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學姐講座回顧 | 從UT-Austin到MIT,這個學霸小姐姐做對了什麼?
為了幫助各位小夥伴對美國名校有更清楚的瞭解,學霸君特地為大家帶來世界名校申請分享系列講座, 第十六期MIT學姐的講座順利結束!今天,學霸君為沒有參加講座的小夥伴整理了一份文字版本的講座內容回顧!
為了幫助各位小夥伴對美國名校有更清楚的瞭解,學霸君特地為大家帶來世界名校申請分享系列福利講座,5月30日上午10點,2022屆MIT學姐蔡原為大家帶來申請乾貨和校園生活分享。
*為方便大家閲讀,以下內容均為第一人稱敍述。
Hello大家好,感謝大家在週五的晚上或者是週六的早晨,特地加入我們的直播羣,來聽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申請分享。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叫蔡原,本科是在UT-Austin德克薩斯奧斯汀大學,專業是建築工程,我是2019年本科畢業,本科畢業了之後直接申請了碩士,現在在MIT的建築科學學院讀研一。
首先,我想説的是,我的專業是建築工程,包括在我們的海報裏面都説到,我的專業是建築,其實建築工程和建築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我的建築工程專業是在工程學院下,涉及到的一些專業,包括學術方向的,包括機械土木工程,還有一些少量的建築設計,但是本體上來説是以工程性質為主的。
當然我本身也接觸過一些建築設計方向的課,也上過一些建築設計理論和建築歷史,只不過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我的專業和建築設計本身不是特別的相關,不過我還是的特別樂意回答類似的問題,增加和大家互動的機會。
從大家的反饋上來看,我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申請這一塊,是大家比較想了解的話題。我們可以從申請角度來説,也是我第一個想與大家分享的話題。
一、個人申請經歷
我的個人申請經歷,我想先從我的研究生申請經歷來説,因為很多申請經歷是經過了研究生申請了之後,我才會慢慢的反思,摸索,才意識到我本科的時候做對了一些什麼,在之後的大學生活裏我又學到了些什麼,可以與大家分享。
先從申請研究生的角度來説,我們知道有比較普通的申請category,我們的申請的要求基本上是由4個元素組成的。在研究生申請階段,第一個是標化成績的準備,第二個是選校,第三個是申請文書,第四個是有可能會的面試。
從標化成績來説的話,如果是除了商科以外的專業,我們大部分學校都會接受GRE作為標化成績,如果是已經在美國上本科的學生的話,大部分情況都不需要再考一次託福,但是有一些情況會有例外,比如説MIT和和卡耐基梅隆,他們雖然知道你是在美國本科讀了4年的書,但是他們還是會重新要求提交託福的成績,並且他們會對託福的成績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説是100分以上,口語是25分以上還是24分以上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在我們選校的時候我們就要特別注意,是不是考託福是一個必要條件,以及什麼時候考託福和GRE是一個合適的時間。
從申請的時間上來説的話,託福和GRE原則上是越早考完越好,因為這是一個比較硬性的標準,比如説託福的話,頂尖的學校或者是比如説像是前30的學校,他們都會要求最好是106分或者105分以上,口語和寫作的分不能太低,因為這是他們對於學生日常交流的考察。
然後關於GRE的話,其實在我的瞭解當中,除非是非常頂尖的學校,比如説斯坦福、哈佛或者MIT,其他的學校對於GRE的成績要求 不是特別高,大部分情況 GRE325左右或者是325以上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了。
對於像是MIT或者哈佛或者斯坦福,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特別頂尖的,特別好的學校的話,有可能大部分的申請者一般都會擁有一個 GRE330分以上的這樣的標化成績,但是並不是代表330一定是一個門檻必須要過,因為我身邊有同學是考了不到330,也能夠進特別好的項目了。
所以我想説是標化成績和和錄取學校並沒有一個特別大的關係。當然 GRE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考量,就是他們的寫作比較重要,相比於閲讀和數學,GRE的寫作有些學校會有一些標準,比如説有的學校phd申請者的GRE成績大於4分,然後滿分是6分,4分的話還是比較好達到的是一箇中上水平,但是對於普通的申請者來説,4分有可能不是特別的穩妥,因為寫作本身是一個比較主觀性的評價方式。
