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王昌齡代表作盤點
王昌齡代表作
王昌齡作為我國著名的詩人,寫下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流傳後世。王昌齡在七言絕句的創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被人們稱為“七絕聖手”。而王昌齡代表作有很多,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從軍行》和《塞下曲》。
王昌齡畫照
《從軍行》有很多首,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第一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其中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這一首七言絕句當中的千古名句,受到了後世的推崇與讚揚。
《從軍行》這首絕句是年輕時的王昌齡所寫下的,表達了王昌齡想要投筆從戎,去到沙場上面殺敵立功,從而成就一番事業的理想與抱負。你也正是因為王昌齡所寫下的《從軍行》,使得很多的愛國男兒紛紛趕往戰場,保家衞國,建功立業。
《塞下曲》之所以能夠成為王昌齡代表作,不僅僅是因為《塞下曲》當中所使用的詞語與手法非常的絕妙,更是因為《塞下曲》當中所表達的感情,容易使人產生共鳴。
《塞下曲》是中老年時期的王昌齡所寫下的,在《塞下曲》當中,多描繪戰場的殘酷,以及戰爭給士兵的家人所帶來的種種痛苦。主要是表達了王昌齡的非戰思想,讓人們可以儘早的化干戈為玉帛,避免戰爭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傷害。由此可以看出,王昌齡不僅僅擁有才能,更擁有一顆博愛之心。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簡介,字少伯,漢族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關於他的籍貫,有很多種説法,有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説,但是比較普遍認同的是河東晉陽(即今山西太原),其他説法可能是以官職而稱的。
王昌齡石像照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詩壇的一位著名詩人,後人譽之為“七絕聖人”,相信大家對他的作品最熟悉的就是《邊塞》了。他的邊塞詩以平凡無華的言語描述邊境戰爭的悲愴,從而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且大部分是用樂府舊體抒寫,含蓄無限,令人回味。
下面繼續來了解王昌齡簡介,他出生於貧賤的農户人家,早年貧困,年近不惑之年,才始中進士,時任秘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後來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改授江寧丞。安史之亂起後,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在政治上可謂是命運多舛,從進士入高堂起就只是位居地位較低的官品,而且還數次被貶,就連最後臨死他也沒夠保住自己的官位。
作為一位邊塞詩人,王昌齡有着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也正為如此,給他詩歌的創作帶來了極大的靈感和好處。關於王昌齡的資料除了留下不少詩詞作品以外,他的史料也大多是與詩詞創作有關的。他的詩詞對以七言絕句為主要創作格式,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着對衞國的積極和自信精神。
王昌齡是哪個朝代的
王昌齡是我國著名的邊塞詩人,那王昌齡是哪個朝代的呢?他身處於盛唐時期,是唐朝人。由於王昌齡有很高的才能,因此被人們稱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子”。此外,王昌齡還和詩仙李白結下了很深厚的友誼,兩人被清朝的沈德潛認為是自古以來,七言絕句造詣最高的詩人。
王昌齡畫像
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十分富饒並且十分的重視知識的一個朝代。在唐朝時期出現了諸多的詩人,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王昌齡也是唐朝極為著名的詩人。由於王昌齡處於盛唐時期,王昌齡所寫的詩大多是比較的豪放與激進。但是,唐朝也經常面臨着外敵的入侵,邊境戰事不斷。所以,王昌齡也寫下了諸多表達自己想要去到戰場之上,保家衞國的著名詩篇。
在王昌齡所寫下的邊塞詩詞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從軍行》。《從軍行》這首詩當中,最為著名的一句詩就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達了王昌齡一心想要報效國家,要將外敵感觸祖國,保衞人民百姓的生活,避免人民百姓遭受外敵的踐踏與凌辱。
在唐朝時期,文人都有很高的地位,而王昌齡是哪個朝代的呢?正是唐朝的。他作為一代文學家,自然也受到了朝廷的重視,入朝為官。王昌齡最早是擔任秘書省教書郎,然後又成為了汜水尉,官階不斷的上升。之後更是成為了江寧丞,深受唐朝統治者的信任,為國家和百姓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閨怨 王昌齡
王昌齡作為唐朝極富盛名的大文豪,一生之中寫下了無數的詩篇,其中有很多都是我們在小學的時候便已經學到了。王昌齡雖然處在盛唐時期,大多數的詩都是抒發自己想要入朝為官,然後一展雄心抱負。但是,王昌齡也寫下了一些較為婉約的詩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閨怨》王昌齡這首詩。
閨怨詩畫圖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是《閨怨》的全文,《閨怨》王昌齡這首十分簡短的五言絕句,卻藴含了作者很深的情感。
《閨怨》的大意是:身在閨中的少婦不知道人生的愁苦,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化好妝來到閣樓上。少婦在閣樓上忽然看到了楊柳已經抽出了嫩芽,心中便十分後悔叫自己的丈夫去站場上殺敵建功,獲取封侯。
短短的二十幾個字,便將少婦心中的思想感情變化細膩的描繪了出來。在《閨怨》的開頭寫道少婦不知愁,只知道化好妝去欣賞風景。但是,第三句將女性突然變得上心難過起來,原因就是少婦看到了楊柳已經抽出嫩芽,但是自己的丈夫卻因為上戰場,至今還沒有回來。
《閨怨》這一首詩,從始至終都沒有提到王昌齡的想法,只是單純的描繪少婦的心理變化。但是卻從側面反映出王昌齡十分的痛恨戰爭,想要自己上戰場,然後將給人們帶來苦難的戰爭結束,讓人民們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表達出王昌齡想要報效祖國的思想感情。
採蓮曲 王昌齡
王昌齡作為一名邊塞詩人,一生當中創作的邊塞詩數不勝數。但是,王昌齡除了創作邊塞詩,同樣也創作了很多其他種類的詩詞,《採蓮曲》王昌齡這首就是其中最受人喜愛的一首詩。
採蓮曲詩畫圖
《採蓮曲》原文:“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正如大家所見,《採蓮曲》是一首七言絕句詩。僅僅二十八個字,既描繪了美麗耳朵場景,又將作者的感情完美的融入到了詩當中。
《採蓮曲》的原文翻譯如下:“在荷田當中認真採蓮的少女,穿着與荷葉的顏色相同的衣裙,彷彿融入荷田當中。而少女的臉龐也在荷花之間忽隱忽現,相互映照,十分的美麗。當採蓮的少女進入荷田當中採蓮,便不見了蹤影,直到聽到荷田四周響起歌聲,才察覺到有人來到了自己的身邊。”
在《採蓮曲》王昌齡這一首詩當中,並沒有直接描述採蓮少女的形象,而是通過描繪採蓮少女的穿着與荷葉一樣,以及採蓮少女的臉龐與荷花一樣,來説明採蓮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巧妙的讚美了採蓮少女的美麗。
王昌齡在《採蓮曲》當中,利用了虛實結合,以及綜合主觀感受與客觀事物的手法,為讀者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了一幅“少女採蓮圖”。將荷田的美麗以及採蓮少女的辛勤勞作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表達出作者對於大自然的迷戀,以及對於辛勤勞作的採蓮少女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