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粉”很囂張!抗戰歷史你瞭解嗎?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網絡上有這麼一羣人,我們稱其為“國粉”,具體粉的是什麼,不用多説大家也都明白,這裏不再贅述。

一:分析研究對象

其實“國粉”這個羣體的構成是比較複雜的,它其中的絕大部分人是受到了錯誤或者不全面信息的誤導,亦或是“逆反”心理所導致形成了片面或不正確的三觀,進而導致其看待一些歷史和軍事問題時出現了偏差,我們稱其為外圍“國粉”。

其中較為年輕的一部分主要是認知階段的差異,日後其接觸了更為全面的資料,而且自己也是真正瞭解過那段歷史之後,認識就會轉變,相信我們讀者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如此。

年紀較為大的一部分人觀念的轉變會比較慢一些,因為他們接觸全面資料的機會和時間相對不如年輕人,而且形成固有思維後,本就不易改變自己的認識。但若有正常思維邏輯的話,也是能客觀看待問題的。

在“國粉”中,也有一部分是相當“頑固”的,我們稱其為核心“國粉”。因為這部分人本身的立場就是支持國民黨或國民黨軍,這個不是説你用事實或者道理能講明白的,他們之中發生轉變就很難了。

抗戰時國軍傷亡檔案

當然,這一部分人中絕大比例依然是沒有掌握多少歷史資料的,然而其中掌握了一部分資料的那一撮人,卻會在網絡上源源不斷地生產誤導性強的文章,通過其他核心“國粉”進行擴散,誤導周邊人稱為外圍“國粉”,而外圍“國粉”也會發生轉變,有的會脱“粉”,也有可能會進階。

其實關注軍事歷史的人都知道,“國粉”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都是有問題的,前幾年軍事論壇比較火熱的時候,一些老的軍迷都清楚這一點。

在當時論壇的交鋒中,“國粉”在眾多而絕對的歷史事實面前被捶得比較狠,基本上被擠出了正常的討論圈子,成了一個另類且笑話般的存在。

不過,網絡上並非都是軍迷社區,在不少平台上“國粉”依然活躍。而觀察“國粉”如今的發言,其實與當年的表現也沒多大進步,還是那老幾套,其理論體系不但沒有進步,甚至還退步了。

畢竟當年敢在軍事論壇上設擂台的,基本還都是骨灰級“國粉”,而現在在一些網絡平台活躍的多為沒多少學識的核心“國粉”或外圍“國粉”,以戰鬥力而論,其實是大為下降了。從這一情況來看,“國粉”近些年的發展是不大順利的,這當然與大眾科普程度的極大提升有所關係,骨灰“國粉”的那一套,越來越唬不住人了。

二:剖析典型案例

為什麼今天談這一問題呢?

因為有“國粉”找上門來,問問題來了。其實有疑問,倒也不是不能解答,關鍵是這態度是非常囂張的,這位網友的問題是這麼問的:

我有一個問題,37年的3萬到45年的120萬,這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44年或者43年已經有100萬。既然43年有這個實力了,那麼43—45年,八路軍的100萬人外加數以萬計的民兵一共消滅了多少日軍呢?

其中我有兩個條件,第一:時間43到45年;第二:對象是日軍,而不是偽軍。誰敢回答我!你敢嗎?

這個問題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提問題,第二層為設條件,這都沒什麼。關鍵是第三層——誰敢回答我!你敢嗎?

這第三層沒幾個字,可大家都能感受得到,很囂張,趾高氣揚的那種囂張。

從這種囂張的態度來分析,提問者本人首先不認為你會有這個問題的答案,進而以為他提出了一個你根本就回答不了的問題。所以這個人本身就不是來提問的,而是來砸你場子的。

而在我編輯答案的過程中,這位囂張哥又連續發問:

怎麼樣,我的疑問,閣下有辦法解釋嗎?然後,又緊接着寫道:看來你不能解釋了,給我道歉吧!

