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輔導孩子作業,成為親子間的“絆腳石”?那是因為你沒有掌握竅門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經典

孩子的學習問題一直都牽動着萬千家長的心,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讓本來平時輔導作業就很痛苦的家長,頻臨崩潰。

在經歷了漫長的網課時間後,好不容易盼到學校開學了,可是學校的一次期中考試,暴露出孩子在家學習的情況,結果一大半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這讓家長不得不重新擔起“輔導孩子作業”的重任,紛紛叫苦不迭。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輔導孩子作業已經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話題,一旦提及就能引起眾多家長的共鳴,幾乎所有輔導孩子作業的畫面,都是孩子和家長針鋒相對,温馨融洽的場景幾乎為零。

更有人調侃道:輔導孩子作業簡直就是親子間的絆腳石,破壞親子關係的最強武器。

談及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表現,真是一言難盡。

應該有不少家長曾衝孩子發火,甚至有的家長被氣得夠嗆,一個忍不住可能還會動手揍孩子。好像在陪孩子寫作業時,家長特別不容易控制脾氣,這是為什麼?

原因就在於,家長總是依仗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去指導孩子,未曾換位思考。簡單來説,家長太過於急於求成,試想一下:一個才開蒙學習的六七歲孩子,怎麼比得了一個三十來歲,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呢?既然存在着年齡和知識的鴻溝,家長不妨靜下心來,找出正確方式打開輔導孩子作業的大門,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去和孩子溝通,慢慢引導孩子,幫助他解答難題。

輔導孩子作業讓人頭疼,其實是因為家長沒有找到竅門,掌握這些小竅門,你會發現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剛成為小學生,肯定需要家長的陪伴,但是陪伴絕不等於直接幫孩子做,尤其是孩子的作業。

有的家長看孩子寫作業太磨蹭,或者總是哭哭唧唧的時候,總會直接幫孩子做了,殊不知這種行為會給孩子以後的學習,埋下隱患。

家長此時不要心急,要耐心的培養孩子學會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多種方式調動他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讓孩子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逐步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用耐心創造平和的學習環境

家長一定要謹記一點,適合孩子尤其是低齡孩子的學習環境,一定要平和安靜的。

在家長的和顏悦色當中,孩子才能真正靜下心來寫作業。否則父母的壞情緒,會嚴重干擾孩子的情緒,讓他處於不安焦慮的環境裏,一門心思生怕家長生氣,那他怎麼可能還有多餘心思去思考問題?

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態度,用更加包容的心態告訴孩子:即使做錯了也還有再來的機會。這樣反而會降低孩子的負面情緒,提升學習效果。

讓孩子當小老師

這個原則非常適用於低年級的孩子,家長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來當爸爸媽媽的小老師,讓他產生“原來我比爸爸媽媽懂得多”的自豪感,從而有效地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力。

分解目標,重視孩子每個小進步

將孩子的大作業分解成一個個的小作業,分階段進行,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因為作業難度過大、過多而產生挫折感。

重視孩子在解決作業難題時的任何一點小進步,家長應多關注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結果,這樣就會提升孩子挑戰困難的積極性。比如:在檢查錯題時,跟孩子説:“如果你覺得媽媽説的不對,不如你自己再檢查一遍,看看是不是有不同的答案”。

通過輔導孩子作業,家長能學會容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完美,進而逐步交給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出孩子獨當一面的氣魄。孩子也能在家長的教導下,逐步學會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雙面性的。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一定要理性的教育,不要急於一時,也別撒手不管,畢竟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的用心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