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紙上談兵”,為何韓信一路開掛,趙括馬謖卻活成了悲劇?
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中國古代兩個“載入史冊”的“紙上談兵典型”,正是趙括與馬謖。
這二位,一位戰國時代的將門虎子,一位東漢三國時代的名門驕子,都是自幼熟讀兵書,別看沒怎麼帶兵打個仗,卻是出口就成章,動輒就是高論金句,“賢才”的好形象閃閃發光,可一旦執掌重兵,所有一切就都毀個乾淨。一個在長平生生毀掉趙國四十萬精鋭,一個在街亭送大禮,活活斷送了諸葛亮的“北伐夢”。“紙上談兵”的人生悲劇,也被各類正史野史大書特書,成語歇後語都“貢獻”了一堆,出名的反面教材。
但比起這二位“反面教材”來,貴為“兵仙”的韓信,卻也常惹來一些“歷史票友”們的“不服”聲:趙括馬謖“紙上談兵”不假,可你韓信在劉邦軍團裏“登壇拜將”前,不也是從沒獨立帶過兵?不也是靠了“紙上談兵”獲得蕭何的賞識,這才一飛沖天的?可為什麼趙括馬謖接下來見光死,韓信卻能一路開掛,親手打下西漢王朝的開國江山?難道這事,真是隻能看命?
乍一看去,成功的韓信與失敗的趙括馬謖,都是紙上談兵,但事實是,哪怕人生可以如打遊戲般“存檔重來”,再給趙括馬謖十次百次機會,韓信的成功,他們也照樣連邊兒都摸不着。論原因,這既不是“才華”的事兒,更不能怨命。
因為,別看都是“紙上談兵”,但韓信的成長曆程,卻更接地氣。
趙括與馬謖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家境優越。一個是趙國戰神家的少爺,一個是襄陽馬家的貴公子。他們滿腹的兵法韜略,都是靠着優越的家室,每天在養尊處優裏讀出來的。由於接觸的圈子非富即貴,肚子裏也真有貨,所以經常比人看得高看得遠。但這樣的成長過程,做個參謀動嘴皮子,那還算富裕,真刀真槍去幹仗?那還遠遠不夠。
因為戰爭,這樣一個無比殘酷的考驗,首先的成敗要素,不是看得多遠,而是紮紮實實解決眼前的事兒:一場仗兵馬多少,糧草多少,士氣怎樣?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內部矛盾錯綜複雜,作為軍事主將,每天是否能解決一團亂麻的問題?樁樁件件,都不是讀幾本書,懂幾句教條就能解決的。別説碰上“長平之戰”“街亭之戰”這樣的大戰,就是日常生搬硬套,出亂子也是板上釘釘。
做旁觀者,大可高談闊論,但作為執行者,眼光再遠,卻要從眼前的事兒做起。知易行難的道理,放軍事上就是實實在在。
而韓信,這條恰是大不同:作為一個窮出身的青年,別看韓信二十五歲不到就“登壇拜將”,但這之前的日子,卻是各種酸甜苦辣盡嘗:早年在鄉間苦學武藝兵法,卻也落得沒了飯轍,後來趁着天下大亂去投軍,先在項梁處做大頭兵,又在項羽身邊做郎中,然後又跑去投劉邦,當了個治粟都尉。除了衝鋒陷陣,就是站崗放哨管錢糧,做的都是苦活累活,偏偏還滿懷一個將軍夢。白眼歧視自然也不少受,“鑽人褲襠”的事兒,放在他這段人生裏,其實不算是個事兒。
但也恰恰是這樣一段特殊的經歷,讓一直在思考戰爭的韓信,徹底懂得了戰爭。比起站在別處通過“讀兵書”瞭解戰爭的趙括馬謖來,韓信身處戰場的最底層,更親身經歷了“項梁敗亡”“項羽破釜沉舟”“鴻門宴”等震撼大事,既看過了屍山血海,又多次死裏逃生。可以説,趙括馬謖的兵法韜略,是在養尊處優裏讀出來的,韓信的每一個軍事信條,卻都是以一次次血的教訓,經歷生死考驗後領悟的。
