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音畢力格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石佳
想要參加高考的念頭,牽絆了牧民娜仁那23年。
(娜仁那和兒子陶拉嘎)
1997年,娜仁那因為母親病重放棄參加高考;2011年,她又因為照顧孩子再次錯過高考;今年,43歲的她同18歲的兒子陶拉嘎一起參加了高考。兒子考了520分,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蒙授生理科狀元,被內蒙古大學物理學專業錄取;娜仁那則以404分的成績通過本科線,被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專業錄取。
娜仁那説:“以前我因為母親、孩子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現在我想為自己而活。”這位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圖鎮新尼淖爾嘎查的牧民媽媽,年輕時沒能參加高考,曾留下很大的遺憾。
1997年臨近高考時,娜仁那的母親突發重病,查出患有骨結核。做完手術後,娜仁那的母親無法正常行走,為了照顧母親,成績一直不錯的娜仁那隻能選擇輟學,放棄高考。
娜仁那有時會想,如果當時一切都沒有發生,她的人生或許會變得不一樣。但是她並沒有怨言,而是擔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留在家鄉做了一名普通的牧民,過着照顧家人,與羊羣為伴的放牧生活。
時光流轉,娜仁那結婚生子,有了更多的牽絆,但她的大學夢卻從未熄滅。
2011年,娜仁那曾報名參加高考,也買了很多複習資料,然而那時她的小女兒才3歲,“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擔壓在娜仁那身上,她根本抽不出時間複習。為了家庭,娜仁那再次選擇擱置自己的夢想。
儘管每天要忙裏忙外,但對知識充滿渴望的娜仁那從未停止過讀書。她喜歡閲讀文學、歷史類的書籍,這些年來,娜仁那堅持閲讀,至今已讀了上百本書。
不知從何時開始,“高考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教育是人生中最寶貴財富”的觀念,已深深根植娜仁那的心中。
熱愛知識的她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娜仁那觀察到,不少牧民都想給子女買房、買車,給他們積攢財富,卻不重視教育。而教育是娜仁那更看重的,“我自己沒有得到好的教育,我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她特意把女兒送到呼和浩特上學,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可能讓女兒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在母親的影響下,兒子陶拉嘎的成績在班裏一直名列前茅。
“媽媽,和我一起參加高考吧”,娜仁那沒有預料到,讀高三的兒子陶拉嘎竟主動鼓勵她參加高考。
陶拉嘎第一次知道母親想要考大學,是上初中的時候,那時他對高考還沒有概念,並不理解母親為什麼想要參加高考。他只是隱約記得,家裏的書桌上總是放着一摞高考複習資料。
今年陶拉嘎高考,他自然而然就想到讓母親一起報考,實現母親多年的夢想。在陶拉嘎的鼓勵下,娜仁那決心參加高考,她的決定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娜仁那參加高考並非一時興起,她思考了很多:母親現在病情比較穩定,兒子也即將念大學,小女兒在呼和浩特市民族實驗學校讀小學,如果自己報考呼和浩特的院校,白天上課,也不耽誤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
但她也不是沒有顧慮,只靠丈夫一個人掙錢,家裏的收入能否支撐三個人同時讀書?雖然預想接下來的生活會比較艱難,但全家人都支持她完成夢想,陶拉嘎寬慰母親説:“日子緊一點沒關係,我們可以少花一點錢”。
決定參加高考後,娜仁那報了高考補習班,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拿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雖然今年已經43歲,但是因為娜仁那一直堅持看書,理解能力強、蒙語基礎過硬,備戰蒙授文科高考對她來説並不是特別吃力。甚至有些時候,十幾歲的高中生反倒要向她請教。
和相差二十幾歲的高中生坐在一起上課、學習,娜仁那並沒有覺得難為情,反而“感覺自己也年輕了”。同樣地,補習班的高中生聽聞娜仁那為自己的夢想堅持了23年,都特別支持她、尊重她,時常幫助她。
為幫母親更好地掌握高考要點,陶拉嘎向蒙授文科班的同學借了筆記和複習資料。如果母親遇到不懂的難題,陶拉嘎也會耐心講解。在備戰高考的那段時間裏,陶拉嘎認為“媽媽比我努力得多”。
高考前一天,娜仁那家中出了事情。一時間壓力湧來,壓得她喘不過氣,“我當時心情很糟糕”。但是第二天走進考場,她就把一切煩心事拋到腦後,一心撲在試卷上,只想着答題。
如今,娜仁那終於圓了自己的大學夢。離開課堂20多年,能考過本科線,她已經很滿足了。這一次,她想把重新獲得教育的機會留給自己。為家人活了大半輩子的娜仁那説:“我想要學知識,下半輩子我想為自己活,為娜仁那而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