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眾多奇蹟,其中羅馬帝國興起就是歷史學家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原來並不起眼的羅馬小村變成了一個囊括地中海、地跨歐、亞、非的大國,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創造這一世界奇蹟的國家——羅馬。
意大利半島是古代羅馬國家的發祥地,這個狀如長筒靴的半島把地中海一分為二。受古代兩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影響,東地中海地區的文明時代開始得較早,西地中海距離東方較遠,文明起步也較晚。位於意大利半島北部的波河平原土地肥沃。平原以北高聳着阿爾卑斯山。將意大利與中歐隔開。半島東側山勢陡峭、多懸崖峭壁,河流短而急,不利航行,海岸線平直,港灣很少,半島西側山勢緩斜,多丘陵,河流較長,便於航行,幾條較大的河流中,最著名的是台伯河,河的南岸有一片平原,這就是羅馬人的發源地——拉丁平原。古羅馬城在拉丁平原的北端,台伯河下游的左岸,距海很近,這是一片山崗地帶。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在七座山丘上出現了幾個小村莊。在遠古,山間谷地溪流縱橫,沼澤密佈。後來,山崗上的村民們把谷地的積水排幹,鋪設石板路,把荒蕪的沼澤變成了平坦的廣場。
相傳羅馬人的始祖是戰神,與凡間公主所生的一對孿生兄弟,自幼被仇家拋棄在台伯河邊,一隻母狼來到河邊,看到籃子裏啼哭的嬰兒,就用自己的奶水餵養嬰兒,使他們大難不死。後來牧人收養了兩個孩子,給他們分別取名羅慕路斯和列莫斯。兄弟倆人長大以後殺死了仇人,建立了一座新城,大哥羅慕路斯在競爭中打敗了弟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自立為國王,羅馬由此產生。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楊共樂)“根據傳統的説法,羅馬城建立於公元前753年,從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509年,歷史上把它叫做王政時期,在這個王政時期當中,羅馬總共有七個國王,最後一個國王小塔克文因為獨斷專行、履行苛政,羅馬人民不堪其苦,終於在公元前509年發動暴動,推翻了國王的統治,建立了共和國,羅馬歷史呢,從此進入了共和時期。”
趕走國王之後,羅馬人建立了一種新的政體——共和國。羅馬共和國是一種包含君主制、民主制和貴族制思想的混合政體,國家有最高領袖叫做執政官,共有兩名,任期一年,由公民大會選舉產生。元老院早在王政時代就已存在,它是立法、審議、諮政的中樞機構,由三百名貴族出身的元老組成,到共和國晚期,元老院人數增加到一千名。
在共和國早期,政府被貴族所壟斷,執政官、元老均出自貴族家族,平民只有選舉權,而無被選舉權,貴族利用政治特權壓迫平民,強佔公有地,致使廣大平民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平民不願忍受壓迫,為爭取平等權利勇敢而堅持不懈地鬥爭着,然而他們沒有選擇戰爭、內戰和流血。公元前496年,一羣平民攜帶着武器、口糧離開羅馬城,佔領一座名叫聖山的小山丘,與貴族政府對峙,史稱第一次撤離運動。沒有平民的支持,貴族們在戰爭到來時便沒有足夠的兵員,因此,貴族同意讓平民享受更多權利,允許他們組織自己的議會,選舉一種新官員-——保民官,保護平民免受貴族欺壓。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平民運動從公元前494年,至公元前287年持續了二百多年。公元前450年,平民的代表和貴族一道制訂、頒佈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使平民大眾可以依法保護自身權益。公元前336年,保民官李錫尼烏斯當選為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執政官。此後,通過了一條法律規定,兩名執政官必須由一名貴族和一名平民共同擔任。到公元前四世紀,政府的各種高級官職都對平民開放,就連元老院中也出現了平民的身影,一批平民新貴應運而生。公元前四世紀晚期,債務奴役制被禁止,羅馬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得到緩解。與此同時,羅馬共和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早期的羅馬共和國資源貧乏、疆域狹小,隨時都有被鄰國消滅的危險。在最初的一百年間,羅馬人就是在不斷地與近鄰的衝突中度過的。公元前五世紀後期,羅馬人在地區爭鬥中逐漸佔據優勢。