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市首個土坑洞室墓墓主或為南遷的北方人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大益陽客户端訊(記者 張慶如 見習記者 石迎姝)5月8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瞭解到,上月從赫山區桃花侖東路的雲頂上品四期項目大海棠墓羣發掘出的17件文物,已打包運送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銅官窯研究基地進行保護、修復和研究。專家認為,隨葬品具有明顯湖南特徵,墓主或許是南遷的北方人

古墓羣編號為M3的墓葬是我市首次發現土坑洞室墓,在湖南省內也非常罕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對發掘出的17件文物進行保護、修復和研究。該所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中心趙志強介紹,漆器已經糟朽,當時現場提取比較困難,所以用了臨時的固性材料——薄荷醇,用刷子把液體薄荷醇刷到器物上面後,它會跟外界的環境發生熱交換,會凝固成固體,它就可以臨時把漆器固化,固化之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處理了。

編號為13號的銅鏡

在墓的後室出土的一面銅鏡編號為13號,出土的時候有泥巴,還有一層漆器包裹。銅鏡保存非常完整,沒有礦化掉,硬度很好,從鏡子中還能依稀看到人的臉。銅鏡背面有“長宜子孫”四個字,還有些未知的紋飾,為東漢晚期的銅鏡。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執行領隊沈江介紹:“這些土坑墓葬形制的在北方較多,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但在南方罕見,可以推測,墓主人的身份可能為外來者,曾遷徙於此,就沿用了當時家鄉的喪葬喪葬習俗,但隨葬品都是具有湖南本地特徵的東西,如硬陶器、瓷器,根據該墓形制和出土器物説明該墓在當時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能用的,證明墓主家裏有錢,也可能有點地位。”

我市發現的首個土坑洞室墓為研究當時墓葬形制、喪葬習俗,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材料。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