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貢院閲進士就試》中曾寫道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羣英。無譁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整首詩描寫了學子進京趕考的緊張肅穆的景象。
自古以來,科考便是國家篩選人才,挑選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寒門貴子鯉躍龍門、跨越階級的一種較為公平的途徑。十年寒窗苦讀,成敗在此一舉。有中舉瘋狂的范進,也有落榜鬱郁不得志的無數考生。真是鐵打的科考制度,流水的學子。
如今,我國依然延續着古時候的那一套,不過從科舉變為了高考。俗話説,多得一分幹到千人。這算得上是陪伴了我們整個高中生涯的至理名言。有人説高考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並不適應於時代的發展,且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的僅僅是很少一部分。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在中國這個擁有十四億多人口的大國,高考是寒門學子唯一一條相對而言公平的實現階級跨越的道路。所以高考的存在,有着特殊的意義。
學生參加高考牽動的是一個家庭的期望,這也是苦學多年終將換來一個答案的過程。這之後結果無非兩種,落榜或高中。不過,凡事總有一線生機,高考的結果有時候也會“因人而異”讓人深感出人意料,這是什麼呢?
一、英語交白卷的陳丹青
在這個高考分值決定未來人生走向的中國社會,不論是多麼愚笨的學生都清楚知道,無論如何都不得交白卷。哪怕是寫點錯誤的答案,説不定閲卷老師也會給點辛苦分,因此這麼多年來,人們幾乎沒有聽説交白卷的“神話”。
然而,在文化藝術界卻還真有人在高考時候交了白卷,本以為必然是落榜的結果,沒想到校長卻破格錄取了他。當然,最終這位學生確實十分有成就,現已經是文藝界的翹楚。他就是以言語犀利點評高考的——
陳丹青
。
陳丹青在《荒廢集》中的一番話,就引來無數人沉思,“
古人説:‘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説在有書可讀的年代。……這可能是一個書籍不斷增多,而書籍的影響日漸萎縮的年代。”
也正是因為他對教育行業的各種辛辣觀點,針砭時弊的點評,讓人印象極其深刻,然而卻少有人知道,他卻真正是高考“破格提拔”的福利受益者。
當年,年少時的他下鄉當了知青,直到25歲才迎來了人生的高考。為了高考早已努力良久的他,自信滿滿的走進了考場,然而英語卷子卻讓他一臉懵逼,毫無頭緒。從未學過英語,卻要考英語,這不是為難人嗎。
於是,他只寫下了這樣一番話,
“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不懂外語。”
如此平鋪直敍的十二個字便徹底結束了這一門考試,顯然這就是交白卷了。直到今天,人們依然對他用十二個字應付英語考試的事情津津樂道。
不過,他卻並沒有如旁人想象的那樣落榜了,而是由於出色美術功底被考官破格錄取,從而順利進入了美院。正是如此,才有瞭如今的他。
除了陳丹青,另外一人比他的故事更有名,那麼他是誰呢?
實際上,他就是現代大詩人臧克家,作文僅寫了二十八個字,被破格錄取。
二、作文僅寫了28個字的臧克家
與陳丹青的遭遇類似,臧克家也是如此,文化底藴,文學素養極高的他,數學卻是零分,而且就在高考時,他的語文作文也就僅寫了28個字:
“人生永遠追尋着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
,校長一看到這首詩,頓覺此人是個人才,不惜打破常規錄取了他。
説起臧克家,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出身,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後,必定藴含了他的文化背景,尤其是臧克家這樣的現代大詩人。他出生於山東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祖父和曾祖父都在清朝時期考取過功名。父親英年早逝,年幼的他便跟着祖父一起生活。雖説祖父的性格古板而又嚴肅,但祖父確是一個傳統文人,總喜歡吟誦古詩,從小耳濡目染,為臧克家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也激發了他對古詩文的興趣。
因為他是文學方面有着奇高的天賦,在山東省立師範大學高中期間,他就在多個著名雜誌上發表了不少作品。而今,他早已是現代大詩人。
那麼,“破格錄取”僅代表一個人的好運嗎?
其實,不少人總是將目光放在“破格錄取”四個字上,眾人在豔羨此人的好運之時,卻忘記了這背後所代表的讓人驚豔的才華。
三、“破格錄取”背後的才華豔豔
不得不説,能夠被破格錄取的人必定是運氣絕佳的人。不過,大多數人都似乎在選擇性的遺忘,這背後展現還有獲得這份運氣的人的其他才華。俗話説,行行出狀元,考試或許他們不在行,但在繪畫、詩詞創作方面的才華卻足夠讓所有人矚目,讓所有人為之敬佩。
因為能夠讓閲人無數的校長,考官打破常規,只為得到這一學生的情況,也就足以證明了,學子的一項突出能力,強大到足以讓人自動縮小對他不足之處的看法,能夠讓人忽視他的薄弱項。
陳丹青因為美術技能滿點得到好運,臧克家亦是如此,因為超高的文學功底得到校長的青睞。
小結
總的來説,從來就沒有什麼高考神話的存在,也不存在高考不嚴謹的漏洞,所有的“破格錄取”其實都是有其他方面超出其他考生的能力存在。所謂越努力越幸運也是如此,只有錘鍊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才會迎來好運。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被破格錄取表面的風光所吸引,從而忘記了他人背後的努力。就如成功者的背後必定是經歷了一段披荊斬棘,摸爬滾打的道路。而這些都是旁人看不見的,每一次的收穫,必定源於背後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這世間,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這本就是一個因果關係,一份耕耘、才會得到一份收穫。
參考資料:《禮部貢院閲進士就試》《荒廢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