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龔自珍的思想 龔自珍怎麼死的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龔自珍的思想

龔自珍又名鞏祚,出生於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思想更是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龔自珍的思想第一大特色是倡導“通經致用”,他強調學術起源於政治,如果捨棄了政治那學術也就沒有了立足基礎,它們本身就是統一的。他號召士大夫從傳統的紙堆中走出來,關心百姓安危及國家興亡,將學問與當時時事相互結合。他的這番思想從根本上批判了清政府的文化壓制政策,成為一篇推崇言論和思想自由的宣言。

龔自珍畫像

龔自珍的思想第二大特色是對專制主義的批判,他對封建社會的腐朽專制進行強烈的揭露和諷刺,這幾乎涵蓋到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他認為當時的清代正處於衰世,並深刻的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嚴重危機以及逐步走向崩潰的趨勢;他無情的抨擊封建官僚主義的腐敗奢侈,並認為官僚階層只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在揭露官僚荒淫無作為的同時,他還剖析了官僚制度的弊端和腐朽,將官僚晉級制度及科舉取仕制度的弊端揭露的體無完膚。

龔自珍的思想第三大特色是提倡改革,他的改革雖然並不具有完整的系統,但是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提出調節君臣關係,更有利於國家發展,他也非常關注國家的防務,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在經濟方面,他提出要“平均”分配土地及財產,更要改革白銀納税的方法以使國家經濟平穩向前發展。

龔自珍怎麼死的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是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同時也是改良主義的先驅。1841年距離農曆的中秋節還有3天時,龔自珍在雲陽書院暴死,享年49歲,那麼龔自珍怎麼死的呢?對於龔自珍的死因眾説紛紜,有種説法是他和清朝親王奕繪的小老婆顧太清私通而被奕繪的兒子下毒身亡,也就是歷史上的丁香花公案,那麼龔自珍怎麼死的呢?

龔自珍畫像

顧太清自小父母雙亡,跟隨姑父姑母長大所以便隨姑父姓顧,她自幼學習詩詞更因天資聰穎,所作詩詞非常清奇精巧,在江南文壇中可以稱得上魁首。一次貝勒王奕繪南遊到蘇州,在接風宴上被顧太清的明麗可人、詩詞甚嘉所吸引,後將她納為側王妃並帶回了京城。九年後奕繪因病去世,顧太清逐漸將思念亡夫的憂愁轉移到作詩題賦裏,其中交往密切並且常到她家裏吟詩論賦的常客就是龔自珍,這時杭州文人陳文述來到京城並把龔自珍的憶丁香花的詩及記夢的詞巧妙聯繫在一起,很快這段被誤解的偷情緋聞在京城流傳開來,再加上一些無聊文人的煽風點火使得本來捕風捉影的傳聞變得有理有據,流言四起而龔自珍和顧太清毫無招架之力,最終龔自珍被逼陰鬱的離開了京城,顧太清有口難辯被奕繪的兒子載鈞趕出王府,後在養馬營租了幾間破舊屋子艱難為生。

龔自珍怎麼死的還有另外幾種説法,被權貴穆彰阿所殺,被青樓女子毒死,被榮親王府殺手所殺,但這些都只是傳言而已。

龔自珍的成就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晚年時移居崑山羽琌山館,所以又被人們稱為羽琌山民。

龔自珍塑像

龔自珍的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政治思想,他認為政治與學術之間相互統一且缺一不可,並倡導士大夫應把社會現狀與學問相結合,提出符合時事的“經世致用”思想;他強烈的批評清朝封建統治的腐朽專制,並且剖析了官僚制度及科舉取仕制度一系列弊端,他認為當時的清朝已經處於衰世;他提倡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建議合理調節君臣關係及更改納税方法來促進國家的發展以實現長治久安。龔自珍的成就還包括他強烈的愛國精神,面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強大威脅,他支持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堅決抵制鴉片交易,並寫詩表達出對禁煙鬥爭的關心;他還站在保家衞國的立場上,要求當時的清朝皇上鞏固邊防,來抗擊沙俄的侵略,他還提出要在邊防發展農業及訓練大量實戰士兵的具體方案,來實現國家的穩定發展。

龔自珍的成就還包括他的文學創作,他認為文學必然有用,並認為詩歌的創作都是以社會現實為基礎,因為他的詩大都是着眼當前時事來表達議論,並將抒情、時事與藝術相統一,通過多樣的形式、不拘一格的風格及豐富的想象來表達情感,也正是他這種採用完全不同於以往詩詞的表達方式,開創了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新篇章。


 

