得三等獎。

“玉汝於成,功不唐捐。” 馬老師紮根濰城教育,在這片熱土上滿懷熱忱,深耕細作。她堅信天道酬勤,汗水定能澆灌出鮮豔的花朵,努力定能編織成心中的夢想,奮鬥定能收穫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