説實話,當時咱看得都笑了。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你的問題我不回答,那也犯不着給你道歉吧?這是什麼道理?我可以選擇回答你,也可以選擇不回答,這跟道歉不道歉有什麼關係?什麼情況下會道歉呢?那就是你傷害到別人了,才要道歉。

可能這位囂張哥覺得我的文章傷害到他了,所以自己苦思冥想折騰出了一個自認為沒人回答的問題跑來踢館了。

而且就像《三國演義》中的魏延一樣,得以得連聲喊道: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

那既然不知死活的話,就只能幫你體面了,因為這個問題我恰好能回答。

首先,這位囂張哥屬於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核心“國粉”,但很顯然他本身屬於那種沒掌握材料的小嘍囉。

其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自己設想了八路軍總兵力在1943年或者1944年時就達到了100萬人,進而在自己想象的情況下,提出了問題。

所以我們説絕大部分“國粉”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他們“粉”的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個國民黨和國軍,有嚴重的濾鏡加成,同時“粉”國黨必然反什麼大家也都明白。

其實1943年到1944年的八路軍總兵力是有明確統計的:

即1943年八路軍總兵力339000人,1944年發展到了507620人,八路軍兵力數大範圍增長是在1945年,最終躍升到了90餘萬或102萬,也不是這位網友所説的120萬。

在幫助其修正了問題後,我們回答他的問題,八路軍在1943年到1945年消滅日軍的情況。

據《八路軍表冊》統計:

1942年6月到1943年5月斃傷日軍55637人、俘虜日軍296人、日軍投降23人;1943年6月到1944年5月斃傷日軍65432人、俘虜日軍303人、日軍投降45人;1944年6月到1945年6月斃傷日軍47884人、俘虜日軍562人、日軍投降68人。

給出囂張哥答案後,這哥們無疑是懵逼的,但是不要緊,核心“國粉”都掌握了當年國軍的轉進大法,他怎麼可能就此低頭呢?於是提出了人家的終極問題,當然這個終極問題不是我自己定義的,而是這位中二囂張哥自己説的。

這次個“終極”問題的梗概是:你統計了八路軍在3年時間消滅了約17萬日軍,平均每天就是近170人,請問八路軍打了哪些著名戰役,能每天消滅這麼多日軍?

我的答案是:

八路軍敵後作戰以小規模作戰為主,1942年6月到1943年5月,八路軍作戰22735次;1943年6月到1944年5月,八路軍作戰23327次;1944年6月到1945年5月,八路軍作戰23859次。平均每次戰鬥消滅兩三個日軍,七八個偽軍,並不是什麼難事吧?

這次囂張哥囂張不起來了,撂下了非常搞笑的幾個字就“轉進”了:

公道自在人心。

其實這句話,也恰恰是我想跟他説的,當然人家跑得快,咱截圖都沒能截全,轉進之快可以想象。

三:由典型進行擴散

既然我們提到了這個典型,不妨也就“國粉”質問我的十大經典問題進行一次正式的解答吧!我們也看看一些“國粉”到底是什麼存在。

問題一:你説説看八路軍五次戰役消滅了多少日軍?

其實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所以我反問了他一下,那您能説説看關羽消滅了多少日軍嗎?可能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人家刪除留言,轉進了。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呢?關公戰秦瓊。因為五次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可見這位“國粉”對於抗戰根本就沒有最基礎的瞭解,連抗戰的時間線都未能理清楚,容易被誤導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不過這個問題也可以側面回答下,八路軍抗戰期間斃傷俘降日軍共計401648人。五次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共計斃傷俘降以美、英、加、法、韓等17國聯軍233523人。

一個問題,買一送一總該滿意了吧!

問題二:你説淞滬會戰八路軍裝備不好,那四川只些地方軍閥裝備就好?

