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與此使者談判,他從背後踹朱元璋,朱元璋嘴裏吐出這4個字
眾所周知,朱元璋自幼家貧,做過放牛娃,當過和尚乞過討,但由於出色的個人能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能,其在元末起義大浪潮中脱穎而出,迅速超越了劉福通、韓山童、徐壽輝等早期起義領袖,成為了可問鼎天下的後起之秀。之後朱元璋在劉伯温、李善長、徐達等著名文臣將領相助下,戰勝了勁敵陳友諒,掃滅了一方割據勢力張士誠,攻陷了元大都,結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成為了當之無愧華夏大地新主人。見到時機成熟,朱元璋便於公元1368年正月在應天舉行登基大典,建立明朝,朱元璋便成為了明太祖。
熟知朱元璋脾氣秉性的人知道,這位少小歷經苦難、僥倖長大成人的草根帝王雖然雄才偉略,英雄氣概十足,但估計是深感這一切得來僥倖意味十足,因此對手中握有的權力之柄非常珍愛,也如歷代帝王一樣特別害怕子孫後代失去尊位,因此雄才大略的同時卻也表現得非常“小心眼”:睚眥必報、捕風捉影、猜忌心重。
正是因為朱元璋的這份小心機,讓後世談之色變的“洪武四大案”便橫空出世。朱元璋殺起人來眼睛都不眨一下,前後總計屠殺約9萬人,而李善長、藍玉等一干功臣名將均慘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可見其性格有多暴虐。
不過令人稱奇的是:縱然朱元璋是老虎的毛皮摸不得,但此人卻在朱元璋談判時,在其背後給了朱元璋一腳。事後朱元璋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連連誇獎他踹得好,並且還稱他這一腳勝過千軍萬馬,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還得從朱元璋與陳友諒之間的爭鬥説起。
陳友諒殺了舊主徐壽輝後,便稱帝建國,之後他與朱元璋之間的磕碰不可避免,於是亂世之中的此二人爭鬥遂正式打響。起初陳友諒進展順利,一開始便憑藉他無敵天下的水上鉅艦將朱元璋苦心經營的太平城攻破,但接下來卻晦氣沖天、進展不順,龍灣一戰被朱元璋打得大敗,百餘艘鉅艦落入了朱元璋的囊中,之後其江西城池也不斷被朱元璋侵吞。
昔日的主子風光不再,而對手勢力又不斷見長,自然惹得陳友諒手下的將領“棄暗投明”,這裏面就有駐守在龍興的胡廷瑞。
胡廷瑞是個很會見風使舵的人,他原本為元政府效力,被分配到翰林院上班。胡廷瑞表現得很是一鳴驚人、能文能武,深受宰相脱脱的器重。因此當南方起義迭起之時,宰相脱脱便推薦胡廷瑞去南方剿匪。而胡廷瑞到南方的第一站便是洞庭湖。
胡廷瑞確實有幾分能耐,到了洞庭湖以後三下五除二就將盤踞在洞庭湖的土匪悉數剿滅。不過他很有幾分私心,他將這些手下敗將不是斬殺或是送交給元政府處置,而是吸收成為自己的人,漸漸地培植出了自己的一方勢力。元政府見此光景捶胸頓足,感嘆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於是又派大軍過來剿滅胡廷瑞。慣於見風使舵的胡廷瑞於是投靠了正混得風生水起的陳友諒。
陳友諒待他不薄,封了他一個江西行省省長的官職。不過隨着江西行省不斷落入了朱元璋的囊中。深感再這樣下去自己這個省長將是光桿司令,於是他再一次展示出了見風使舵的“卓越才華”——投靠朱元璋,並派遣使者前來談判。
朱元璋自然對這次談判很是重視,於是正襟危坐地與使者相向而談。不過胡廷瑞也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提出了比較苛刻的條件。首先第一條便是:不能降胡廷瑞的爵位。朱元璋對此沒有任何異議,因此當胡廷瑞的使者説出時,朱元璋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可以,還讓他當江西行省的省長”,並且還補充了一句:“我的江西行省省長。”
緊接着使者提出了第二個條件:“胡廷瑞的軍隊還是由胡廷瑞來帶領。”聽到這裏,朱元璋顯然內心很是不爽:你小子投降不夠誠心啊,還想手握軍隊作甚“幹活”?於是當使者吐出這幾個字以後,朱元璋遲疑了,臉上晴轉陰。這個時候劉伯温恰巧從後面經過,聽到了朱元璋與使者的全部對話。他從背後踹了朱元璋一腳,當然不是踹朱元璋屁股,而是朱元璋坐的胡牀。朱元璋得到提示後,立馬嘴裏吐出4個字:“沒有問題。”並且還補充説:“如果你們家將軍覺得軍隊人少,我還可以補充。”使者滿意地回去覆命了。
事後,朱元璋非常高興地對劉伯温説:“不費一兵一卒就獲得了龍興之城,這真是撞大運了,幸虧你踹了一腳,你這一腳勝過千軍萬馬。”
由此可見,戰爭時期的朱元璋還是很懂得剋制、冷靜,不因劉伯温冒犯於他——背後踹他一腳而睚眥必報,而是不僅爽快地聽從劉伯温的建議,及時地説出那4個字:“沒有問題,”而且還反過來誇劉伯温踹得好,盛讚他這一腳勝過千軍萬馬。如此深諳當前形勢並懂得應變之道,難怪朱元璋會成為羣雄並起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