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低風險地區中小學學生校園內無需戴口罩
8月13日,國家衞健委及教育部發布了分別適用於高校、中小學校、托幼機構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關於佩戴口罩問題,明確秋季開學後中小學生應隨身備用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
通知全文如下:
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衞生健康委、教育廳(教委、教育局):
為科學指導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進秋季學期復學復課,我們組織制定了《高等學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中小學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和《托幼機構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
2020年8月13日
高等學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
為指導高等學校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高等學校防控主體責任,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精準防控,制定本技術方案。
一、開學前
(一)學校的準備。
1.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按照教育部門復學復課有關規定,學校做好秋冬季節高發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師生和學校公共衞生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後,周密安排學生返校報到,有序推進秋季開學工作。
2.嚴格落實轄區黨委和政府屬地責任、行業部門主管責任、學校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責任。黨委書記和校長是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學校疫情防控的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提前有序做好開學前學校疫情防控各項準備和工作安排。
3. 建立完善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教育部門與衞生健康行政部門加強指導,推動學校與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溝通協調,配合屬地街道(鄉鎮)、社區(村)等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聯防聯控,衞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供專業指導和人員培訓服務,形成教育、衞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監測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做到業務指導、培訓、巡查全覆蓋。
4.學校提前熟悉掌握當地醫療服務預案,根據本地區疫情防控形勢和學生來源特點,制定具體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細化各項防控措施。校醫院、醫務室等應當充分發揮聯繫疾控機構、醫療機構的紐帶作用。學校開學前與屬地社區、公安部門、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等做好對接,開展防控應急演練。
5.提前做好消毒劑、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儲備。在學校內設立(臨時)隔離室,位置相對獨立,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症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安排專人負責學校衞生設施管理、衞生保障、監督落實等工作。培養學校衞生管理員、志願者、宣傳員等校園防控隊伍。
6.開學前對校園開展全面的環境衞生整治,包括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等所有場所進行徹底的衞生清潔消毒,通風換氣,對校園內使用的空調系統和公共區域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
7.組織對教職員工及學生開展防控法規和制度、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培訓。及時關注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心理狀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
8.做好新生入學防疫準備。做好預案和健康提示,開展新生和家長防疫知識宣傳和防護指導。統一安排好新生接送、報到、註冊等各環節的防控防護措施。
(二)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準備。
9.做好自我健康監測,開學前進行連續14天每日體温測量,記錄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並如實上報學校。
10.及時掌握學校的各項防控制度和本地及學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勢、防控規定。掌握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注意合理作息,均衡營養,加強鍛鍊,返校前確保身體狀況良好。
11.學校正式確定和通知開學時間前,學生不得提前返校。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學生和教職員工返校時須向學校出示一週內的核酸檢測報告。境外師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時按照有關要求向學校出示核酸檢測證明材料。
二、返校途中
(一)返校途中要隨身攜帶足量的口罩、速幹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手衞生。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儘量減少與其他人員交流,避免聚集,與同乘者儘量保持距離。儘量避免直接觸摸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接觸後要及時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等擦拭清潔處理。
(三)如返校途中身體出現發熱、乾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狀應當及時就近就醫,如在飛機、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應當主動配合乘務等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防疫管理等措施,並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學校。
