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3個層次,90%的父母只能做到第二層!你在哪一層?
1
第三層次:用拳頭管教孩子的父母
前兩天下大雪,我帶着孩子在小區裏堆雪人,遇到了一對路過的父子。孩子嘛,見到下雪很興奮,很稀奇,就忍不住蹲下來玩雪。
爸爸就吼孩子:“別玩了!”孩子不聽,走兩步又停了下來,繼續抓雪玩。爸爸又吼了兩聲。
突然,孩子爸爸發火了,他猛地把孩子推搡在地,又上去一腳。孩子重重地倒在雪地裏,眼睛裏全是恐懼和茫然失措。
打孩子,是最low的一種教育方式,它的殺傷力很大。孩子們的神經系統很脆弱,粗暴的打罵方式,都會使孩子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甚至引發心理障礙。家長動手,一般會藉助身邊的工具,棍子、尺子或者是別的什麼,都會給孩子帶來皮肉之苦,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都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強的。經常被打罵的孩子,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去對待身邊的人。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控制不住要打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先舒緩一下自己的情緒。
可以暫時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吃一個水果,或者是走到陽台上,去看一看外面的風景。或者是給自己規定,每一次打孩子之前數個數。
這個方法,一般會紓解一下家長們當時激動的情緒,讓自己冷靜去面對孩子的錯誤,不至於動手打孩子。
2
第二層次:用嘴巴教育孩子的父母
之前和一個親戚家的孩子聊天,是個很乖巧的00後女孩,今年讀初一。我曾經問她:“將來想考哪裏的大學啊?”她説:“ 考省外,哪裏都好,離家越遠越好”。
她的回答卻讓我感到很吃驚,我小心翼翼地問她為什麼。
她説,爸爸媽媽總是喜歡斥責她。
如果她對某條新聞發表一下自己的評論,他們就會説“你們小孩子懂什麼,就在這裏胡説八道”;
如果表達一下對某個明星的喜歡,他們就會説“有這些心思,還不如用在學習上,這些明星能替你考上好大學嗎?”
如果不是親耳所聞,很難想象“離家越遠越好”這樣的話會從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口中説出來。但是生活中,這樣動不動就辱罵、吼孩子的父母真的不在少數。
刺耳的辱罵和吼叫、喋喋不休的嘮叨,不僅僅會讓孩子受傷,説話者的神態、動作,甚至是父母咄咄逼人的氣勢,無一不是一把鋒利的匕首,都會像噩夢一樣深深地困擾着孩子。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或多或少地疏離,而且對人際關係過於敏感,難以融入大集體。
強烈建議父母教育或批評孩子時, 第一原則一定是就事論事,指出孩子某方面存在的問題,並 開展討論,或提供建議,引導孩子去改變即可。
千萬不要劈頭蓋臉地一通罵,從而壓垮孩子。
3
第一層次:用行為教育孩子的父母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講作者到一個朋友家裏,看到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歡讀書,不僅喜歡童話故事,連一本工具書,也讀得津津有味。他很訝異,問那對父母是如何培養他的。
怎麼培養的呢?根本沒有培養。
夫妻二人平時喜歡看書,沒事的時候,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讀書,大家都沉浸於各自的書海里。
這一切都沒有刻意而為,父母熱愛,孩子喜歡,自然不抗拒,做得開開心心。
孩子從一出生,就在這種氛圍中長大,自然在他看來,讀書是和吃飯、呼吸一樣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件事讓我很觸動,真正的教育,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