這其中的含金量,當然大不同。趙括馬謖們的“謀略”,好些都是“拍腦袋”。韓信的每一次抉擇,都是在深接地氣後,找到的最靠譜的路。其中的執行力,自然大不同。
尤其説明韓信“接地氣”水平的,更有“蕭何舉薦韓信”的典故。好些歷史票友都認為,韓信是通過對蕭何的高談闊論,順利獲得了賞識與舉薦。但想想蕭何的身份就明白,秦朝老吏出身的蕭何,一直做的就是兵馬錢糧之類的苦活,最討厭的就是誇誇其談。倘若韓信只是“高談闊論”?恐怕分分鐘就要被拉出去打板子。他首先能夠打動蕭何的,必然是他在“治粟都尉”等崗位上,實實在在的成績。
更重要的是,也正因這接地氣的過程,“懂得戰爭”的韓信,才到達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境界:無論手裏是個把人還是百萬人,他都能清楚知道,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如何運轉,再一團亂麻的問題,他都能夠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多麼魚龍混雜的隊伍,他更能迅速捏合成鐵拳,形成犀利戰鬥力。
特別是在楚漢戰爭的決戰階段,擔負側翼出擊任務的韓信,麾下的部隊常被“領導”劉邦調來調去,他經歷的好些惡戰,手裏頭都只能用些新兵蛋子。比如著名的井陘口之戰,面對趙國絕對優勢絕對地利的大軍,韓信手裏的三萬軍隊,竟連基本的軍事訓練都沒做過。可就是在這樣的絕路下,這羣“新兵蛋子”卻在韓信的指揮下,沒有譁變沒有潰散,反而爆發強大戰力,上演“背水一戰”的奇蹟。
後人多看到“背水一戰”的操作裏,韓信神奇的謀略,但是,若沒有這“接地氣帶兵”形成的強大凝聚力,謀略再好,這三萬人也要埋進水裏。
此情此景,比起“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的趙括,或是“居高臨下”紮營後,就遇到士兵譁變的馬謖,必須説,這就是帶兵境界上的差距。
補充説一句,“接地氣”這事兒,也和窮富無關。不止韓信這樣的“窮孩子”可以接地氣,哪怕“富貴”如西漢霍去病,自幼錦衣玉食,還常被吐槽“不懂士兵疾苦”。可每次硬仗惡仗,他多次帶兵長途奔襲,一路殘酷考驗,部隊卻從來不亂,總如鋼刀一般砍翻敵人。沒有“接地氣”的磨練,沒有“多多益善”的帶兵境界,根本做不到。
也同樣是因為這差距,所以不管面對怎樣的惡戰,“接地氣”的韓信都不會“拍腦袋”,而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比如濰水戰役,面對數倍於自己的齊楚聯軍,韓信並不生拼硬打,而是虛虛實實,把對手引進自己預設的戰場,一開閘全淹進水裏。這全程操作,看似是對手太蠢,但每一步,都把天時地利用到極致,紮紮實實的謀而後動。
如此傑作,比起長平戰場上,簡單粗暴推翻原有戰略,然後一頭扎進秦軍包圍圈的趙括,以及擅自更改戰略,迷信書本上“居高臨下”的馬謖,又不知高出了多少。
以這個意義説,古代有多少奮鬥者,滿懷着“韓信夢”,卻悲劇地活成了趙括馬謖。因為書容易讀,事情卻從來不容易做。無論是殘酷沙場,還是任何行業的“戰場”,決定勝敗的,從來都不是“天賦”“高論”,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真諦:接住地氣,紮實做事。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三國志》、李鐘琴《奇正軍神》、李興斌《論韓信的用兵藝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