剛才那位哥們搞不清楚的是抗戰的時間線,這位老兄則鬧不清抗戰的地理空間。

眾所周知,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是華東地區,而八路軍是在華北戰場參戰的,這個應該是常識問題,但還是有不知道的,所以這類人也容易被誤導。

而拋開這個不談,就説武器裝備,四川軍閥裝備不好是事實,但也分情況。劉湘部有兵工廠,部隊大量裝備機槍、衝鋒槍及迫擊炮,裝備就比較好。22集團軍等部裝備較差是事實,但關鍵是國府不給人家補充武器裝備,這個跟八路軍是一樣的情況,可以説同病相憐。

當然,後來川軍還是能分得武器裝備的,如楊森的20軍還換裝部分美械,這比八路軍強了幾十條街。

而且,八路軍裝備不好跟川軍裝備不好有什麼必然的邏輯關係嗎?這個應該問蔣先生為什麼不給人家批武器吧?

問題三:八路軍1937年的裝備根本就不是你説的那麼差,我看過資料明明很強!

我説的情況是槍1萬餘支、子彈數十萬發、炮幾乎忽略不計。

具體就當時的炮兵來説,整個八路軍就1個山炮連,120師4門迫擊炮,129師6門,115師最好的炮也是迫擊炮,而且炮彈很少,如129師才67發迫擊炮彈。一個集團軍級部隊,就這點炮和彈,説忽略不計也過得上去吧!

各師武器層面,120師武器狀況是:重機槍35挺,輕機槍143挺,花機關槍1挺,步馬槍4091支,駁殼槍788支,手槍91支,手提式衝鋒槍67支,馬刀2把,刺刀117把,各種子彈276955發;129師武器狀況是:長槍3412,馬槍724,自來德539,手槍93,花機槍3,重機槍29,輕機槍93,手機槍72,刺刀55,各種子彈102828發。

115師缺全師武器統計,但其營屬重機槍為3到4挺,且存在大量徒手兵,其武器強於120師、129師也不會太多。

上述武器中多為雜式,有的膛線已經磨平,且子彈很少,而且步槍幾乎無刺刀。這種情況,很顯然不能説是強吧?

問題四:沒有正面哪來的敵後戰場啊?

這個問題其實我是比較認同的,畢竟國軍要是守得住華北和華東,哪來的什麼敵後戰場?

1937年華東方向的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衞戰結束後,華東核心區基本淪陷,日軍在1938年初沿長江而上,又攻佔了華中的武漢地區及沿江各要塞區。

新四軍即在華東和華中活動,後來八路軍主力一部南下支援,也換為新四軍番號。

在華北方向,太原會戰結束後,日軍基本佔領了河北和山西,隨後1938年初又佔山東、河南大部,而後來八路軍的主要作戰地域就是這些。

抗戰相持階段的戰線

所以説所謂的敵後戰場,基本上都是國民黨軍丟失的國土,日軍佔領後,八路軍、新四軍又打進去,建立根據地。因此沒有正面戰場的節節敗退,其實是不會有什麼敵後戰場的。

其實這位網友想問的當然不是這個,而是説國民黨軍抗擊了日軍主力,才使得敵後戰場的八路軍有發展空間。

1937年到1938年,抗日戰場的主力軍是國民黨軍,這是肯定的。當時八路軍僅僅是一個集團軍級番號,兵力最初佔全國總兵力的2.2%,佔用的國家資源不到0.1%,這時候將八路軍與國家政府軍主力並列,那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抗戰相持階段後,正面戰場戰線大幅度內縮,日軍以第11軍佈置於武漢地區與國軍主力對峙,而自己的主力轉為控制佔領區。

偽軍戰力不行,但守這樣的炮樓也是不好打的,而且釋放了日軍的兵力

1938年八路軍/新四軍抗擊侵華日軍的比例是59%,1939年是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另抗擊了幾乎全部的偽軍。

這時候説國軍正面戰場扛住了日軍主力,給八路軍減輕了壓力其實説不大過去。畢竟大家都知道,正面戰場的國軍幾乎不會主動進攻日軍,華北華東日軍的主要作戰對象就是八路軍和新四軍。

問題五:敵後戰場又不是隻有八路軍,國軍游擊隊你為什麼要忽視?