在征服並摧毀埃特魯里亞人的重鎮——維伊城後,羅馬的領土增加了一倍,羅馬邁開了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公元前400年,意大利北部山區突然出現的一羣高盧部落,長驅直入。到公元前390年時,挺進到距離羅馬城十公里的阿里亞河邊,最後闖入羅馬,火燒羅馬城。七個月後,高盧人在羅馬人被迫投降、並交出一大筆贖金後撤兵。儘管高盧人摧毀了羅馬城,但是羅馬人的精神比城牆堅固得多,恢復元氣之後,繼續對外擴張。幾經挫折後,羅馬將意大利中部的坎佩尼亞地區收入囊中。羅馬人在控制了北部和中部意大利後,開始向南部意大利發起進攻,南部意大利小國林立,多為希臘移民所建。他林敦是斯巴達人的殖民地,與希臘本土有較多的聯繫,為抵抗羅馬,他林教向希臘的伊壁魯斯國王皮洛士求援,皮洛士是希臘化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一直夢想成為亞歷山大第二,征服整個地中海世界,他林敦的請求正中下懷。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率領二萬二千名步兵和射手、三千名騎兵及二十頭戰象在他林敦登陸。在赫拉克里亞附近的激戰中,羅馬人因從未見過會打仗的大象,不禁驚慌失措,吃了敗仗。直到公元前275年,羅馬人終於打了個翻身仗,擊敗皮洛士。公元前272年,他林敦被近投降。到公元前三世紀中葉,除波河流域外,意大利的其餘部分都落入了羅馬人手中。
經過一百多年的對外戰爭,羅馬終於征服了意大利。但是羅馬並沒有將它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根據被征服地區的各種不同情況,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依靠各部落和各地區社會上層對意大利進行治理,這種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確實保證了羅馬後方的穩定。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楊共樂)“羅馬在征服意大利以後,繼續向西部地中海發展。這樣,就與原來在這個地方的另外一個大國——迦太基發生了衝突。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和迦太基人之間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因為迦太基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地,羅馬人又叫腓尼基人為布匿人,所以,把這三次大規模的戰爭叫做布匿戰爭。”
公元前216年,雙方在意大利坎尼地區發生激戰,羅馬以八萬步兵和六千騎兵的絕對優勢,挑戰漢尼拔的四萬步兵和一萬騎兵,然而卻在軍事天才漢尼拔的面前吃了敗仗。羅馬五萬四千人被殲,一萬八千人被俘,而迦太基方面只損失了六千人。坎尼之戰成為是西方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極好戰例,為後來的許多軍事戰略學習者所廣泛重視。坎尼戰役失利後,南部、中部和北部意大利的一些地區紛紛脱離羅馬,坎佩尼亞的加普亞和西西里的敍拉古等城也都投向迦太基。但是,漢尼拔畢竟勞師襲遠,缺乏補給。公元前204年,羅馬派兵攻打北非迦太基本土,漢尼拔不得不撤離意大利,回師北非保衞母邦。然而,這個常勝將軍遇到了真正強悍的對手。公元前202年,年輕的羅馬統帥西庇阿打敗了漢尼拔,迦太基再次投降,淪為羅馬的附屬國,羅馬共和國如日中天。大約同時,羅馬又在東部地中海開闢了新的戰場。羅馬先後征服了希臘的馬其頓和敍利亞塞琉古王國,把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地區囊括到自己的版圖裏。公元前一世紀中葉,徹底征服了敍利亞和巴勒斯坦。愷撒征服了山外高盧,將羅馬的疆域擴大至不列顛地區。公元前30年,愷撒的繼承人屋大維擊敗政敵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的聯軍,滅亡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
羅馬共和國鼎盛時期,疆域西起英格蘭北部,東至亞美尼亞山區、敍利亞沙漠和幼發拉底河上游,南達撒哈拉沙漠,北到萊茵河、多瑙河和北愛爾蘭高地,所轄人口約五千四百萬,龐大的地中海完全成了羅馬的內湖。西方的羅馬與東方的中國漢朝遙相對應,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三世紀以來的一系列大規模對外征服,給羅馬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楊共樂)“對於羅馬人來説,戰爭就像經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一樣,他們是一種生產的方式,羅馬人利用戰爭、利用戰爭的勝利,把原來分散的財富都集中到他們的手中,為他們服務。每次戰爭勝利以後都能夠得到大量的賠款,比如第一次布匿戰爭勝利以後,羅馬人就從迦太基人手中得到了3200塔蘭特;第二次布匿戰爭以後,又得到了11000塔蘭特。又如公元前168年,羅馬將軍鮑魯斯通過三天的皮德納戰爭以後,就獲取了大量的財富,這個財富之大以至於元老院決定,從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67年開始,免除全體羅馬公民的公民税。”
