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樂府“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何意,安身立命,古人有高見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經典

樂府是自秦朝以來由朝廷設立,專門管理音樂的機構,同時樂府所管理演奏的曲目都是古代華夏民歌。由於漢武帝的極力推崇,派出專人到民間蒐集各地民間樂曲,樂府逐漸地由業餘轉變成專業,從而有“漢樂府”的稱謂。

漢樂府與以往的貴族宮廷音樂相比,有着極大的不同。本質上來説,漢樂府屬於民間音樂,取材來自民間,經過宮廷樂師的加工譜曲,再投入民間為百姓傳唱。一定程度上説,漢樂府詩不單純具有音色的屬性,同時兼有普及教化的功能。由於漢樂府的作詞部分來自大眾,這便決定着它通常以流傳於市井間的俗語為主,其內容上往往藴含着豐富的做人做事哲理。


聊到漢樂府詩,不得不從一本名叫《樂府詩集》的著作説起,它是由北宋大文豪郭茂倩所編撰的樂府歌辭集。當中收集着自漢朝至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共五千多首樂府詩詞的精華。《相和歌辭》中有首詞名叫“猛虎行”寫得特別好,其中兩句説“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點出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與何人為伍,決定有何結局

“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的意思很簡單。哪怕肚子再飢腸咕嚕,也不要妄想與強勢的人合夥尋找食物;即便是沒有棲身之所,也不要低三下四向野雀借宿。這裏的猛虎是指代強勢、殘暴、手段狠硬的人,野雀自然是指那些修為不高的小人。以此來比喻警示世人不要與品行惡劣、沒有節操的人混在一起,應該儘量做到“見不賢而自省”,保持住自己高尚的情操。


《史記·越世家》是司馬遷專門為越王勾踐及其重臣所作的傳記,司馬遷筆下的越王勾踐便是一個十足的強勢人物,完全可以作為“飢不從猛虎食”的最佳論證。

話説越王勾踐敗給吳王夫差後,經過卧薪嚐膽、發奮圖強,加上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消滅吳國一雪前恥。越王勾踐功成名就後,范蠡做出的首個舉動是散盡家財歸隱江湖,臨行之際給自己的老哥們文種寫信説


文種不以為然,他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輔佐勾踐是首功,如今大業已成,自己坐享富貴、安享晚年合情合理,因此沒有采納范蠡的建議。果不其然,范蠡走後數年,文種遭遇越王勾踐的誅殺。

從這個故事中不難看出,越王勾踐屬於典型的猛虎式人物,誠如范蠡所説的那樣“耐力強”。為什麼説耐力強、意志力堅硬的人不可以共事呢?


大家不妨換個角度,一個人能夠極度的忍耐、堅韌,再惡劣的外部條件都不能擊垮他內心的精神支撐,只能説明他的內心十分強大,目的性特別地強。處於人生低谷時,他可以表現出無下限的低姿態來逢迎討好對方,一旦他的實力起來以後,必然會瘋狂地報復過去,走向一條説一不二的道路。因此與這樣的人為伍,除非情商特別高,能夠確保每時每刻都不會有逾越忤逆的行為,否則難逃“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結局。


比如説岳飛用自己的一生實踐着“精忠報國”四個字,憑藉他的武藝和謀略,只要稍微放下自身的氣節,選擇站到以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一邊,想必他福祿無窮、安享晚年沒有任何懸念。

另外,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的文天祥,憑藉文人之身奮起抗元,他的才華和氣節甚為元朝所敬仰。五坡嶺之戰,文天祥被俘。蒙元想要招降文天祥為己所用,將他關押的三年中,使盡各種威逼利誘,文天祥始終不為所動,最後蒙元在沒有任何對策和耐心的情況下,只能將文天祥送上慷慨赴義的道路。


像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歷史人物,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着“暮不從野雀棲”這句話。兩位英雄人物如同鴻鵠,豈能與燕雀之輩共處一室,所以他們的生命時間雖然很短暫,但他們的歷史存在卻是萬古千年。

很多時候,生活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的人認為“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正確,有的人卻覺得應該“富貴險中求”,無論哪種選擇,都有選擇它的理由,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做出任何抉擇之前,不妨先揣摩一下古人的一些話,或許會對豐富自己的想法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