接下來我們就考慮到學校,研究生申請的學校,選校,其實還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因為在我們度過了4年的本科生活之後,很大的程度上都知道自己想要學什麼專業。所以説選校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這個學校的專業排名是多高的。然後我們就會討論到是學校綜合排名裏比較重要,當然,理想的情況是學校的綜合排名和專業排名都非常高。還有一些情況就是學校的綜合排名也許沒有這麼高,比如説是有前50的,然後專業排名卻是非常的高,比如説前10,這種情況都是特別常見的。
我覺得主要如果是衡量專業排名和學校排名的標準,就是要去詢問自己研究生畢業了之後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未來的規劃是什麼樣的,因為不一樣的專業排名和綜合排名的高低,可以給你的學術發展或者是個人以後的發展帶來不一樣的影響。比如説我現在學工程專業,假設我不想做研究,我以後從MIT出來能不能賺錢,那麼我在申請專業的時候,我就有可能考慮我不會考慮MIT的專業水平有多好,當然MIT的專業水平也很好,我會更考慮的是MIT的綜合水平是什麼樣的,以及MIT可以給我帶來的資源是什麼樣的,它的優勢不僅僅限於專業的優勢,更僅限於學校的綜合水平和綜合的資源。
比如説我想要讀博士,想要做研究,以後我的目標是我要讀博士後,或者我要做教職,申請教職的話,那麼這個選擇有可能就不一樣。比如説也許MIT的專業組它並不是最強的,即使它有更好的其他的方面的資源,但是我還是會選擇其他的項目。這是為什麼?在學術界中,一個好的導師,對於自己的學術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了導師本身在業界的地位,導師本身他自己的人脈,以及導師他對於你的培養程度是什麼樣的。
所以基於不同的未來的考量,我們可以選擇學校的專業,還是學校本身的綜合排名更重要。我們在考慮學校的時候,會考慮到專業和研究組,或者是特別的一個特定的教授,最後還會考慮到是不是需要套詞,所謂的套詞就是,比如説我們想要做一個研究,想要一個研究機會,但是我應該去找誰,這個時候我就會去在網上搜索和我研究相關的教授,可以是我們學校的教授,然後通過寫郵件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研究的興趣。
當然我們在申請研究生的時候,我們也是可以做同樣的事情,通過瀏覽學校官網,找到特定的教授,發現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説未來的研究興趣和他的研究方向特別的吻合,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寫一些郵件,抒發表達自己對他們項目的研究的興趣。
當然這個理由見也不是説我寫個流水賬就是可以的,要充分體現自己以及對於未來研究組的瞭解,這樣才能夠讓導師體會到,其實你是真的對這個研究組感興趣,真的願意和他合作繼續未來的研究生研究。
第三個關於申請文書這一塊,其實申請文書本身是有非常多的細節可以講的,當然我這邊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主要的情況大致是申請文書會包括個人陳述, personal statement或者statement of purpose取決於你申請的項目,然後還有研究計劃,最後是寫作樣本,研究計劃和寫作樣本並不是在每一個申請項目裏,但如果申請的是一個研究型的研究生的話,比如説我是在研究生畢業了之後,我需要有一個項目,或者説我需要有一個論文產出的話,通常他們都會研究生申請中加入,請你列出一個你未來的研究計劃,並且提供你過去的寫作樣本。
所謂的研究計劃就是這並不一定是我未來一定要做的事情,但是研究計劃可以考量的是一個申請者他對於項目的程度的把握,以及對於規劃項目執行項目的能力,就像是一個教授在申請研究資金一樣,在項目計劃的時候,我為什麼要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什麼?研究的結果是什麼?研究可能帶來的好處是什麼?諸如此類的這樣結構性的文章。
關於寫作樣本的話,他着重考慮的是一個學生的寫作水平,以及學生對於數據分析,還有數據分析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比如説雖然我們考過GRE和託福,也許會得到很高的寫作分,但是這並不代表這種在考試中的GRE和託福的寫作能夠代表的是我們平時的科研寫作能力。
因為科研的寫作,比如説論文的寫作或者是畢業論文的寫作,它其實是和普通的GRE和託福的寫作是不一樣的。他很多時候考察的是對於閲讀能力,然後文獻的分析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所以這些東西都可以在比如説是你這些 writing sample中體現,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寫作樣本都可以是,比如説我在過去做了研究,我的研究雖然沒有發論文,但我還是有一個研究報告,然後研究報告通常它的形式都是發表的論文的形式是比較相似的,只不過他有可能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核,但是這個時候他的寫作樣本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合理的寫作樣本來提交的。
