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三胎政策放開,托育越來越成為社會和家長關心的話題。目前,許多幼兒園沒有適合3歲以下兒童的“小小班”,市場上招收3歲以下的托育機構費用也比較高昂。如果家中沒有長輩幫忙,“沒時間”“沒人照顧”成了雙職工家庭生育孩子的顧慮之一。據統計,全國0歲至3歲嬰幼兒中,1/3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實際入托率僅為5.5%左右,供需矛盾突出。破解孩子“入托難”,緩解家長“托育焦慮”,發展社區托育是一種很好的解決途徑。
作為公共服務平台,社區是就近為居民提供便捷的養老和托育等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早在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大對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力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在規劃、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隨着政策不斷完善,各地出現不少好做法、好模式。例如,北京加強社區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一刻鐘”托育服務圈;上海利用各類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化、嵌入式的“寶寶屋”;合肥十里廟社區試點籌辦全省首家公建民營普惠托育園……社區托育服務模式有望成為實現“幼有所託”的重要支撐。
托育0至3歲兒童,就近就便是家長普遍訴求。讓孩子在家門口能享受託育服務,需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解決場地問題。大力推進社區托育服務設施及配套安全設施建設,將社區托育服務設施與新建居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小區,要注重盤活存量資源,通過置換、租賃等方式完善社區托育設施,並與社區服務中心及社區衞生、文化、體育等設施功能銜接,發揮綜合效益。教育等部門可對現有幼兒園資源進行整合,延長學前教育服務鏈條,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3歲以下幼兒,實現托幼一體化發展。
眾所周知,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費心費力照顧,托育機構運營成本比其他學前教育要高很多,收費也自然就“水漲船高”。面對旺盛市場需求,社區托育服務需要充分考慮普通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明確社區幼兒托育點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則,防止出現“入托貴”導致“入托難”。政府應拿出真金白銀,以減免房租、水電費用等形式進行支持,鼓勵社區運用公辦民營、民辦公助、合作辦託等多種運營模式引入社會資源,減輕托育機構運營成本。加大對優質托育機構獎勵力度,促進托育服務質量提高。發展社區托育服務,既要做好政策、資金等配套支持,也要規範行業標準、加大監管力度,守好嬰幼兒安全基本底線。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明天的太陽。加快推進社區托育機構建設,豐富托育服務形式,切實解決普惠托育供給少、羣眾“入托難”問題,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放心、暖心、安心。(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