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外交:北宋與大理國關係為何如此密切?根源在哪裏?
大家好,我們的鵬舉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不僅如此,大理國時期文化方面最為發達、表現最為突出、最具影響力的便是大理佛教了。佛教勢力其實早在南詔國時期就已經有一定影響力了,不過南詔佛教與當時的中原佛教其實是兩個體系,因為傳入南詔地區的佛教主要是東南亞流派,也就是由印度傳入泰國、緬甸,在傳入南詔的。
大理國
利貞皇帝禮佛像
天寶戰爭
前言
南詔段氏其實也是當時比較有名的貴族,並且段思平的家族先人曾經擔任過南詔國的清平官。可能有的人不知道清平官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官,用中原王朝的官制相比的話,南詔國的清平官實際上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宰相。可以説清平官是集政治、經濟等大權於一身的,其也是非常容易權臣專政的官職。比如後來滅亡南詔的鄭買嗣當時擔任的就是清平官這一職位。
《滇考》載:"楊氏,名於真,曾奪趙氏而有國,後改國號大義寧。貪虐無道,中外鹹恨。時通海節度使段思平,且興師問罪,於真不御,走死。立僅二年,段氏而興焉。"
段氏會盟碑
因此段思平作為白族比較有勢力、有名望的大姓,在打起反對專制統治和政變,維護廣大民眾利益的旗號之後,自然引來了不少民眾的支持。而段思平領導的人民起義實際上也非常艱難,起初段思平本人還受到了楊幹貞的極力打壓,不得不選擇逃入原理政治中心的滇中地區,繼續休養生息,伺機準備再次行動。
段思平本人暗中積聚勢力,七年之後他已經成為滇東地區勢力強大的奴隸首領,並於公元937年推翻了大義寧政權,建立了大理國。
大理國建立之時,中原地區正處於五代十國混戰階段,因此大理國與中原的地區的交流非常有限,但是北宋王朝建立之後,雙方立即展開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並且在長時間之內都保持着比較穩定的和平外交關係。那我們今天就從北宋與大理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分析,雙方和平外交關係!
南詔疆域
頻繁的特產貿易令雙方各取所需
大理國自公元937年建立,於公元1254年滅亡,其國祚歷時長達300多年,可以説是一個非常長命的少數民族政權。而北宋王朝自公元960年建立之後,於公元1127年滅亡實際上國祚也僅僅只有160多年的時間。因此整個北宋王朝時期,大理國幾乎和北宋展開了全面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在北宋頻頻遭遇西面西夏人以及北面契丹人的入侵之時,大理國始終與其保持較為穩定的和平關係,實屬難得。
段和譽
公元1074年,北宋王朝時任成都路官員的楊佐等一行人,曾經為了尋找購買戰馬的渠道,由於與西夏、遼國的關係緊張,因此北宋與兩國的邊境榷場貿易實際上是嚴禁馬匹買賣的。為此北宋中央政府不得不將戰馬的賣家定在與大理國,楊佐當時就是奉命前往大理購買馬匹,當他來到洱海地區之時,深深地被大理國繁榮的社會經濟景象所震驚。
《續資治通鑑長編》載:"佐等徒躡麻荏生蹤,且前尋去路,達虛恨之界分,十有八日而至束密之墟。前後三四十里,漸見田生苗稼,且其山川風物幾略如東蜀之資、榮。"
除了馬匹貿易之外,由於大理國藴含着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銅、鐵,這成為了北宋大量進行收購的重要特產品,對於發展北宋的軍事實力也具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大理國擁有非常先進的冶鐵製造業,並且非常善於打造質地精良、異常鋒利的刀劍等武器,這些也成為了北宋方面大量採購的產品。
北宋與大理官方政府承認下的榷場貿易成為輕工業產品的主要交換場所
