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只道是情痴,原來是渣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代:元稹《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意思是見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其他的江河溪流,就再也看不上眼了。元稹在這首《離思》詩裏借用這句話,是説自遇到妻子那樣人間罕有的完美人兒之後,再沒有人能那像她樣被他放在心尖,深切表達對亡妻的摯愛、思念、崇敬、讚頌,以及表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貞。
元稹《離思》是一組悼亡詩,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原有五首,這首最為膾炙人口。東漢時,秦嘉妻子病重,等他回到家,妻子已經死去。未能面別,抱憾終身,作《贈婦詩三首》悼亡。西晉潘岳妻子死後,也作《悼亡詩三首》。於是丈夫悼念妻子的詩,則作三首,好像成了慣例。元稹髮妻韋氏死後,元稹悲痛萬分,也作《遣悲懷三首》,以示哀悼。元稹大概覺得《遣悲懷三首》,還未能將自己內心的沉重的哀痛和刻骨的思念表達盡,於是又作了《離思五首》。
元稹在這首詩裏話語不可謂不深情,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一個情種。如果使他當時悲痛過度而死,則後世都將稱頌他的忠貞和痴情。只是他沒有死,又活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中,便有了許多沒有操行的事情。也讓他這首深情的詩,飽受後世的譏諷和詬病。
元稹妻子韋叢死的時候,元稹剛31歲,可謂風華正茂。韋氏死後還未滿一年,元稹便開始頻顧“花叢”,與當時有名的才女薛濤有了一段風流韻事,後來兩次續絃,再後來又遇到了當時著名歌手劉採春,與之繾綣七年,後又棄之而去。若不是他53歲便死去,不知又會留下多少風流傳説。可見,他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中的“滄海”,原來不只是一個,可以有很多,而且多多益善。
元稹的仕途雖然不是很平順,但也曾身居相位。他的詩名滿天下,與白居易齊名。而他最有名,且流傳甚廣,對後世影響甚大的作品則是《鶯鶯傳》。被金聖嘆譽為才子之書,王實甫所著《西廂記》,便是基於元稹《鶯鶯傳》改編而成。只是王實甫《西廂記》將原本《鶯鶯傳》的悲劇改成了戲劇,張生也由始亂終棄的浪子變成了專情的情痴。
《鶯鶯傳》中的張生,原型便是元稹自己。在書中他對鶯鶯始亂終棄,可見他並非是一個專情的人。考中功名之後,便忘記舊盟,攀高枝去了。揹着鶯鶯,娶了韋尚書之女韋叢。自詡深情,卻是一個薄情薄倖,忘恩負義的人。可見,元稹妻子韋叢死後,便有了薛濤、劉採春之事,也不足驚怪。
韋叢卻是一個極好的女子,嫁給元稹時,元稹還是一個一貧如洗的人。但是她並不嫌棄,也不抱怨,與元稹同甘共苦,二人感情至篤。不幸的是,七年後她便死去。元稹《遣悲懷》詩中説:“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便是那時的日常。韋叢真是一個可欽、可敬、可愛的妻子,也難怪元稹對她那樣尊敬,在她死後猶對她那般眷系難忘。元稹為她作的悼亡詩,也都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所以極能打動人。
韋叢死時,剛好是元稹時來運轉的時候,七年“貧賤夫妻百事哀”,還未來得及與之共富貴。所以元稹非常痛惜,非常悲傷,非常遺憾,為之流下許多眼淚,寫了許多哀悼的詩,除那些之外,所能為她做的則只是“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如果使韋叢不早死,以元稹的性情,在他飛黃騰達之後,與薛濤、劉採春之事恐怕也不能免。
後世,許多人不屑於元稹的為人,常拿這首《離思》譏諷他。讀到:“曾經滄海難為水”,則分不清到底是風情詩,還是悼亡詩。比如詩的最後一句:“半緣修道半緣君”,有人譏諷他:“盜亦有道”,更有人指出,悼亡而用“半緣君”三個字,“亦可見其性情之薄也”。還有人説這樣詩是禍害,荼毒人的思想。年輕人學習他這樣的詩,導致敗行喪身。“詩將為人之仇,率天下之人而禍詩者,微之此類詩是也。”讓人鄙夷痛恨到如此地步,可見人而無德,詩也連帶受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