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中國早期重型軍卡“五虎將”之:“紅巖”261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在新中國早期重型軍卡中,與三國名將馬超最為契合的,當屬“紅巖”261重型越野車。

    首先,“紅巖”261就“年齡”而言,在軍車“五虎上將”中並不是年齡最小的,相反卻差點成為最大的:“紅巖”261的前身——“紅巖”260越野車的第一輛樣車是在1966年6月15日完成的,早於1966年8月16日完成第一輛樣車的“東方紅”665。遺憾的是,“紅巖”260因為研製中暴露的問題過多,只生產了不到50輛就被迫進行技術改造,這才有了後來的“紅巖”261重型越野車,很像是三國中的馬岱和馬超兄弟二人。而且,眾所周知的是,在“五虎上將”中,馬超有着公認的“西域血統”。“紅巖”261越野車也是新中國第一代軍用越野車中,唯一具有純正“西域血統”的重型越野車。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軍事裝備建設急需重型越野車。當時,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嚴厲的技術封鎖,和蘇聯的關係又因為意識形態分歧而冰封。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我國有關部門指示一方面要加大自力更生,自行研製重型軍用越野車。另一方面要儘可能地利用西方政局的變化,爭取有利於我的條件,引進國外技術。

    這一時期,法國和北約在軍事建設上出現嚴重分歧,戴高樂揚言要把北約總部從巴黎趕出去。我國老一輩革命家及時抓住有利時機,和法國建立了外交聯繫。在考察了貝里埃重型汽車公司後,我國及時向法國傳遞了引進重型越野車技術的信息。幾經磋商,1964年6月3日,雙方簽署了重型汽車技術專利轉讓合同。國家在當時剛剛度過三年困難時期之後,毅然拿出850萬美元引進了貝里埃重型越野車技術,這就是“紅巖”260和“紅巖”261的由來。

    和“紅巖”261採用完整法國技術不同的是,“東方紅”665是在僅有不完整資料的情況下,對外國車輛的仿製,“漢陽”472/3則是對當時國內引進汽車技術的整合。只有“紅巖”261才是純正的法國血統。

    除了血統,“紅巖”261重型越野車還有一點和馬超的際遇相似,那就是先揚後抑的命運。我們知道,馬超在歸順蜀國之前戰功赫赫,歸順後一直鎮守西關。蜀國幾次大戰,馬超均沒有參加,幾乎是空有絕世技藝、無一寸之功。箇中原因令後世研究者議論紛紜、噓籲不已。

    在引進技術之後不久,貝里埃重型越野車的國產化一直受到政治運動的衝擊。第一輪國產化產品型號為“紅巖”260,僅生產了45輛,其中裝備部隊34輛。在部隊使用後,有關部門向汽車製造廠提出了數十項技術加強和改進意見。改進後的車輛就是“紅巖”261。即便如此,“紅巖”261從1967年到1980年的總產量也不足500輛。一方面是工廠在文革期間受到衝擊,產量和質量一直上不去。另一方面,部隊對“紅巖”261存在的問題一直有保留意見,所以採購也不積極。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該車極少得到部隊的訂貨,後來被迫停產。

    毫無疑問,貝利埃重型越野車的技術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乃至今天法國陸軍仍裝備大量以該型重型越野車為技術藍本的車輛。而我國耗巨資引進的技術卻因為受到文革衝擊而未能發揮作用,令人幾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