最後我們就講到了比較tricky的個人陳述部分,個人陳述部分其實對於研究生來説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因為我們在大學裏面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我們從不一樣的社會活動或者説是科研活動裏面,至少了解了我們未來的研究方向是什麼,或者説感興趣的話題是什麼。
所以相對於本科申請的話,研究生的申請的個人陳述更加直接了當,沒有什麼花花腸子。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你為什麼要申請專業,或者説你為什麼要讀你選擇的這條路;然後第二個是你過去的經歷,過去的經驗,為什麼使得你是一個非常好的candidate;第三個是為什麼你要申請我們的學校,我們學校和哪一些匹配的地方,或者説你可以為我們提供什麼?而我們學校可以為你提供什麼。
所以在個人陳述這一塊的時候,個人的motivation其實從我的角度來説,有可能不是特別的重要,甚至學校的匹配程度有可能也不是特別的重要。雖然有些時候我們確實是需要説你不可能完全無視這兩塊,但是其實最重要的部分是為什麼作為一個申請者是比其他的申請者更加優秀的,或者説更加適合這個項目的。
我覺得從我的申請角度來説的話,體現個人特質的方式有很多種,有leadership skills就是領導力,有管理能力,有很強的科研能力之類的。或者説我們上過很多課,我的課不僅僅是限於本科生的專業課,也有可能是我上了更多的研究生的課等等。還有我在本科的時候所經歷過的一些實習經歷和研究經歷都可以作為你中間部分的一個主體。
在我的申請過程當中,其實我覺得申請研究型的研究生項目,最重要的是體現自己的研究能力或者是辯證思考。我申請的是一個研究型的研究項目,所以我就把我的着重的部分都放在了描述過去的幾段研究經歷,想因為我的研究經歷確實是有實在的產出的。
因為我申請的是一個研究型的研究生,就是説論文是一個畢業的考量因素,所以我將我的大部分的重點都放在了我的本科的研究經歷上。我本科其實是有兩段研究經歷的第一段是參與了一些學院組織的本科和研究生配對的合作項目,內容是殼材料相關的是觀測分析,混凝土材料的屬性,其實研究分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週期,我就發現我其實不是特別適合這個研究項目,所以我就放棄了土木工程的材料科學方向作為未來的研究方向。
用我這個例子或者説這個經歷來告訴大家的是,其實很多時候本科生做的一些研究項目,它雖然沒有本質上的一些結果,就是沒有導致論文的發表,或者説沒有導致你認識很好的導師,但是他其實還是給你的一些特別有用的信息。比如説自己適不適合在這個方向做研究,以及自不自己是否喜歡在這個方向做研究,因為在研究生的申請過程中,或者説在研究生這個階段裏,你就會發現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是一個非常大的驅動力。如果不喜歡這個研究方向的話,那麼研究生生活將過得並不愉快。
我的第二段的研究機會更加的曲折,第二段研究經歷的教授,他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很繁重,我見了他幾面了之後也沒有説上幾句話,等到在他和我熟悉了之後,他告訴我就是因為他被我的三顧茅廬的態度感動了,所以才決定讓我參加了暑假研究。
所以在大三的暑假,我和組內的研究生和博士後一起參加了跨學校的合作項目,然後學校的項目的主題是跟空氣質量室內環境有關,這段研究讓我認識了不少學術界的教授和博士,為我申請之後奠定了基礎,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內,通過和我的教授的大量溝通,和組內的博士大量的溝通,讓我明白了我自己想做些什麼,以及什麼學校才是我申請的研究生的一個很好的方向。
最後就是面試階段了,一般來説研究生或者説碩士的情況下,面試是極少有的,至少在工程這一方面是極少有的。如果是申請博士的話,大部分情況都會有面試。面試是為了更好的讓教授和你自己瞭解你們是不是一個很好的匹配。在面試的時候,教授也不是一個非常嚴肅的面試,因為我申請了一些博士的項目,我也和教授面對面的聊天,其實他們也都是比較和藹可親的,如果進到面試的環節的話,也就證明了他們還是比較認可自己的科研能力,或者説認可自己和他們組是比較好的匹配。
所以在這種時候大家也不要太緊張,一句話就是實話實説,把自己的疑問,把自己的一些觀點能夠和教授的闡明清楚,自己為什麼感興趣他的項目,並且更加深刻的瞭解他的項目,通常教授會在這個時間段裏面解釋,它有可能未來有什麼項目希望給你做,你也不能因為自己特別想進到他組,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項目,我覺得項目和教授和組的氛圍的匹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