羅馬對於被征服的地區,尤其是意大利以外的地區,一般採用行省這種管理形式,對其進行有組織的掠奪。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楊共樂)“行省每年都必須向羅馬公民繳納大量的税收,例如西西里行省,每年大致要向羅馬繳納三百萬摩底的糧食,這個三百萬摩底的糧食,相當於十萬羅馬公民一年的口糧。所以,羅馬的繁榮、羅馬的高大的建築,以及羅馬暢通的道路,以及羅馬的福利制度,都是建立在剝削行省居民的、和奴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當然,戰爭在給羅馬帶來大量財物的同時,也促進了羅馬公民集體內部的變化,羅馬共和國時期實現公民兵制,軍隊由佔有土地的農民公民組成。戰時,公民們披甲上陣,平時則解甲歸田。然而,隨着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公民們的服役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當九死一生的士兵回到故鄉時發現,經過戰爭浩劫的家園如同秋風中的落葉,田地荒蕪,家人賴以餬口的小農場已被賣出抵債,成了富人大莊園的一部分。豪華典雅的貴族鄉間別墅沐浴在亞平寧半島燦爛的陽光下,與小自耕農破舊的茅草屋形成強烈對照。平民喪失土地以後,只有跑到羅馬城和其它大城市中尋找工作,到共和末年,麇集在羅馬城內的流浪人羣約有32萬人,約佔當時公民人數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戰爭又促進了騎士勢力的迅速興起和發展,騎士一語起初是用來稱呼軍隊中的騎兵,後來延伸到一切能有足夠錢財供養戰馬去充當騎兵的人。再後來,大約到公元前二世紀時,就用這一稱謂稱呼財產超過四十萬塞斯退斯,而又在佔統治地位的豪門貴族之外的人。那些在戰爭中或戰後發了大財的眾多貴族和騎士他們肆無忌憚地侵佔從戰爭掠奪來的公有土地,兼併同胞公民的份地。
出身於顯貴家族但富有同情心的保民官提比略·格拉古在公民大會上大聲呼籲,替平民訴説冤屈。公元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作為保民官挑起了一場重新分配土地、保護農民利益的改革,反動的元老貴族拼命阻撓改革。第二年,在選舉保民官的公民大會上,格拉古被一夥暴徒危害。10年後,他的弟弟蓋約·格拉古,在人民的支持下,重新當選保民官,繼續為沒有土地的農民、為意大利人獲得公民權而鬥爭。公元前121年,蓋約·格拉古本人像他哥哥一樣倒在血泊中。格拉古兄弟改革所引發的流血事件,拉開了百年內戰的序幕。
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共和國由於內部矛盾激化,統治階級爭權奪利而發生大規模內戰。
公元前73年,意大利本土發生了舉世聞名的斯巴達克斯奴隸大起義。卡普亞地區的角鬥奴斯巴達克斯,發動角鬥訓練的奴隸們衝破牢籠,他們成功地突破羅馬軍隊的封鎖線,轉戰南北,嚴懲威脅到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秩序。起義者們雖最終倒在了血泊中,但羅馬的奴隸主們已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羅馬的同盟者意大利人因不滿羅馬的統治,要求享受平等的公民權,於公元前91年爆發了同盟者起義,羅馬共和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
在海外,不甘心屈從於羅馬統治的附屬國家伺機蠢蠢欲動。
共和國晚期,羅馬人民不再依賴那些遷舉產生的、時常變動的行政官員,而是依賴那些手握重兵的軍事將領,馬略、蘇拉、寵培、克拉蘇、愷撒等軍事強人應運而生,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漸漸落入他們的囊中。
公元前87年,馬略政變,秦納以執政官身份實行獨裁。
公元前81年,蘇拉被宣佈為無限期獨裁官,建立軍事獨裁統治。
公元前60年至45年,羅馬出現愷撒、寵培、克拉蘇前三頭的寡頭統治局面。
公元前49年,愷撒奪取政權,獲得終身獨裁官頭銜,初步奠定君主制政體的模式。
愷撒死後,政權落入安東尼、屋大維、雷必達後三頭手中,最後屋大維打敗所有競爭對手,結束了內戰,以元首名義,在共和制外衣的掩蓋下,實行君主制統治。
羅馬共和國在內憂外患的重壓下黯然解體。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