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平時學習不錯考試卻“砸鍋”,為啥?神奇的倒U型假説來揭秘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經典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很快就要來臨,每當這個時候畢業班學生以及家長們的心情都是非常複雜的,其中有對高考的期待,當然也會有對高考的恐懼。

正如很多人所説的那樣,學生寒窗苦讀多年,就是為了中高考獲得好成績。中高考最大的魅力在於充滿着無窮的未知,並不是平時在班上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就一定能夠考取好成績,有的時候也會出現黑馬。

那些平時名不見經傳的中等學生,也許在中高考時會一鳴驚人,而那些所謂的學霸,卻會名落孫山。這樣的情況每年中高考都會出現,即便是在學生們平時的考試中,也會有那些發揮失常的好學生,到底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很大程度是因為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他們過於想要有好的表現,卻會因為壓力太大而事與願違。這些孩子輸就輸在動機過強,他們不乏實力,但是卻因為太看重輸贏,導致他們的心理失控,發揮失常。

01倒U型假説內涵

實驗者將隨機選取的60名相同年級、智商水平相當的中學生分為A、B、C 三組,A組學生想象自己在下次考試中排名第一;B組學生儘可能詳細的想象自己的複習計劃;C組學生作為對照組。一個月後進行考試,結果發現,B組同學的考試成績最好,而A組學生的考試成績最差。實驗表明,適當的壓力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而壓力過大會降低效率。

深入一點,當一個人處在適度的壓力狀態時,能把工作做好。若是一點壓力都沒有,就沒法兒做好工作,相應地,一個人處在極度高壓的狀態下,巨大的壓力也會導致無法完成工作。倒U型假説討論的就是壓力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係。

倒U型假説是英國心理學家耶基斯和他的學生多德林提出的。耶基斯和多德林最早研究的課題是工作壓力和工作績效之間的關係,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工作中的人處在各種不同的狀態,對他們來説,過大或者過小的壓力都沒有好處。壓力過小,工作缺乏挑戰,員工鬆懈,做不出成績;壓力增加,會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當壓力達到人的承受極限時,工作效率達到最大值;一旦壓力超過最大承受能力,壓力就變成了阻力,效率也隨之下降。

倒U型假説也稱“耶基斯和多德林法則”。“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率。

1、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着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2、一般來講,最佳水平為中等強度的動機。

3、動機水平與行為效率呈倒U型曲線。

簡單地説,工作壓力和績效之間存在一條倒U型曲線,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其最高點只有一個,當一個人處在輕度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便達到了最高點。

02運動比賽成績的發揮符合倒U型假説

就拿那些被全國人民寄予厚望的運動員來説,他們名氣越大,壓力也就越大,是否能夠奪冠,並不是取決於他們的競技水平,而是取決於他們的心理狀態。

貝克爾是西德職業網球運動員,曾經獲得過6個大滿貫單打冠軍。貝克爾在17歲零8個月時,便奪得了温布爾頓網球公開賽的男單冠軍,一度成為最年輕的大滿貫男單冠軍。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貝克爾被稱為“常勝將軍”,他的秘訣之一就是在比賽中避免過度興奮,保持半興奮的狀態。因此,人們也將“倒U型假説”稱為“貝克爾境界”。在中國的古代哲學中,倒U型假説等同於關於“度”的解説。

在一次重要的國際比賽上,一位跳高運動員即將進行最後一跳,如果成功地跳過加高的兩釐米,他將獲得金牌,同時還能獲得一筆不菲的獎金。在起跳之前,他的教練興奮地説,“跳過這兩釐米,你想要的別墅就到手了”,然而,運動員並沒有跳過那兩釐米。

在另外一次國際比賽中,一位跳水運動員同樣準備衝擊金牌,在最後一跳,他的教練在一旁鼓勵他説:“你媽媽在家等你呢,跳完這輪,你就可以回家吃她做的小餡餅了。”沒有意外,這位跳水運動員輕鬆地完成了最後一跳,用完美的水花征服了世界。

興奮與過度興奮是完全不同的。人受到了激勵,即使外表平靜,但是內心澎湃,充滿激情,這便是完成任務的最佳狀態;當人處在極度興奮中時,腎上腺素大量分泌,隨之而來的是身心壓力,使人無法完成在正常狀態下可以完成的任務。

