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真的是“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就不如諸葛亮?事實並非如此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經典

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明清時期盛行於民間的戲劇裏,諸葛亮往往是羽扇輕搖、一身八卦服的老者形象,而周瑜則是劍眉星目、目光凌厲的青年形象。我們對諸葛亮的固化印象是“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巍然不動”,一副看透時局高深莫測的樣子。對周瑜的刻板印象則是“既生瑜何生亮”,妒火中燒的憤青,一副自信滿滿、爭強好勝的形象。

我們先不説兩人的性格,單從外表形象來看,諸葛亮和周瑜的角色就顛倒了,周瑜出生於公元175年,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赤壁之戰發生的時候,周瑜是33歲,諸葛亮是27歲。難道20多歲的諸葛亮要比30多歲的周瑜面相老嗎?我們總不能説諸葛亮少年老成,整天操勞國家大事,以至於皺紋橫生吧?誤會最深的是,民間流傳的版本里,諸葛亮三氣周瑜,致使周瑜被活活氣死。

要知道周瑜那時候已經是東吳集團裏能説上話的人物,先不説多麼位高權重,就單憑他和上任統領孫策的關係,兩人好得恨不得穿一條褲子,這樣的人物又怎麼會被蜀漢集團的説客諸葛亮氣的團團轉呢?無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説《三國演義》,都不可否認地承認,周瑜是赤壁之戰的總指揮,諸葛亮最多是在旁邊搖個羽毛扇的角色,火燒赤壁的計策是周瑜部下黃蓋想出來的。

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是蜀漢的左將軍兼劉備幕僚,周瑜是建威中郎將兼大都督。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升為軍師中郎將,屬於中郎將地位較低的一種,而周瑜則是偏將軍兼南郡太守。可能大家對東漢時期的將軍不太瞭解,粗略地説,分為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將軍這一職不是常設,只有在發生戰事的時候才會有,比如孫權父親孫堅討伐黃巾軍、董卓逆賊,朝廷封為破虜將軍。

孫權兄長孫策和軍閥袁術征戰不休,多次打出討伐逆賊的旗號,公元198年,朝廷任命其為討逆將軍。

孫權承襲了孫策的將軍職位,當他一見到周瑜的時候,就拜他為中郎將,東漢末年的中郎將位高權重。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後才升為中郎將,且在此後獲封中郎將官職的功將越來越多,中郎將的地位逐漸下降,由高級將領淪為中低級將領。周瑜在東吳集團的地位高於諸葛亮在蜀漢集團早期的地位,低於諸葛亮在蜀漢集團後期的地位。

北宋詞人蘇軾是周瑜的頭號大粉絲,“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東坡不愧是豪放派詩人,這一句詞就勾勒出赤壁之戰的意境。羽扇綸巾的周郎,身邊是笑眼盈盈紅顏小喬,意氣風發地年紀,談笑風生的時候,戰局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周瑜是個不折不扣的儒將,如果放下折斷的長戟,他可能是一位浪漫主義的倜儻詩人,衣訣飄飄的青年才俊,才情不亞於建安七子。周瑜生逢亂世,烽火連天的戰亂,燃起了他心中的壯志豪情,他不會像陳勝那樣嘲諷同伴: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周瑜是個敢想敢做的實幹家,他沒有撥弄藝術氣息的琴絃,而是熬夜苦讀,只為熟悉運用兵法。周瑜的一生中,有個叫做孫策的兒時玩伴,兩人同一年出生,早已建立起牢不可固的友情。千金易得,知己難尋,周瑜願為孫策肝膽相照,孫策能為周瑜兩肋插刀,周瑜的人格魅力大放光芒。

遠在千里之外的洛陽城,外戚大將軍何進被殺,奉命勤王的幷州軍閥董卓趁虛而入,把持朝政,酣睡龍牀,淫亂後宮。各地英雄紛紛舉兵勤王,打出討伐逆賊董卓的旗號,孫策的父親孫堅也加入到裏面去。孫堅為免後顧之憂,將妻兒老小移居到舒縣,兒子孫策和洛陽令周異的兒子周瑜情同兄弟,鐵哥們一樣的存在。用孫策母親的話來説,她待周瑜猶如親生骨肉,周瑜母親待孫策亦如是。