的確,國軍也是有游擊隊的,其甚至還設立了冀察戰區和魯蘇戰區,另外第一、第二、第九戰區經常各以十幾個師進行遊擊,遊擊兵力一度佔到了總兵力的五分之一。

國軍的游擊戰核心是以正規軍進行抗戰,不重視發動羣眾,而且安排的游擊戰部隊多為雜牌軍作戰序列。在敵後艱難的作戰環境下,相當多的雜牌軍整建制投敵。

汪偽偽軍中還有一部分這樣的部隊

據統計,抗戰時期整建制投敵的國軍約50萬人,其中大都是雜牌軍被派往敵後進行遊擊戰的。這些國軍在敵後作戰本就有一部分任務是襲擊八路軍,而其轉為偽軍後則更是如此,部分投敵將領稱其為“曲線救國”,還有投敵將領稱是受到了國府的直接授意而為之,抗戰勝利後這些偽軍多搖身一變為國軍的“挺進軍”,以在大西南的國軍主力到來前,搶佔要點。

沒有投敵的那部分遊擊部隊編制也被不斷壓縮,1941年裁減14萬人,1943年裁減16萬多人,1944年又裁減8萬人,使得國軍游擊隊僅剩20餘萬人分佈在南北數千公里戰線上,所發揮的作用已經極其有限。

日軍即評價:國民黨系統軍隊的政治工作和游擊戰,與中共方面相比較則相形見絀,不夠熟練和妥善。

所以到抗戰後期,國軍冀察戰區和魯蘇戰區實際已不復存在,反倒給日軍貢獻了幾十萬正規偽軍,使得日軍能抽出大量機動兵力,反倒加大了八路軍作戰的難度。

問題六:平型關大捷只打死100多日軍,為何一直説了幾十年?

很多“國粉”對平型關有PTSD反應,要麼説此戰消滅日軍又少,又沒質量,要麼説八路軍戰鬥力不行,打這樣的日軍損失還那麼大。

其實就説這打死100多日軍的問題,稍微動動腦子都是不可能的。

當時,日軍是分兩路進入包圍圈的,一路是正經八百的第5師團運輸隊一部分及護衞兵,另一路則是第6兵站部的汽車隊,車上有傷兵及護衞兵。

八路軍徹底殲滅的是這兩路日軍,而日軍在輜重隊和汽車隊被圍後,出動了步兵大隊一級的兵力試圖衝破包圍圈,但被打退。隨後八路軍向日軍陣地發起衝擊,佔領了日軍東跑池陣地,並繳獲了高級作戰地圖在內的重要物品。

此一戰,擊毀日軍汽車79輛,摩托車3輛,大車200餘,繳獲長短槍500餘支、輕重機槍21挺、擲彈筒23具、92式步兵炮1門、炮彈3000餘發、戰馬53匹、日幣30餘萬元。被擊斃的日軍中,還包括2名中佐軍官。

打死了區區100多日軍,就有2名中佐以及有這麼多技術裝備,那日軍還真是“人形高達”了。

而且,為什麼要經常説平型關大捷呢?因為這是全面抗戰中的第一次大捷,在此之前中國軍隊未能成建制消滅日軍,並擊毀、繳獲敵如此多的技術裝備,這對於提振當時人們的抗戰信心意義很大。

至於八路軍傷亡不小,一方面原因是對日初戰因素,另外則是日軍戰鬥力確實很強,因為此戰不僅僅是日軍輜重兵,還有護衞兵、傷兵及野戰大隊的參戰,這一點應該注意。

有人説這些戰果真的值得一提嗎?

咱們以國軍著名的74軍51師為例,該師剛到淞滬戰場參戰後,被友軍羨慕地評價為:王耀武師在施相公廟與敵作戰,每日夜襲可得十支八支步槍,或打死俘虜個把敵人。

有這些戰果都值得友軍羨慕了,可想平型關那種日軍輜重及屍體擺了一條長溝該是何等情況了。

問題七:國民黨軍是越打越少,八路軍是越打越多?