三、開學後
(一)學校管理要求。
1.嚴格日常管理。堅持落實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等。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動態,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加強流感等秋冬季高發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處置。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健康體魄為出發點,重視學生健康素養和自我防護能力提升。開展經常性防疫培訓、檢查排查,將疫情防控作為學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
2.聚集性活動管理。根據校園情況合理設置人員密集度,儘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羣體管理,以校區、專業、樓棟、年級、班級等為單位進行學習、生活、體育等活動。儘量開放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空間。加強各類聚集性活動管理,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組織。
3.進出校登記制度。把好校門關,教職員工和學生入校時嚴格進行體温檢測,查看健康碼,保證入校人員身體狀況健康。學校要加強對外賣配送和快遞人員核查、登記與管理,合理設置快遞收發點。
4.教室衞生管理。加強室內通風換氣,保持教室內衞生清潔,垃圾及時清理。對公共區域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講台、樓梯扶手、電梯按鈕等,安排專人每日進行清潔消毒。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
5.食堂衞生管理。採取錯峯就餐,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建立就餐、消毒等食品衞生管理台賬。加強食材採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環節衞生安全管理,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做好就餐區域桌椅、地面及餐(飲)具和炊具的清潔消毒。餐餘垃圾及時清理和收集。
6.宿舍管理。學生宿舍嚴禁外來人員入內。安排專人負責宿舍的衞生管理和檢查。學生在宿舍區不聚集、不串門。宿舍要勤通風、勤打掃,保持廁所清潔衞生,洗手設施運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區域消毒。
7.工作人員防護措施。校(樓)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工作期間應當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員應當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消毒工作服。
8.健康教育課堂。把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等內容納入入學教育。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師生、家長防病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引導師生主動接種流感等疫苗。關注學生心理等問題,為師生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
(二)學生管理要求。
1.學生到校時,應當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安全有序報到。入校時接受體温檢測,主動出示健康碼,合格後方可入校。無特殊情況,儘量避免接送人員進入校區。
2.在校期間,自覺按照學校規定進行健康監測。注意用眼衞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宿舍衞生清潔,做好個人衞生,定期晾曬、洗滌被褥及個人衣物。
3.嚴格遵守學校進出管理規定,儘量減少出校,做到學習、生活空間相對固定,避免到人羣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在校園內的學生和授課老師,可不戴口罩。
四、應急處置
(一)學校所在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發生變化,應當按照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執行。
(二)學生和教職員工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應當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學生應當及時報告輔導員,教職員工應當及時報告校醫院。學校及時安排臨時隔離室進行觀察,由指定專人負責對隔離者進行健康狀況監測及指導就診。未設置校醫院(醫務室)的學校,應當就近前往社區或其他醫療機構進行相應處置。
(三)如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學校應當立即啓動應急處置機制,第一時間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配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四)學校對接受隔離醫學觀察的學生和教職員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導、宣教、關愛“五個到位”。教職員工和學生病癒後,返校要查驗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單位開具的復課證明。
附件2
中小學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
為指導中小學校加強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中小學校疫情常態化防控主體責任,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精準防控,制定本技術方案。
一、開學前
(一)制度要求。
1.各地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風險級別和疫情應急響應級別作出中小學開學決定。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單位責任和家庭責任,安排好學校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確保人員到位、設備到位、設施到位、物資到位、能力到位、制度落實到位。低風險地區學校開學前應當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教職員工和學生加強健康管理。
2.學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黨組織書記和校長是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各崗位職責明確,任務到人。多校址辦學的中小學校,每校址必須指定明確的疫情防控工作責任人和工作聯絡人。