幾年後,孫策和周瑜灑淚告別,起繼承父親的遺志,接替父親統領的軍隊,而周瑜則是隨同父親前往丹楊。領兵而歸的孫策寫信告訴周瑜,自己將準備東渡,周瑜接信後馬不停蹄地率軍迎接孫策,兩人聯手掃蕩江東分裂勢力,同戰疆場的快意,只有孫策和周瑜能懂。通過兩人的共同努力,孫策的軍隊發展到數萬人,他激動地向周瑜表達了謝意,周瑜則是策馬返回丹楊。

公元198年,周瑜逃脱軍閥袁術的控制,縱馬狂奔來到了吳郡,剛剛升為討逆將軍的孫策,親自出城迎接,當即封周瑜為建威中郎將,並從手下的精鋭部隊裏挑出2000人,調撥給周瑜做手下。用孫策的話來説,周公瑾英俊異才,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24歲的周瑜的名聲傳開,吳郡百姓紛紛稱他為周郎,一個快意恩仇的青年才俊。第二年,25歲的周瑜和孫策,攻破了皖城,得到了喬公兩個傾國傾城的女兒,孫策迎娶大喬,周瑜則是迎娶小喬。孫周情同真兄弟,大小喬也是真姐妹,四人的佳話註定要成為千古傳奇。

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消息傳遍東吳,自然也瞞不了在外地統兵的周瑜。關鍵時刻,周瑜沒有離開東吳,而是召集全部兵馬前來奔喪,孫策的弟弟孫權接過了討逆將軍兼會稽太守的職位。

孫權忌憚手握重兵的周瑜,僅僅給了他一箇中護軍的官職,忠心耿耿的周瑜沒有計較,而是一心一意地以君臣之力對待孫權,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東吳軍政要務。孫策和周瑜的友情發揮了作用,竭盡全力的周瑜為東吳集團的崛起不辭辛苦、奔波勞碌。曹操80萬大軍南下之際,是他給了畏首畏尾的孫權一顆定心丸,讓他拔劍斬下桌角,表示自己聯劉抗曹的決心。

赤壁之戰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孫劉聯軍不過10萬兵馬,卻已經是東吳和西蜀最精鋭的部隊。赤壁之戰如果失敗,身後的東吳將會被夷為平地,孫堅三代的基業毀於一旦,東吳面臨的是生靈塗炭的命運。周瑜沒有絲毫猶豫,在小説裏他是心胸狹隘的青年都督,可在歷史上他是憂國憂民的軍事統帥。要拿10萬兵馬硬碰曹操的80萬兵馬,能贏簡直是天方夜譚的結果,可週瑜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實現了這個不可思議的結果。赤壁一戰,揚名天下,世人皆知江東有位周郎,英姿雄發,有勇有謀。魏晉時期崇尚俊美之風,上到豪門貴族,下到歌姬戲伶,無不塗脂抹粉、搔首弄姿。

三國時期的周瑜同樣是位俊美男子,可他不是個虛有其表的草包,反而是沙場點兵的名將。就衝這份魄力,也衝這份雄心,他的功績和名望遠超南北朝時期的蘭陵王高長恭。北齊王朝的高長恭儘管戰功赫赫,最初的目的是為自己所在的皇族而戰,算不上為國為民的一代名將。周瑜和東吳集團沒有什麼關係,要説有關係,也是和孫策有手足之情,可也正因為手足之情,周瑜拒絕了實力雄厚的曹操的拉攏,一生忠於孫權。

公元210年,36歲的周瑜病逝在江東,此時距離知己孫策遇刺時已達10年,重情重義的儒將周瑜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像是上天派下來拯救東吳命運一樣,赤壁之戰結束後,周瑜也飄然仙逝了。

只留下“曲有誤,周郎顧”的浪漫風情,這是歷代才女的最高追求,可以得到周郎的青睞,此生也就不是白來世間走一遭。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閲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贊、分享,謝謝!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