其實這個問題是“國粉”們經常問到的,實際上這個問題問得相當低級,早在多年前就有答案了,沒想到直到現在還有人敢這麼問。

八路軍越打越多是事實,這個誰都知道,可是國軍是越打越少嗎?

全面抗戰之初,國軍總兵力是182個步兵師、46個獨立旅、9個騎兵師、6個騎兵旅、4個炮兵旅、20個炮兵團,此外加上附屬特種部隊、海空軍,全軍總兵力是202萬人。

此後國軍損失雖大,但由於掌握了未淪陷區幾乎全部的人力資源,因此可以通過抓壯丁或動員民眾的方式補充兵員的損失。

1937年,國軍補充兵員305874人;1938年,國軍補充兵員1713786人;1939年國軍補充兵員1777871人;1940年,國軍補充兵員2013546人;1941年,國軍補充兵員1537238人;1942年,國軍補充兵員1591413人;1943年,國軍補充兵員1514126人;1944年,國軍補充兵員1014093人;1945年,國軍補充兵員541763人。

合計八年時間中,補充兵員共計12232973人,其中撥付八路軍者為0人。1938年至1944年,國軍每年補入的壯丁數量都比八路軍兵力最高峯要多,甚至是當年八路軍總兵力的數倍之多。

而在巨大人力的補充下,國軍的兵員也在翻倍增加。

到1941年,國軍總兵力為500萬人,是八路軍兵力的近17倍;1944年初,國軍總兵力達到了巔峯時的650萬人,為八路軍兵力的19倍;到抗戰勝利時,由於國軍戰場損失及整軍緣故,其總兵力下降到了570萬人,八路軍經過大擴充後為100萬人左右,國軍總兵力為八路軍的5倍多。

所以抗戰時國軍也並沒有越打越少,也是越打越多的,甚至有戰爭常識的人都知道,參加二戰的幾大國家軍隊兵力都是越打越多,日軍到投降時總兵力還有700萬人左右,也沒有説越打越少。

而談到這裏,有人可能發現問題了,抗戰之初國軍總兵力202萬人,抗戰結束時兵力為570萬人,而其戰場傷亡為320餘萬人,補充的壯丁則超過了1200萬人,那麼其中的缺額哪裏去了?這個問題我倒是想問問“國粉”們。

問題八:八路軍休養生息發展了100萬人?

“國粉”覺得戰爭就是倆人在打架,正面戰場就是與對手面對面PK,而敵後戰場就是跑到對手的屁股後面,趁着對手被國軍纏住之際,自己好大力發展,八路軍的這100萬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出來的。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國粉”不明白的是日軍並非全部集中到了與國軍的戰線上,在這條戰線之後依然是大批的日軍駐地。

回答前面問題的時候説過,1938年八路軍/新四軍抗擊侵華日軍的比例是59%,1939年是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另抗擊了幾乎全部的偽軍。

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時,華北日軍有328040人;華東日軍有346200人;而當時中國派遣軍總兵力為105萬人。

日軍與國軍的交戰我們都知道,抗戰幾乎所有的會戰都是日軍主動進攻,國軍被動還擊,很少有國軍主動進攻日軍的情況。在沒有會戰的情況下,國軍只需保證一線對敵警戒即可,我們可稱之為一面向敵。

敵後戰場則不同了,日軍進行頻繁的“掃蕩”作戰,八路軍除了反“掃蕩”作戰外,也時常主動出擊。最艱難的時候,日軍將八路軍根據地分割成小塊,一顆子彈的射程都能打穿根據地。而在這裏活動的八路軍沒有後方,是四面八方均要向敵。

在這種極端環境下,怎麼可能休養生息呢?國軍幾十萬大軍在敵後沒幾年就投敵了,可八路軍卻一直堅持了八年。而這8年艱苦作戰,也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

1937年到1945年,八路軍陣亡121444人、負傷225687人,此外還有被俘、病亡者;游擊隊及抗日民眾的損失更不亞於此數。

有人説抗戰時國軍犧牲了上百位將軍,八路軍犧牲了幾個?

