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870年老照片:遭受破壞之後的頤和園,滿地廢墟雜草叢生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站在繡漪橋上向北拍攝清漪園。英國人愛德華·鮑拉(Edward Bowra)曾任職於清朝海關。在此期間,他收藏了一大批記錄清朝社會百態的影像資料,這其中有一組照片非常罕見,那就是1870年頤和園(清漪園)景觀。為什麼説這些照片珍貴呢?因為它們記錄了被英法聯軍破壞之後、清廷重修之前的頤和園的殘破面貌。

清漪園牌樓與損毀的房屋。有一點需要向大家説明,頤和園原名清漪園,1870年拍攝這些照片時仍然名為清漪園,直到1888年才改稱頤和園。本文時而稱之為清漪園、時而稱之為頤和園,大家心裏要有數。

清漪園東宮門的石獅子。乾隆皇帝花費448萬兩白銀修建了清漪園,奢華無比,是京城西郊的皇家園林之一。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於10月7日闖入清漪園東宮門,搶掠殿堂之內的金銀財寶,拿不走的大件物品予以砸毀。管理該園事務的內務府員外郎泰清全家16口人自焚殉難。

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廢墟。搶掠之後的10月18日,英法聯軍第二次派出大隊人馬進入皇家園林區,放火焚燒。清漪園由此遭受滅頂之災,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構成的江南水鄉景觀化為濃濃煙霧,只留下灰燼和斷壁殘垣。

清漪園十七孔橋。大家注意遠處萬壽山麓,宏偉的佛香閣已經被焚燬,只剩下台基。

雜草叢生的寶雲閣。法國人亨利·柯第埃在《1860年對中國的遠征》一文中,如此描述清漪園被焚的場景:“1860年10月18日,萬壽山始焚。19日,火勢繼續燃燒,火焰之上,黑煙成雲,浮向北京而去。”經此浩劫,清漪園的殿宇大部分被焚燬,園中陳設損失十分之九(1855年園內陳設37583件,1866年再次清查僅剩4735件)。

清漪園內一景,雜草叢生。清漪園被劫焚之後,一直荒蕪。1871年,王闓運和友人從繡漪橋進入,尋訪清漪園遺蹟,看到這樣的情景:“頹垣斷瓦、零亂榛蕪,宮樹蒼蒼、水鳴嗚咽,由輦路登廓如亭望萬壽山,但見牧童樵子,往來林莽間。暮從昆明湖歸,橋上銅犀卧荊棘中,犀背御銘,朗然可讀。”這些照片所記與王闓運所見大體一致。

清漪園繡漪橋。1886年,清廷在清漪園昆明湖建水操學堂,在八旗親貴中培養海軍人才,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要説在一個小小的湖泊裏練海軍,簡直是笑話。慈禧太后實際上是以辦學之名,對清漪園進行初步的修繕。

倖免於難的治鏡閣。1888年,光緒皇帝正式發佈諭旨,將清漪園舊名改為頤和園,重新加以修葺,以備慈禧太后頤養天年。重修工程一直持續了8年,直到1895年才完工。頤和園重現了清漪園的景觀,而且增加了蘇杭元素,深得慈禧太后喜歡。

站在萬壽山遠眺。據專家推算,慈禧太后重修頤和園,大概花費白銀500-600萬兩。這是一筆鉅款,如果用於辦海軍,或不至於導致甲午海戰慘敗的悲劇。當然,歷史不容假設,從後來的歷史看,慈禧太后更注重個人的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