03孩子的學習提升也符合倒U型假説

俗話説:“井無壓力不出水,人無壓力難成器。”父母對孩子寄予一定的期望,給予孩子一定的壓力,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關愛種鼓勵,也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主渠道,對發掘孩子的潛力也是大有益處。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激勵一定要適度,適可而止。可是,儘管很多家長都清楚地知道激勵的作用,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把握好這個“度”。

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往往會提出很高期望,導致子從小學起就忙着學習,不但要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即便遇到難得的節假日也是很少有玩耍的時間。長期生活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狀態中的孩子,很容易喘不過氣,甚至出現像 “學習恐懼症”這一心理障礙。

所以説,家長需要知道施壓是可行的,但是不要總是給孩子太多或太高太嚴厲的要求,因為孩子本身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並非壓力大而能力就肯定隨着提升,有時則是恰恰相反。所以,施壓得找到最佳的壓力測試點,尤其在最近這個特殊時期敦促孩子學習的過程會非常急躁而焦慮,施壓更要有禮有節有度,才會使孩子們有好的學習效果。

鄭淵潔曾在書裏這麼解釋過,他説: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翅高飛鵬程萬里。作為家長,如果將孩子比喻成飛機,真想讓孩子飛行,只能靠推力或者拉力。壓力不能讓飛機起飛,只會讓飛機停在原地,假設壓力過大,飛機還會解體。對孩子來説,緩解壓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得到父母的額理解、陪伴、重視和支持。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年輕時候的學習、生活經歷,分析孩子眼前的困難,給他們加油打氣。你的關愛和信任,就是孩子面對挑戰的最有力武器。

04如何避免學習和比賽中的焦慮感,讓孩子的平時成績得以更好的發揮呢,家長如何

1、樹立合理的目標

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所以會為孩子制定一些有利於他們發展的目標。但是有了目標卻違背了孩子的發展規律,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這就會使孩子非常緊張,擔心無法完成受到責罵。

目標定位一般分為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任務定向是縱向相比,只要孩子能夠超越自己,比以前有進步,那麼就是完成了目標。但自我定向卻不同,它側重於橫向相比,也就是把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只有孩子佔據優勢,才能被認為是完成了目標。

其實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有着我們無法預控的因素,所以孩子所做的只是要不斷的努力。

2、正確定位角色

孩子不管是在考試還是比賽中,他們的角色無外乎兩種,一種是保持,這當然是相對於能力較強的孩子而言。另一種則是追趕,如果孩子之前在考試或在比賽中落後於他人,那麼此時的目標就是儘量超越對方。

相比較之下原本能力更強的孩子會有更大的心理負擔,因為他們會太在意自己已經取得了成績,不希望能夠被他人超越。但是追趕的孩子卻不同,他們對自己的期待值不會太高,很多時候只是順其自然,反而會成為黑馬脱穎而出。

3、關注學習和比賽的過程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可高期望之下,那個長期不被認可的孩子,心裏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空洞。 它讓孩子失去自信,害怕失敗,面對挑戰畏首畏尾,只想逃離。

經常有人會説不問過程只看結果,只要結果能夠達到要求,那麼過程並不重要。

當然很多父母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的目光始終落在孩子所取得的成績上,哪怕在過程中孩子已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曾經有過些許進步,只要結果不好,那麼一切都是徒勞。

實際上,孩子的潛力非常大。科學研究表明,人一生中只有5%的潛力得到開發,剩下的95%則像水下的冰山,需要不斷挖掘才能顯現出來。適當的壓力則會激發孩子的潛能,使孩子更加自信,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

所以説,家長教育子女時,必須對孩子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恰當的估計,然後找到一個最佳點並以此為標準,對孩子適當地施加最合適的壓力,這樣才會激發孩子無窮的動力,使孩子在張弛有度的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

就像猴子摘桃子一樣,不用跳起來就能摘到的桃子,會使猴子產生惰性,怎麼跳都摘不到的桃子會使猴子失望,努力使勁跳起來才能摘到的桃子比較有挑戰意義,下一次摘桃子,猴子才能跳得更高。

每一種孩子學習上的乏力,都有着深層次的原因。孩子人生的關鍵時期,父母突擊管理沒有錯。但那些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往往是,長久的陪伴和正確的教育,帶給孩子的好習慣和力量。日常重視親子關係和孩子的互動,才不至於讓孩子因害“空心病”而缺乏心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