八路軍編制僅為國軍集團軍級,國軍的集團軍有40個,其正牌將軍多達數千之眾,但犧牲者多為旅團級軍官追授少將軍銜。若以此標準而論,八路軍團級幹部以上犧牲者有728人,以開局時僅佔全國總兵力2.2%的八路軍來説,團級以上軍官的犧牲比例和數量可是遠高於國軍任何一支部隊,若其中部分也可追授少將,又該是多少人?

而且以戰果而論,八路軍的犧牲是換來了消滅日軍和光復國土成績的;國軍中下層將士雖然奮勇抗戰,但上層腐敗無能,卻使得會戰多是喪師失地而已。

因此到了1945年,八路軍的根據地在華北基本連成了片,而國軍主力則在大西南。以至於日本投降之後,國軍不能在短時間內抵達華北,反倒一方面收編偽軍佔領要點,一方面給日軍下令不允許其向附近的八路軍投降。

有人説八路軍是抗戰摘桃子,這得問問華北的老百姓答不答應,是八路軍和這裏的民眾一直堅持抗日了八年,而日本投降後,卻是國軍來接收勝利成果,到底誰摘桃子呢?

這個我不給答案,“國粉”也別急着回答,就問問當時當地的老百姓,你覺得他們會給出什麼答案?

後來解放戰爭時,為什麼國軍在河北、山東寸步難行,老百姓全是支持解放軍的,其實答案就在抗戰時就給出了,這也是八路軍為什麼能發展出100萬人的重要原因。

問題九:國軍傷亡大損傷了主力,八路軍保存實力,故而後來解放戰爭時國軍失敗?

這也是“國粉”們經常被忽悠和忽悠別人的一個核心問題,當然也暴露了他們缺乏戰爭和歷史常識的軟肋。

瞭解軍事的人都知道,戰爭年代的部隊是打出來的,不是養出來的。以國軍來説,傷亡大是事實,但核心主力真受到損傷了嗎?

拿“國粉”們津津樂道的“五大主力”來説,新1軍、新6軍、第5軍、18軍、74軍,哪一個是養出來的?

第5軍崑崙關之戰傷亡17000餘人,遠征緬甸之戰傷亡過半,妨礙了其後來依然是“五大主力”之一了嗎?74軍每次大戰損傷都在幾千人上萬人,妨礙了其後來依然是“五大主力”之一了嗎?

顯然是沒有的。

而且抗戰後期,國軍以雜牌軍頂在一線,中央軍除了駐印軍、遠征軍換裝美械部隊外,還抽出了6個王牌軍編練為三十四年式美械甲種軍,其武器裝備比日軍都強,何來損傷主力之説?

倒是國軍中央軍的起家部隊第1軍,自己淞滬會戰後極少與日軍交戰,生生養廢了,以至於“五大主力”都沒老1軍的份額,這個是不是事實呢?

八路軍武器和待遇肯定不如國軍第1軍吧?如果真的“遊而不擊”,保存實力,那麼戰鬥力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答案就是99847次對日偽軍的作戰。

一些“國粉”看不起這些小規模戰鬥,但也正是這些小戰鬥從頭到底錘鍊出了一支頂尖的輕步兵來。別説日軍沒辦法,國軍打不過,後來跟美軍交手,老美不也吃癟了嗎?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如此了。

問題十:你怎麼能全面否定國軍的抗戰功績呢?

這又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了,問問題之前先看別人是不是全面否定了。

如果大家要看我歷史文章的話會發現,寫過不少國軍抗戰的經典戰例,而對於國軍抗戰也並未有過全面否定。什麼是全面否定,那是從頭到尾的否定。説你表現不太好,那就是全面否定了?