在在此基礎上,學校還會提供一些校園開放日,通常校園開放日是已經被錄取的學生一起邀請去學校參觀,這個時候會和教授真正的面對面的進行交流。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基本上,當然校園參觀日通常是在做決定去哪個學校之前的,也就是説在決定最後的去向之前,你都是可以周遊各個學校來決定是否選擇這個學校作為你的研究生學校。
我覺得校園參觀日本身還是挺重要的,因為它能夠讓你更貼近的瞭解學校的氛圍,或者説這個組的氛圍是什麼樣的。
接下來的話,我還是想講一些本科生的申請,其實本科生的申請我一開始從上海的高中到美國來的申請其實比較坎坷,因為我的高中不是特別的開放,校長本身也不是很鼓勵出國,我們的出國的資源也不是很多,雖然在上海,但是還是驚人的沒有辦法像其他的學校那樣自如。
經歷了這麼多年,我覺得本科生的申請和研究生的申請,最大的區別就是本科生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然後我們的時間在高中的侷限,因為我們在高中會每天有非常多的課,從早上8點到晚上5點,寫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還有老師的諄諄教誨,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機會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即使這些真正想做的事情,未來不是自己真正的研究方向,或者説真正感興趣的方向,我覺得我還是會鼓勵大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勇於嘗試。
因為我在高中的時候,在我沒有要決定出國之前,我就會覺得其實我的目標就是我考上覆旦,我考上交大或者我考上同濟就好了,我所有的目標就是我有這個成績就好了。但是其實到國外了,這麼多年了之後,我發現人生裏面不僅僅是有這些分數,或者説是有一個特定的衡量標準,更多的是要去探索一個廣度,你想怎樣實現這樣實現這樣的自己,你是不是想把自己約束成一個只有成績能夠代表自己的形象,還是説你想更多的去探索世界,去探索你感興趣的,然後來找出你真正的想要的未來。
我覺得在申請本科當中,從我的經歷來説,我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去探索,因為我準備本科申請的時候其實也比較晚,就到高二下半學期的時候才真正開始準備,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比較倉促,也沒有什麼時間去包裝自己的形象,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所以當時錄取UT-Austin的時候心裏還是很不甘心的,因為我的夢想其實是berkeley,當時沮喪了很久。
後來到了Austin的之後,回顧過去這4年,其實我覺得我還是特別喜歡奧斯汀學校的,本身它也提供了我非常多的機會,然後也讓我意識到了其實學校申請學校的時候,你看的是有可能真的不是排名,有些學校它的排名雖然看起來比較的落後,但是本質上來説它可以給你提供的各種各樣的資源和機會,還有你能在這種地方體驗這樣的生活,都是特別的難能可貴的。我們接下來進入到了接下來一個話題,就是學校介紹。
二、UT-Austin&MIT的基本情況
關於UT先就是我的本科,我剛才已經説明了,我們UT其實有提供特別豐富的資源,我這邊只是稍微羅列了一下 UT-Austin的一些專業排名, 可以看到UT-Austin的強勢專業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方向,從工程到商科到建築到地質科學到傳媒到計算機,還有一些我沒有列上,但是其實排名都很高,就可以看出來 UT-Austin的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之所以他在us news上排名這麼低,是因為他的學生特別的多, 你知道大公立的學校在us news上都並沒有什麼特別傑出的表現,還有可能師生比例就是會比較的低。
其實説到大課的問題的話,每個學校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大課在伯克利,在甚至在MIT都是有的,我在MIT也上過400個人的大課,所以我覺得大課對於教學質量的影響雖然是有,但是也不是特別的明顯。
關於招生政策的話,因為在texas有一個特別的規定,所有的州立大學包括Austin分校,他們都有一個我記得是70%必須收州內學生的規定,政策大概是這樣子的:如果你是在texas讀了高中,並且你在texas的高中裏面,整個學校或者説這一屆裏面,你的排名是7%~10%的話,那麼UT系統就必須接受你的申請,他們就保證你一定會進入UT的公立學校的系統。
但是我也不確定他們是因為我們知道ut的系統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學校,比如説奧斯汀、達拉斯,還有聖安東尼奧,但是我不確定7%的同學,他們是最終必須也進入了他們會被保證進入奧斯汀,還是説只是進入魚體的整個系統。
