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洋教授”扶貧記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經典

  6月10日,來自意大利羅馬的羅潤澤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的一間“夢想教室”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以探索真菌奧秘為主題的英文科普講座。(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天津7月21日電(記者宋瑞)儘管已回到天津一個多月,來自意大利羅馬的羅潤澤還時常記掛着山區的孩子們,言語中滿是對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支教之行的念念不忘。

  宕昌縣是天津大學對口支援的國家級貧困縣。為帶動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發展,2019年以來,天津大學已經在宕昌縣建立了12間“夢想教室”,打造“帶不走的支教”模式。

  6月10日,宕昌縣山區的一間“夢想教室”裏來了一位“洋教授”。在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擔任副教授的羅潤澤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以探索真菌奧秘為主題的英文科普講座。

  6月10日,在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擔任副教授的羅潤澤與宕昌縣第一中學的學生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從聆聽菌菇的生長知識和種植方法,到用橄欖油廢棄物做菌菇肥料的巧思,再到親自參與設計真菌培養實驗……40餘名宕昌縣第一中學的高中生環桌而坐,緊緊跟隨羅潤澤的講解,共同探索真菌的奧秘。

  “在歐洲生活工作時,我對中國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閲讀了大量與中國相關的歷史書籍,還從周圍的中國朋友口中瞭解了一些中國文化,但我對中國的真實情況知之甚少。”羅潤澤説。

  2013年,在愛沙尼亞工作的羅潤澤在一次國際科學會議上結識了一位中國教授,他們隨後開展了遠程合作。“在他的介紹下,我在深圳得到了在中國的第一份工作,並從2014年起定居中國。”

  2018年,羅潤澤來到天津大學任教後,新鮮的教育幫扶模式讓他躍躍欲試。今年4月,羅潤澤向其所在學院發送了一封郵件。

  他在郵件中寫道:“我在意大利讀書時,曾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孩子們繪畫、收集和觀察植物葉子、為小鳥築巢,幫助孩子們學習簡單的生物學概念。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中國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一堂別樣的生物課有可能‘點亮’孩子們的未來。”

  羅潤澤想要加入教育扶貧隊伍的想法很快得到天津大學的支持。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宕昌縣第一中學學生也雀躍不已。

  講座中,羅潤澤的風趣幽默迅速拉近了他與孩子們的距離。在羅潤澤的鼓勵和翻譯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勇敢地舉手提問互動,“夢想教室”裏傳出陣陣歡聲笑語。

  6月10日,宕昌縣第一中學的學生向羅潤澤提問題。(受訪者提供圖)

  宕昌縣的藥用菌菇資源非常豐富,羅潤澤結合當地特色,精心設計了課程內容。他從孩子們身邊最熟悉和常見的食用菌菇講起,延展到藥用菌菇的科研價值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話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宕昌縣第一中學英語教師任翔説,這是孩子們第一次聆聽全英文的課程,他們非常專注,也表現出了極強的興趣,外籍教授講課的方式很有趣,用很多生動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

  “這些山裏的孩子們很靦腆、很可愛,他們對知識充滿了好奇,這種渴望非常打動我。我希望通過科普課堂,讓他們感受到生物科學世界的奇妙。”羅潤澤説,3天的交流時光很短暫,他希望再次來到宕昌縣,帶着學生們採集土樣和水樣,並製作動植物標本,一起做科學研究。

  授課之餘,羅潤澤還與天津大學的教育扶貧隊伍一同參觀了當地的菌菇廠和掛麪廠。“這將有效帶動當地就業,發展地方經濟。在宕昌縣,我感受到了中國政府為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天津大學團委副書記李霞説:“外籍教授參與山區支教的熱情令我們很感動,學校會予以支持和適當推廣,希望更多像羅潤澤一樣的‘洋教授’參與到中國的教育扶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