3.中小學校應當根據本地區疫情防控和學生來源特點,制定具體防控工作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環境衞生檢查制度和免疫預防接種查驗制度等。
4.建立完善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教育部門與衞生健康行政部門加強指導,推動學校與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溝通協調,配合屬地街道(鄉鎮)、社區(村)等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聯防聯控,衞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供專業指導和人員培訓服務,形成教育、衞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學校在開學前應當與屬地社區、公安部門、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等做好對接,組織全校教職員工對各項方案和預案進行培訓,並開展防控應急演練。
5.境外師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前確保身體狀況良好,返校途中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返校時按照有關要求向學校出示核酸檢測證明材料。
(二)保障要求。
1.根據學校規模、學生及教職工數量,結合應急方案儲備足夠數量的疫情防控物資,包括消毒設備、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觸式温度計、洗手液等。
2.校園內清潔消毒。開學前對學校環境和空調系統進行徹底清潔,並開展預防性消毒。提前做好對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開窗通風。
3.在校門口就近設置臨時等候區,為入校時出現可疑症狀人員提供臨時處置場所。
4.學校根據有關規定按教職員工和學生人數足額配備校醫或保健教師。
二、開學後
(一)入校時管理。
1.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進校通道,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師生進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温。
2.登記排查入校。提前掌握教職員工(包括教師,以及食堂、保潔、保安和宿管等後勤服務人員)和學生開學前14天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建立健康狀況台賬,做好健康觀察,對有發熱、乾咳等可疑症狀的人員,應當督促其及時就醫,患傳染性疾病未治癒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暫緩返校,嚴禁帶病上課、工作。
(二)入校後管控。
1.加強對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晨午檢,對住宿及參加晚自習的學生增加晚檢,檢查時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並堅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重點監測教職員工和學生有無發熱、乾咳等疑似傳染病症狀。對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要密切追蹤其就診結果和病情進展。嚴格執行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及時對患傳染病學生復課的病癒證明進行查驗。
2.學校應當每日開展對校門口、食堂、廁所、教室、宿舍等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巡查,發現潛在風險並及時通報和督促整改。
3.合理安排人員活動。在保證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組織一定規模的集體活動。在校期間引導學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鬧,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4.科學佩戴口罩。學生應當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
5.中小學校在教室、操場、廁所、食堂、宿舍等場所要配備足夠的洗手設施,並確保運行正常。引導教職員工和學生做好手衞生,在餐前、便前便後、接觸垃圾後、外出歸來、使用體育器材和電腦等公用物品後、觸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觸可疑污染物品後,均要洗手。採用正確洗手方法用流動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6.學校應當加強對食堂的清潔消毒和衞生安全管理工作。在開餐前半小時完成就餐區域桌椅、地面及空氣消毒,並通風換氣。在醒目位置張貼海報、標語提示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扎堆就餐,減少交談。加強對餐(飲)具的清潔消毒,制定專門的衞生管理台賬,重複使用的餐(飲)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餐餘垃圾的清理、分類和投放。加強對食材採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環節衞生安全管理,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食堂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應當全程佩戴口罩。
7.寄宿制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宿舍出入管理,實行憑證出入和體温排查。加強對教職員工和學生宿舍的清潔通風換氣。每天對宿舍地面、牆壁、門把手、牀具、課桌椅等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消毒後要保持宿舍內外的環境衞生整潔,每天專人巡查清掃並進行登記。
8.寄宿制學校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應當定期合理安排學生出入校,正常教學期間原則上不得出校。如必須出校,須嚴格履行請銷假程序,並告知家長,規劃出行路線和出行方式。外出時,按照相關規定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衞生。
9.開展健康教育與技能培訓。學校應當將新冠肺炎及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等納入開學第一課內容,讓學生和教職工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衞生習慣,做好自我防護。通過微信、校園網、校訊通等多種途徑將相關知識技能信息推送給師生和家長,提高師生、家長對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意識和應對能力。
10.學校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提醒家長加強自我防護,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動,做好親子溝通。建立學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檔案,學生在校外出現發熱等可疑症狀,家長要及時、如實報告學校,並送醫就診。