龔自珍的詩

龔自珍是清朝人,他是擁有思想家、詩人、文學家等多重身份的文人。而龔自珍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身份便是詩人。龔自珍在朝廷任官的過程中,主張改革清除政治中的弊端、全力抵制外國的侵略,因此龔自珍的詩大多揭露了清朝統治的腐朽,洋溢着十分濃厚的愛國情懷,從他全面支持林則徐禁煙這一舉動便可以看出來。

龔自珍畫像

龔自珍的詩既有抒情、又有議論。雖然這是所有詩作的必備特徵,但其高明之處在於所寫得詩不涉及具體的實際,在議論方面也不是十分具體,而只是把生活中十分普遍現象,提升到一定的歷史高度,提出自己所疑惑的問題,抒發自己獨特見解與感慨,表示自身的態度和對社會的願望。

他用政治言論作詩,卻並不抽象地做議論,也不使自己的作品看起來摻雜有一絲散文化特點。在龔自珍的詩中,生活中那些習以為常的事物都變得生機勃勃,十分富有靈動之氣,能夠喚起讀者非比尋常的想象。由此總結出龔自珍的詩有豐富而奇怪的想象。龔自珍寫得最多的詩的體裁便是七言絕句,七言絕句是龔自珍詩歌創作的大宗。龔自珍詩作的風格一般都是不受傳統詩作格律的束縛,充滿自由之感,十分朗朗上口。龔自珍流傳於世的詩作有千餘首,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值得人們在文章的寫作中借鑑,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更值得後人傳頌。

龔自珍字和號

龔自珍浙江杭州人士,出生於官宦世家,龔自珍是清朝時候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龔自珍字和號分別是字璱人、號定盦。

龔自珍畫像

龔自珍20歲之前在家潛心學習經濟和文學,龔自珍自幼好學,他從小好讀詩文,從小研讀《經史》和《大學》。從小就喜歡寫作,到13歲時顯示出了他的寫作能力,寫了《知覺辨》。15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集。1818年27歲的龔自珍考中舉人,之後龔自珍考了6次終於在38歲時當上進士。

龔自珍字和號,字爾玉,又字璱人。後改名為易簡。1835年,龔自珍在禮部任職,但是由於官職卑微,生活比較窮困,之後又在內閣和宗人府任職,龔自珍對政治有獨特的見解,但屢屢上書,皆不被採納,龔自珍寫了一些諷刺官員昏庸的文章如《大誓答問》、《古史鈎沉論》等。龔自珍是一個主張改革腐朽現狀的官員,龔自珍大義凌然的態度被昏庸的官員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常常受到一些排擠和打擊,龔自珍自覺在朝廷中無用武之地48歲辭職回鄉。龔自珍途中想到以前種種,百感交集寫下了著名的《已亥雜詩》。

1841年,龔自珍開始在江蘇的丹陽雲陽書院教書,同年3月,龔自珍的父親去世,龔自珍接任了父親在杭州紫陽書院的講席。龔自珍字和號,字伯定,號定庵,因為龔自珍晚年生活在崑山羽琌山館,所以又號羽琌山民。後人稱其為龔定庵。

龔自珍故居

龔自珍故居位於北京宣武門外上斜街50號。龔自珍曾經在這裏住過5年,後把這裏賣給了潘仕成,潘仕成將龔自珍故居贈與番禹在京同鄉會並改名為廣東番禹會館。這個院子原來有亭子、戲台和假山,但是現在這些東西都已經沒有了,是在20世紀60年代破四舊時被拆的,現在僅剩下西廂房和兩幢北屋。這裏現在已經成為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宣武區政府文物科科長賈文靜説這裏的房子的狀態只能稱之為保存,院子的現存狀況堪憂。經過修繕、換瓦、搭建,這裏早已經面目全非。

龔自珍故居

龔自珍在京城還有一處故居是在西城區手帕衚衕21號,有三個院落,前院有北房三間,另外還有十間房,院落保持原狀。除此之外,在杭州還有一處龔自珍故居,位於杭州城東馬坡巷6號小採園。這處院子佔地600多平方米,龔自珍11歲時跟着父親去了京城,很少回來這裏居住,但是龔自珍時常在詩中表露出對家鄉的眷戀。

龔自珍一生漂泊,居無定所,留在杭州的遺蹟很少。1988年到1989年,小院重新整修,被當做龔自珍紀念館,現已經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龔自珍紀念館是一座清代風格建築的兩層小樓,上下各有五間房。館內正廳放着龔自珍半身塑像,四個展廳裏陳列了龔自珍生平的圖文簡介、史料、詩選和後人研究的文集。這裏風景優美,小橋流水、有假山、亭子,很古色古香的一座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