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幸虧有了他,中國稀土“賤賣”局面才被終結,為中國創造巨大財富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經典

稀土,是具有重大戰略安全意義的元素,中國稀土探明儲量世界第一。

20上世紀70年代,因為沒有掌握提純技術,我國的稀土只能以”白菜價“出口,造成國家重要戰略資源輕易流失。同時,我們又以高價進口國外提純後的稀土深加工產品,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中國不能只盯着那點蠅頭小利,為了戰略意義,國家開展了稀土提純技術研究。經過數年的攻關,著名化學家徐光憲提出了“串級萃取理論”,成功純化稀土,解決了西方國家也無法解決的世界難題。


我國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出口大國到稀土產品生產、應用大國的飛躍,全面提升我國稀土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同時又研製成功稀土微肥,這是用純化稀土後剩餘的元素製成的。它的領軍人物正是徐光憲的夫人,王小霞院士。


徐光憲有”中國稀土之父”的聲譽,他和夫人王小霞一生的理想就是用知識報效祖國,在新中國成立後,夫婦倆放棄美國的科研前途,毫不猶豫的回到了祖國,幾十年來共同譜寫了中國稀土研究的華麗篇章。

夫婦倆常説,”“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留學就是為了回來報效祖國。

今天,我就和你聊聊化學界的比翼鳥,徐光憲和高小霞的稀土愛國人生。

1940年,來自浙江蕭山的女生高小霞考取了上海的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在這裏遇到了同班同學徐光憲。

徐光憲比她小一歲,浙江紹興人,地域相近,興趣相投,因為課桌坐的比較近,兩個年輕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相處中,高小霞瞭解了徐光憲的身世。徐光憲的父親早逝,為了養家,他在16歲便考進了杭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抗戰爆發,學校被關門,徐光憲只好來到上海謀生。白天到大學裏蹭課,晚上做家教賺錢。

望着課堂上的大學生,徐光憲非常羨慕,經過刻苦自學,他竟然考上了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學費便宜還有獎學金,讓他很滿足。

從交通大學畢業後,徐光憲和高小霞兩人雙雙到了上海寶華化工廠工作。好景不長,化工廠倒閉,徐光憲只好回母校任助教,而高小霞則去了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多年的瞭解和共同的境遇,讓二人自然地結為連理,開啓了祖國化學事業共同奮鬥的征程。

1947年,徐光憲夫婦通過了留學生考試,自費共同前往美國留學深造。由於費用過高,徐光憲只好獨自一人先到美國,打算站穩了腳跟,再把高小霞接過去。臨行之時,他許下了兩個願望:第一,早日和高小霞團聚;第二,學成之後,一定回來,報效祖國。

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徐光憲刻苦攻讀,是班裏成績第一名,導師非常欣賞他,不但讓他轉成正式的研究生,還推薦他成為助教,每年有1800美元的薪水。就這樣,他實現了第一個願望,把妻子高小霞接到了美國。

高小霞白天在醫學院做技術員,晚上去紐約大學上課。二人互相扶持,日子過得既辛苦又甜蜜。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大洋彼岸。徐光憲和高小霞一起參加了慶祝會,並且買來紅布,想象着製作了一面五星紅旗。所有留學生圍着五星紅旗,激動地又唱又跳。

1951年,徐光憲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正值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徐光憲認為祖國迫切需要這樣的留學生回國支援建設,所以畢業後,他直接放棄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機會,決定回國。

在屈辱的年代成長,愛國的情懷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高小霞非常支持他的決定,自己也甘願放棄還有一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學位,與徐光憲一道提前回國。


當時的美國出台了法令,禁止留美學習科技專業的中國學生離境。徐光憲夫婦靈機一動,讓家裏發來電報,謊稱家中母親病重需要回國探望,一個月後再回美國,竟然躲過了美國移民局和聯邦調查局的重重阻撓,於1951年4月乘船回到到了祖國。

見到真正的五星紅旗,徐光憲和高小霞的心才落了地,終於回來了。

徐光憲被聘請到北京大學化學系任教,教授物理化學。

徐光憲編寫了《物質結構》講義,由於理論嚴謹,學生滿意,這本教材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在我國大學被廣泛使用,至今仍是化學系學生重要的參考教材。