11.加強教職員工和學生心理支持疏導。關注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開設心理諮詢、公佈心理求助熱線等方式給予適當心理援助。對未能及時開學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更要做好心理疏導。
12.加強學生近視防控。疫情期間,學生户外活動減少,電子產品使用過多,增加近視發生和進展的風險,學校、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注意做好近視的防控。教師授課應當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減少線上教學及作業時間。引導學生適當科學運動,平衡營養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機體免疫力。
13.學生在上、下學途中儘量做到家庭、學校“兩點一線”,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動。最好採取步行、自行車、私家車方式上下學,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車時應當注意個人防護,不與他人交談,與他人保持合理間距,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學到校或放學到家應當及時洗手。
14.注意教職員工防護。教師授課時不需戴口罩,校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員應當穿工作服,並保持工作服清潔和定期洗滌、消毒。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清潔消毒人員在配製和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應當做好個人防護。
15.鼓勵具備條件的中小學校教職員工開學前自願接受核酸檢測。
(三)重點環節管控。
1.校園封閉管理要做到專人負責、區域劃分合理、人員登記排查記錄齊全。在校門口就近設置臨時等候區,入校時若出現發熱、乾咳等可疑症狀,應當由專人帶至臨時等候區,測量體温,及時聯繫家長,按規定流程進行處置。
2.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衞生運動。加強校園內教室、食堂、宿舍等學生重要聚集場所和洗手間、洗漱間的保潔和消毒,加強物體的表面清潔消毒,並做好每日消毒記錄,徹底清理衞生死角。
3.加強各類學習、工作、生活場所通風換氣,每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如使用空調,應當加強空調系統供風安全管理,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
4.加強飲食飲水衞生,每日做好對飲水設備、洗手設施、餐車和餐具等物品的清潔消毒。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日產日清。
三、應急處置
(一)學校所在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發生變化時,應當按照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執行相關防控措施。
(二)教職員工或學生每日入校前或在校期間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應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學生應當及時報告班主任,教職員工應當及時告知醫務室,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嚴格按照“點對點”協作機制有關規定及時去定點醫院就醫。未設置醫務室的學校,應當就近聯繫社區醫療衞生機構進行處置。
(三)教職員工或學生如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學校在疾控機構指導下處置或啓動應急處置機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觸者排查等工作。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四)學校對接受隔離醫學觀察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導、宣教、關愛“五個到位”。教職員工和學生病癒後,返校要查驗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單位開具的復課證明。
附件3
托幼機構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
為指導托幼機構加強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托幼機構常態化防控主體責任,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精準防控,制定本技術方案。
一、開園前
(一)制度要求。
1.各地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風險級別和疫情應急響應級別調整情況作出科學開園的決定。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單位責任和家庭責任,安排好托幼機構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確保人員到位、設施到位、物資到位、能力到位、制度落實到位。師生嚴格按照托幼機構通知和安排有序返園,返園前確保身體狀況良好。境外師生未接到托幼機構通知一律不返園,新生不報到,入境後嚴格遵守當地規定。
2.托幼機構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托幼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分解、任務落實和督促檢查。開園前必須做好應急演練,細化各項防控措施。
3.托幼機構應當制定專門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環境衞生檢查制度和免疫預防接種查驗制度等。
4.托幼機構應當加強與屬地衞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轄區婦幼保健機構、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溝通協調,配合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聯防聯控。形成教育與衞生健康部門合力,建立托幼機構與教育部門、衞生健康行政部門、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確保開園前托幼機構疫情防控業務指導、巡查和培訓全覆蓋。
(二)保障要求。
1.開園前應當對園內環境和空調系統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對户外大型玩具、門把手等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對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間等各類生活、工作場所開窗通風。
