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少勝多戰役。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親率87萬大軍(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攻打東晉,其中苻堅的弟弟、陽平公苻融所率前鋒部隊就達到了30萬人,而東晉這邊卻只能出動8萬兵馬來抵禦強敵。按理説,交戰雙方實力相差如此懸殊,這仗基本沒得打。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東晉軍與前秦軍在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一帶展開決戰,最終結果卻是東晉取得了壓倒性勝利。那麼問題來了,擁兵87萬的前秦為什麼會輸給只有8萬兵馬的東晉呢?原因大致有四點。
第一,前秦雖然軍隊人數眾多,但兵員質量參差不齊,裏面有久經沙場的百戰精兵,也有剛剛被強徵入伍的新兵蛋子。此外,除了前秦嫡系部隊外,苻堅還命令那些已被前秦征服的其他勢力也一起參與攻打東晉。這些勢力不敢不答應,但在戰場上卻出工不出力,甚至巴不得前秦被打敗,從而使自己獲得翻身的機會。
反觀東晉這邊,雖然人數只有8萬,但卻都是由驍勇之士組成的精英隊伍。這支部隊因常年駐守北府,因此被冠名為“北府兵”。北府兵指揮官謝玄擅於治軍且精通兵法,早年他曾率軍與前秦有過交手,雖然當時的戰鬥規模不大,但謝玄傑出的指揮能力和北府兵強悍的戰鬥力還是讓前秦人為之震動。
因此,東晉和前秦雖然在軍隊人數上相差十倍多,但實際戰鬥力差距並沒有那麼誇張。而且軍隊人數越多,指揮起來就越困難。後來“淝水之戰”中前秦軍隊在開戰前就
第二,前秦內部出了“二五仔”,這是後來在“淝水之戰”中前秦軍隊一潰千里的最主要原因。數年前,前秦攻克東晉重要城市襄陽,俘虜了襄陽守將朱序。苻堅認為朱序是個難得的人才,便説服他給自己打工,並任命朱序為度支尚書(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長)。然而朱序“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無刻不想着怎麼為老東家做貢獻。“淝水之戰”前夕,苻堅派朱序去東晉軍中勸降。可是朱序在私下裏卻將前秦的軍事情報向東晉將領謝石等人和盤托出,並表示一旦戰爭打響,自己願在前秦軍中作內應。至於朱序具體怎麼做,我們將在下文中詳細講述。
第三,前秦軍事情報落後,以至於無法摸清東晉的底牌。在“淝水之戰”發生前,東晉與前秦曾發生過一次小規模交手。東晉名將劉牢之率五千精兵向前秦守將梁成的部隊發起攻擊。梁成沒料到東晉還敢主動出戰,結果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一萬五千餘人皆在此戰中陣亡。之後謝石率北府兵從水陸兩面向前挺進,兵鋒直指前秦軍主力。
當時苻堅在壽陽城中登高眺望東晉軍的動向,只見對方軍陣嚴密,士氣高昂。由於雙方相隔距離較遠,苻堅錯把遠處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東晉軍(成語“草木皆兵”的由來)。於是他面帶懼色地説道:“此亦勍敵,何謂弱也!”
第四,前秦打算在“淝水之戰”中跟東晉玩套路,結果卻被東晉反套路給整垮。當時秦晉兩軍在淝水兩邊對峙,謝玄派人到前秦軍中與苻融商議説:“您看眼下我們兩軍隔河對峙,誰也沒法貿然渡河,這是持久戰的打法。如果您這邊想速戰速決,不如下令讓軍隊往後略做撤退,讓我軍可以渡過淝水,到時候我們兩軍就可以一決雌雄。”
苻融不敢擅自做主,便找苻堅拿主意,苻堅説:“我們可以先讓軍隊往後撤退,待晉軍渡河過半的時候殺他個回馬槍,到時候就能輕鬆取勝。”於是前秦軍開始撤退,而東晉軍則在謝玄的率領下全軍渡河。然而令苻堅萬萬沒想到的是,前秦軍剛開始後撤,軍中就到處傳來:“秦兵敗矣!”的呼喊聲。前秦軍隊本來就士氣不高,聽到後方傳來被打敗的消息後,紛紛掉頭跑路,各個都唯恐自己跑慢了被敵軍追殺,於是就出現了全軍潰退的場面。東晉軍趁勢渡河展開追擊,一舉全殲前秦軍主力,從而獲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
那麼究竟是誰在前秦軍後面不斷高喊“秦兵敗矣”呢?原來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朱序以及他安插在軍中的親信。在東晉軍渡河前,朱序等人就四處放風傳言東晉北府兵是不可戰勝的,這就給前秦軍中諸多將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等到東晉軍正式渡河時,隨着“秦兵敗矣”的呼聲四起,前秦軍中那些雜牌部隊率先開溜,結果恐慌情緒迅速傳導到全軍之中,引發了“蝴蝶效應”。於是便出現了東晉軍8萬打敗前秦軍87萬的奇蹟。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