稀土是製造芯片、半導體等高精尖科技產品的重要元素,在石油工業、鋼鐵工業中,通過添加稀土元素,可以提升產量,國防工業上也要用到稀土材料,所以稀土是名副其實的“國寶”。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已經是稀土資源出口大國,但還不是稀土工業大國。因為缺乏稀土提純技術,我國的稀土資源只能以初級形態出口,賺取的利潤非常微薄。而那些已經掌握稀土分離和提純的西方國家,會把深加工的稀土產品以幾十倍的價格重新賣給我國。

實際上,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委託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研究稀土提純,但受到各項條件限制,始終沒有取得突破。

曾經我國嘗試購買法國工廠的稀土提純技術,對方不僅要價極高,同時還要求中國生產的稀土高精度產品只能賣給法國這個工廠,等於是讓中國為對方打工,不能在公開市場上售賣。

這個結果,讓中國的科學家感到很憤怒,憋了一口氣,一定要讓中國掌握稀土提純技術,不再受制於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72年,徐光憲接到了研究稀土元素的分離和提純的重要任務。他雖然也着急,但捋清了思路:”不跟外國人跑,走自己的創新之路。“


徐光憲動起了腦筋:如何處理稀土?想來想去,他決定不使用外國通用的離子交換法,而是嘗試利用當年處理核燃料的萃取原理來分離稀土,從此沒日沒夜的研究,彷彿着了魔。

高小霞看在眼裏,也對稀土產生了興趣,便加入到研究行列中來。

徐光憲問她為什麼,她説:”因為這是你喜歡的事,我才感興趣啊“,不知不覺中,撒了一把狗糧。

高小霞並不是説説而已,她開始研究如何把徐光憲留下的分離物,製造成稀土微肥。兩人似乎展開了競賽,各忙各的。


上世紀80年代,徐光憲提出了”串級萃取理論“,在世界上第一次將稀土中最難分離的鐠(音同普)和釹(音同女)成功分離,成本低,產量還大,解決了西方國家長期以來無法解決的難題。

之後,徐光憲又發明了“一步放大技術”,大大提升了稀土礦石的提純效率,成功運用到稀土工業中,從此他被尊稱為”中國稀土之父“。

又傳來好消息,高小霞的稀土微肥也研製成功。這對“稀土伉儷”,真是我們的“國寶”。

“一輩子搞稀土,我喜歡,把咱們寶貴的資源利用得更好,這是一種樂趣。”徐光憲説。

徐光憲和高小霞,同時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稱號。歷經了時代變遷和風風雨雨,兩人感情依然甜蜜,沒有出現過”七年之癢“,讓很多年輕人都很羨慕,無論走到哪裏,都是手牽着手。

當高小霞患了重病,徐光憲更是寸步不離,悉心照顧,旁人替他,他都不願意。


1998年9月9日, 79歲的高小霞帶着她對徐光憲的依戀,離開了這個世界。臨終前,高小霞説:“老頭子,跟你過了一輩子我很滿足,以後我不在了,你要好好活着。”

在高小霞的追悼會上,徐光憲老淚縱橫,不能自已。對於妻子的離去,徐光憲不斷自責沒有照顧好她,使她先己而去。


生前,高小霞説:”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他成為夫妻,並且一起生活這麼多年。”

離別,徐光憲也發出了自己的告白:“我一輩子最滿意的,就是和高小霞相濡以沫的52年。”

一生伉儷,兩個傳奇。

為了填滿自己的時間,也為了遵守老伴讓他好好活着的承諾,徐光憲再次開足馬力,投入到科研事業中來。

幾十年來,徐光憲為我國稀土產業界培養了大批人才,中國也成為了世界第一稀土產品出口大國。

2009年,鑑於徐光憲在稀土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被授予200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卻始終強調,榮譽應該歸於搞稀土產業的整個集體。

他最關心的是,稀土產業科研後繼有人,繼續保持世界領先水平。“現在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但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未來需要年輕人擔負起來。”


他也擔心,中國雖然成為了稀土產品出口大國,但沒有定價權,這需要極高的智慧和努力。

早在2005年,徐光憲就用自己的工資在北大設立獎學金,拿出5萬元資助學生。學生們從徐光憲和高小霞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霞光“獎學金。十年之久,受益者近百人。

2015年4月28日,為我國稀土事業操勞一生的徐光憲院士與世長辭,享年95歲。他終於可以卸下工作的重擔,到天堂與妻子高小霞相遇,再次比翼雙飛。他們一生扶攜,為我國的稀土事業做出畢生貢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向徐光憲、高小霞賢伉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