2.設立觀察室或臨時隔離室,位置相對獨立,設置提醒標識,應當有單獨使用的衞生設施設備,配備專人負責。
3.做好洗手液、速幹手消毒劑、消毒劑、兒童口罩、手套、體温計、嘔吐包、紫外線消毒燈等防疫物資的儲備,洗手處配備足量的洗手用品。建立環境衞生和清潔消毒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托幼機構全面清潔消毒工作。
4.托幼機構教師做好幼兒返園前14天每日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統計,與家長密切聯繫,向衞生保健人員進行報告。衞生保健人員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和幼兒健康狀況,對全體教職員工等開展防疫制度、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宣教。
5.督促家長每日做好幼兒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並如實上報托幼機構,確保開園前身體狀況良好。要求所有教職員工做好開園前至少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並如實上報園方。對有發熱、乾咳等症狀的,應當督促及時就醫,暫緩返園。開園前,家長做好幼兒看護和防護物資準備,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
二、開園後
(一)入園時管控。
1.登記排查入園,做好健康觀察。提前掌握教職員工和幼兒健康狀況,建立台賬,做好健康觀察。教職員工和幼兒每天入園時須測體温,無發熱、乾咳等症狀方可入園。嚴格落實幼兒晨午晚檢和全日觀察制度。在園晨午晚檢時,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家長接送幼兒不入園。
2.根據托幼機構班級和人員情況,安排各班級錯峯、錯時入園和離園,並要求家長嚴格執行,防止人員聚集。園門口可設置1米線隔離帶。
(二)入園後管控。
1.嚴格日常管理。堅持早、中、晚“一日三報告”制度和點名制度,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和幼兒動態、健康情況,加強對教職員工和幼兒的晨、午檢工作,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並向主管部門報告。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記錄,發現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幼兒及時進行追訪、登記和上報。
2.建立幼兒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報告制度,每日由家長向主班老師報告。
3.以班級為單位實施最小單元羣體的室內活動管理,避免各最小單元羣體之間在活動、遊戲、吃飯、午睡等環節的交叉碰面,同時教師要相對固定,減少在不同單元羣體之間流動重疊。儘量不舉辦各類聚集性活動。
4.做好幼兒手衞生。教育幼兒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注意咳嗽禮儀。在入園後、進食前、便前便後、從户外進入室內、玩耍前後、接觸污漬後、擤鼻涕後、打噴嚏用手遮掩口鼻後、手弄髒後,均要洗手。洗手時應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照正確洗手法徹底洗淨雙手,也可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確保操場、廁所、食堂、班級等場所或附近洗手設施運行正常。
5.為幼兒提供均衡膳食。依據幼兒生長髮育特點,每日提供充足的新鮮果蔬和奶製品,適量的肉、禽、蛋、魚類等動物性食物,保證食物種類多樣。嚴格進貨渠道,嚴把食品質量關,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6.加強幼兒體格鍛鍊安排。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安排內容和形式適宜的體格鍛鍊,每日2個小時以上的户外活動,3歲以上幼兒至少1個小時的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
7.嚴格落實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個人防護措施。幼兒應當在充分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離家到托幼機構,因幼兒特殊生理特徵,在園期間不建議戴口罩;托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口罩,做好手衞生。食堂工作人員還應當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
8.通過多種形式面向教職員工、幼兒和家長開展預防新冠肺炎的宣傳教育。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幼兒養成良好衞生習慣。
9.托幼機構醫務人員應當加強對幼兒計劃免疫接種提醒。托幼機構可在教職員工本人或幼兒家長自願條件下,組織教職員工、幼兒接種流感疫苗。
(三)重點場所防控。
1.加強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洗手間等)地面和公共區域設施清潔。保持環境衞生整潔,每日定時消毒並記錄。用有效消毒劑對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牀圍欄等高頻接觸表面。需加強玩具、毛巾等幼兒用品消毒。
2.加強對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洗手間等)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
3.加強飲食飲水衞生。做好餐車、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服應當定期洗滌、消毒。每天對飲水設施進行認真清潔檢查,要確保運行正常,有條件時配備速幹手消毒劑。
4.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垃圾日產日清。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和消毒工作。
三、應急處置
(一)入園前和在園期間,教職員工或幼兒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應當立即報告,採取居家觀察、就醫排查或隔離措施,嚴格按照“點對點”協作機制有關規定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二)教職員工和幼兒中如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托幼機構應當立即啓動應急處置機制,在疾控機構指導下采取相應疫情防控處置措施,並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管理等工作。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三)托幼機構要安排專人負責與接受隔離的教職員工和幼兒家長進行聯繫溝通,掌握其健康狀況。教職員工和幼兒病癒後,返校要查驗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單位開具的復課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