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包餃子餵豬。
以上是我一位老師的吐槽。下面是正文。
雖説電影電視劇都是利用視聽技巧進行建構的隸屬於電影藝術的藝術形式,但由於它們的媒介形態完全不同,就形成了很多方面的區別。
第一,在敍事時長的問題上,我們常常用小説來類比:其實電影更像是短篇小説,而電視劇則是長篇。一部 90 分鐘的標準長片在劇作角度可能會分成開場 - 激勵事件 - 中間點 - 高潮 - 結束這樣一個最簡單的基本結構;而一部每集 40 分鐘,總共 30 集的電視劇集,首先可能會將 30 集分成 10-10-10 的宏觀結構,例如三個時代的戲份。而在每個 10 集中,可能又會細分為幾個集數段落,這幾個段落之間構成基本的敍事節奏。最後細分到每一集,再形成這一集基本的敍事。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經過幾位前輩老師的經驗,電影的時長更容易形成精煉的的、衝擊力強的事件性敍事;而電視劇的時長更容易形成具體的、細膩的人物性敍事。
第二,在導演創作上,電影和電視劇雖都使用視聽語言技巧,然而受限於媒介形式,產生了很多不同。電影的寬銀幕與電視的窄熒屏之間的差別顯而易見。觀眾在電影院裏能夠深切地浸入式體驗大銀幕中的世界和氛圍,並且在畫面中能夠展示許許多多的細節;電視劇觀眾面前的熒屏則只是家居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且相對狹小的畫面限制了細節的多樣性,電視本身的硬件水平也難以統一,色差和對比問題比比皆是,甚至觀眾的隨時離開都必須被考慮在內。這種原因造成了創作者在拍攝時不同的拍攝方法:由於電視劇畫面不需要太細膩精緻,因此下機位、布光的過程極大簡化(要知道電影拍攝中這兩個部分是極耗時間的),電視劇大多采取大白光、高對比和亮度的方式布光,因為需要滿足觀眾“看得清楚”的需求;在演員調度上,也大多采取較為簡單和明確的走位,以便演員施展功力。從最基本的導演創作角度來説,電影是建立在動作上的,電視劇是建立在關係上的。也就是説,我們時常發現,優秀的電影不會用過多的有效台詞來代替動作和場面的張力(痞子昆和伍迪艾倫的片子雖然話嘮,然而核心永遠是動作和衝突),而電視劇則大多通過人物關係來進行故事,會產生大量的雙人、多人的對話,並推進敍事。
第三,在製作角度來説,電影最終的盈利來自於票房、周邊、植入廣告等;電視劇則來自於播出效益。也就是説,電影通過一遍遍放映,需要有持續吸引觀眾走入電影院的吸引力;電視劇在長時間播出中,需要有保證自己收視率的能力。因此,電影的製作週期和電視劇完全不同。部分電視劇擁有試播集,並且單位制作時間短;電影大多是一錘子買賣,單位制作時間長。因而坊間傳聞“電影一天拍幾個鏡頭,電視劇一天拍十幾頁劇本”並非虛言。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拍攝電影還是電視劇,創作者應具有的認真態度都是一樣的,使用的藝術手法和技巧也是大多相似的。只是電視劇有自己的一套美學特徵和觀念,這是媒介本身所決定的,無法逃避的。
最後,我所説的這些情況大多數存在於中國電影和電視劇的區別。美劇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事實上不止一位業內人士都表示,其實優秀的好萊塢編劇都去美劇了。這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電視劇集的長度能更深入地挖掘情節和人物的潛力,另外美劇的製作週期和水準是國內電視劇無法比擬的,這涉及到美國電影電視和媒體互聯網行業的大規模融合以及商業運作。而這一點在中國目前是不可能的。
最最後,想起來我自己導師的一句話:入行這些年,每拍一部電影都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拍了那麼多電視劇但是覺得一點進步都沒有,都是熟活兒。給每位導演從業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