國軍的抗戰表現總不能説是特別好吧?畢竟大半個國土都丟了,將士們和民眾損傷那麼大,如果這都算特別好,那麼守住了國土保衞了民眾該怎麼評價?如果説禦敵於國門之外又該如何評價?甚至是犁庭掃穴,又該怎麼評價呢?

所以最好的尊重就是合理的評價,對於國軍抗戰,筆者所持的基本觀點是,沒有投降日軍,一直堅持抗戰這本身就值得肯定,而對於抗戰中犧牲或者是奮勇抗擊日寇的部分國軍將領及絕大多數的中下級軍官和士兵也是持絕對肯定的態度。

但對於國民黨高層來説,不能因為其沒有投降日軍就予以過高評價,甚至其中一些敗類,吸兵血,壓榨百姓,而戰場指揮無能,使得喪師失地者,還要持否定態度。

有人説,只要抗戰了就是英雄,那這英雄的門檻也太低了。抗戰時,不少國軍將領都是甩下部隊自己先跑了,如桂永清之流,這樣的將領也抗日了,那他算是英雄嗎?如果他算是英雄了,那麼真正犧牲於戰場的王銘章將軍、戴安瀾將軍又算是什麼?

所以,看問題要全面、客觀,這樣才不容易得出偏頗的結論。

四:綜合分析

從以上典型到普遍性的這些問題來看,我們會發現“國粉”這個羣體存在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對真實的抗戰歷史極其不瞭解。

他們只知道抗戰有兩大戰場,國軍打了22次大會戰,犧牲很多,八路軍在敵後戰場發展很大,並由此形成了自己片面而偏激的觀點。但除此之外,對於抗戰的細節則知之甚少。

諸如這種連將路軍等同於軍,還覺得你講相聲的,就是在鬧笑話

甚至很多人連抗戰的時間區間和地理屬性都不瞭解,而在存在致命性常識錯誤的基礎上,其又更不可能瞭解軍事性問題,這就會鬧出很多笑話來了。

如上所述,這10個問題其中絕大多數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也就是説他是立足於錯誤的信息上,向你提出問題的。像其中作為典型剖析的囂張哥態度還很豪橫,後面的這位相聲哥也是振振有詞,用無知去武裝自己的大腦,卻不知徒增笑耳。

而我們開頭就説過了,“國粉”羣體中大部分是受到了錯誤或不全面信息的引導,其中很多人有自己判斷的話,在接觸了更多的歷史事實後便會進行思想路線的修正。

但人的一種思維方式形成後,是比較難更改的,尤其現在網絡上,骨灰級“國粉”和核心“國粉”仍有一定的誤導力,其實使得很多人的判斷還是會受到影響。

所以一名“國粉”看到筆者這樣的文章還是會憤怒,但是筆者真的希望在憤怒的同時,好好看看其中列舉的歷史事實是不是那麼一回事。

如果覺得筆者説的沒有説服力,那麼我也推薦一些書給這些人,既然是“國粉”,那麼你首先得了解國軍這個羣體。

想要較深層次獲得最原始資料的話,建議可以看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的《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其中第五輯第二編為軍事篇抗戰部分;也可以看看《民國檔案》瞭解一手資料。

如果想要了解國軍各級指揮官在抗戰中的情況及感想的話,可以看看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的《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其包括《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保衞戰》《徐州會戰》《晉綏抗戰》《中原抗戰》《武漢會戰》《湖南四大會戰》《閩浙贛抗戰》《粵桂黔滇抗戰》《遠征印緬抗戰》等分冊。

近些年,對岸也公開了不少新的檔案,也是可以看到的,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下。

這些資料如果看完的話,其實好多結論是可以自己得出的。尤其我們的讀者中如果也有“國粉”的話,其實可以先了解下,別鬧出説身為“國粉”還沒有我這個不“國粉”的對國黨、國軍的認識多。

當然,最好還是希望大部分人能走出來,畢竟瞧瞧對岸就知道了,這個羣體從當年到現在,都可謂是爛到家了,粉誰不好,非粉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