前文講到大理國生產品種優良的戰馬,質地精良的刀劍武器,但是這些作為軍事氣息極為濃厚的產品,必然不能夠通過民間貿易的形式進行購買和交換,因此雙方政府都是進行官員之間的洽談而決定的。
《宋史》載:"然言語不通,且一聽譯者高下其手,因吏為奸。大理國獻象、馬五百匹,詔償其馬直,拒象勿受,另賜書勞遣之。盱眙軍置榷場官監,與北商博易"
而且軍工產品作為如此敏感的東西,如果形成了私下貿易的日常品的話,那將會對雙方的邊界地區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有可能直接導致地方社會出現騷亂。除此以外,大理國也不可能將礦產資源的開採、冶煉、加工製造,以及軍工產品的銷售交給普通民眾,他們自然會將其壟斷在中央政府的手裏。
大理三塔
不過由於北宋與大理國之間的關係較好,因此在雙方邊民長期進行的私下商品貿易的過程中,最終雙方政府達成協議,同意於邊境地區開設榷場。北宋將榷場的位置選在了邕州、宜州,這些地方距離西夏國比較遠,因此屬於比較安全的地帶。大理國的各種土特產品,像麝香、披毯、貂皮等東西成為了漢人非常喜愛的物件。
而北宋人民則經常向大理方面出口大量的糧食、瓷器、茶葉、絲織品等等,這些頗具技術含量的手工業品同樣也得到了大理民眾的歡迎。不僅如此,漢人還將茶葉、瓷器的製造方式傳入到了大理境內,這成為日後大理國社會經濟多樣化、技術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皮羅閣石窟
宗教思想影響深遠
大理國建立之後,能夠保持長達300年的國祚,實際上和其建立之後所採取的政策是有着直接關係的。大理建國之後,非常注重同周邊民族以及政權進行和平穩定的交往,從不輕易發動戰爭,這使得大理國在當時的聲譽還是非常高的。
也正是由於大理國長期處於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這使得其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在大理國時期,一向沒有自己文字的白族人,在此時居然創造出了一套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字體系,儘管在流傳了將近兩百多年後失傳了,但是這表明大理國的文化還是非常深厚的。
而到了大理國時期,佛教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並且進入到了其來到雲南地區之後的鼎盛時期。大理國時期修建了大量的佛寺和佛像,這成為佛教在此時得到了快速發展的重要明證。不僅如此,大理時期的佛教以滇池為中心,不斷向四周擴散,成為當時頗具影響力的宗教意識形態。
《滇遊記》載:"大理府乃為天竺妙香國,初屬羅剎,相傳觀音大士曾從中印土來,後登點蒼山巔,玖趺信宿,且今盤陀石尚在,化其地,結廬勒券,又刻洱海石壁,字跡宛然。"
崇聖寺
評價
公元902年,也就是在唐朝滅亡前不久,南詔國內部權臣鄭買嗣發動了政變,將南詔國滅亡,並擁立時任南詔清平官的趙善政為王。隨後在大理國建立之前的這段時間,其內部一直處於激烈的政變當中。
1.大理國建立之後,便進入了其穩定發展的時期,這對於剛剛經歷過頻繁政治鬥爭以及社會動亂的大理來説,真的算是一個好消息。而當北宋正在與西夏國和遼朝進行頻繁的政治、經濟、軍事博弈之時,大理國卻一直能夠與北宋保持和平關係。
2.如若在大理國建立之後,便頻頻效仿西夏人、契丹人侵犯北宋邊境地區的話,那麼北宋王朝的局勢可就真的更加危機了。北面、西北面以及南面三處樹敵,這將是對北宋王朝極為嚴峻的考驗。不過好在大理國並沒有與北宋為敵,甚至還積極為北宋提供應有的幫助。
3.大理國與北宋之間的友好外交關係,不僅僅侷限於邊境地區的榷場貿易,雙方之間的友好關係更加體現在中央政府之間的頻頻政治來往。
比如大理國王就頻頻向北宋皇帝進獻貢品,而北宋也不斷回禮,雙方禮尚往來,這對於維持雙方之間的和平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續資治通鑑長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