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就哭?”母親的責罵和辱罵讓網民憤怒,沒有資格做母親
説育兒(原件,歡迎分享)
作為父母的希望,孩子也承載着父母許多殷切的期望。
這種期待無可非議,但當它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一種極端的方式,如“長大”,它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期望”的反應將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輸了就哭?”斥責2歲女兒有爭議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段視頻:一次兒童滑冰比賽後,一位母親在罵一個小女孩。
那個小女孩因為一個錯誤而輸掉了比賽。當她哭着向媽媽道歉時,媽媽生氣地説:“輸了比賽你還有臉哭嗎?”
看來母親還沒把不滿發泄完。當着別人的面,她數了將近十分鐘那個小女孩。在那段時間裏,她不停地推搡着頭盔。周圍的人被母親的行為嚇壞了,急忙上前阻止母親的行為。
沒有人會意識到,這位母親會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來發泄對孩子成績的不滿,這將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自尊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什麼是情感教育?
我們常把這種教育方式稱為“情緒化教育教育”,它結合了侮辱、毆打、諷刺、羞辱和其他明顯的情緒波動手段。
“情緒化教育”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人對“情緒化教育”持愛恨態度。他們喜歡的是這種方法確實有效。他們討厭的是這種方法有時看起來很冷淡。讓自己和孩子們越來越疏遠。
現在許多人問自己一個問題
“情緒化教育”有什麼意義?
父母的情緒化教育會對他們的孩子造成什麼傷害?
1) 父母的情感教育會嚴重損害兒童的心理健康
情感教育會在兒童成長記憶中留下陰影,使兒童心理發展呈現“亞健康”狀態。如果這種心理狀態不能及時調整,就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擴大,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匹茲堡大學教育心理學助理教授王明德總結了“父母是否責罵過孩子”的實驗,嚴厲的口頭教學在任何時候都對孩子的身心有害
2) 父母的情感教育會給孩子帶來挫折和不尊重
根據相關數據,孩子們在5歲時會增強自尊。
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繼續採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孩子的自尊,形成自卑感和挫敗感。
採取極端的情感教育方式,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導致孩子的叛逆心理,形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既然“情緒化教育”是不允許的,家長怎麼能暫時避開自己的“怒髮衝冠”?家長應如何避免極端教育
1) 冷靜下來,客觀看待結果
父母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孩子應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父母而活。”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給他們施加壓力,讓他們超越自己的年齡。因此,讓家長安心,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成績就顯得尤為重要。
父母應該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看法,並在不同的階段為孩子制定計劃。他們絕不應該鼓勵孩子在適應階段超出他們的高期望,這將阻礙他們的孩子的健康發展。
2) 控制好你的情緒
生活中常説“惡言傷人六月寒”。在情感表達的前提下,很少有人能對自己的表達內容進行《句句檢查》。避免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是合理地控制情緒。
遇到情緒波動大時,儘量深呼吸,儘量避免在外人面前責罵孩子。即使要批評教育孩子,也要事先告訴孩子什麼地方不對,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懲罰他。
附: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