但是總體上來説, UT系統是有這樣一個規定的明確的規定,7%的周內的高中的學生,前70%州內高中學生一定會被保送進 UT學校的系統裏,你選擇自己想要的專業,不需要額外的申請,其實是需要額外的申請,但是他們的專業申請一般都會通過。
這就導致的情況是因為他們把70%的生源都給了州內的學生,導致了他們很少有機會給州外的學生和國際生,這也是為什麼在我2015年申請UT的時候,我們這一屆的國際生本科生其實非常的少,大約在200個左右,這對於一個大公立學校來説是非常少的,如果我們做一個橫向比較,比如説是UIUC或者是聖地亞哥之類的,他們的本科生的羣體一屆大概最起碼要500個或者是800個以上。
但是在那個時候, UT只招了150個左右的中國人,但是現在的話稍微放開了一些政策,最近幾年 UT招的國際生是越來越多了,一屆的話現在也會有200個到300箇中國人,但是總體上來説國際生或者本科生的中國學生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
UT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惠民的政策,會享有州內學費政策,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其他國家人,還是外州人,還是德州人,當然德州人本身就會有周內優惠政策,但是對於像中國學生的話,只要每一週工作20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申請州內學費,然後中類學費基本上是國際生學費的1/2~1/3左右。
三、MIT的強勢項目
關於MIT,我覺得不需要跟大家做過多的介紹,因為大家都知道MIT的世界排名是一直都非常高,MIT的強勢專業我也沒有辦法枚舉,因為 在MIT什麼都很強。
我想説的一些特別的有趣的事情就是關於選課政策,在MIT我們是雖然每一個專業都會有不一樣的選課政策,但是從來基本上不會出現不允許跨專業跨學科選課,這是在其他的研究生學校是非常少有的,或者本科生學校,因為MIT的資源實在是太多了,極少的只有除了商院或者説是CS的一些個別課程之外,基本上的其他特別的專業門檻。
還有MIT和哈佛,它是有一個across register,互相選課的機制,只要是MIT的學生或者是哈佛的學生,我記得應該是塔夫斯的學生也是可以互相選課的,然後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坐公交車,比如説我坐公交車到哈佛的設計院去上他們的設計學校的課,然後包括哈佛的學生也可以當我們系來上我們教授的課,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
關於招生的話,其實 MIT的本科生可以是説是鳳毛麟角,我在MIT的國際生官網上面看到的是持有中國護照,或者説中國國籍的本科生,基本上就是兩個手能夠數得過來的那種。
但是研究生的話,MIT的研究生中國人其實是很多的,我粗略估計一下,研究人員包括研究生、博士、博士後,或者説是research fellow之類的大概有1000人左右。其實 MIT的中國人還是比較多的。
還有與此同時,MIT還有 offer了很多網絡公開課,MIT本身有自己的網絡課平台,比如説MIT online crossway,然後還有和EDX合作的一些項目,然後這個時候大家都可以聽到免費的 MIT的公開課,他們那些課都是真實的MIT的教授,當時上課錄製的我覺得非常的有用。
四、MIT對於國際生的重視政策
最後是關於研究生的生活,我覺得研究生的生活在MIT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像我現在這種課程加上畢業論文形式的研究的話,比較對於課程要求不是特別高,但是每週會要求有20小時以上的研究時間,這種研究時間通常都是給教授做項目,所以説在上一些自己專業課的同時,還會需要保證研究質量,這些其實在博士生還是在碩士生中都是一個比較特別難平衡的一個生活問題,就是花多少時間做研究,花多少時間休息,花多少時間來選課上課。
最後疫情相關的話題,還有MIT的國際生政策的話,我就稍微簡單的説一下,我覺得大部分現在在座的同學或者家長,你們應該都不是2020屆就是即將入學的那一屆,大部分都是2021,2022屆,我覺得現在申請難度,找工作難度什麼的,申請研究生的難度本身不會變得特別的大,因為國家美國大學現在的經費也特別的緊缺,很多項目他們其實是有放開招生政策的,但是並不代表但並不代表申請的難度一定會減少,因為我們知道有一些2020屆的學生也已經differ了他們的offer,選擇gap一年,這個時候他們有可能在2021屆同時也進行了重新申請。
在找工作難度的話,全球包括美國,包括歐洲,包括中國,其實受疫情影響找工作的問題一直都特別突出。我們知道在今年找到實習的同學,或者説找到full-time,正式工作崗位的同學也有收到了取消實習或者取消崗位的通知,是因為那些公司他們確實是受到了一些影響,已經沒有再過多的budget來招新的人,然後維持新的一些管理。
關於考標化考試準備的話,現在我們知道託福,SAT什麼的,都已經因為疫情取消了,託福,GRE,他們有一個網大家都可以去了解一下,這樣子儘快的完成考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關於2022屆的實習研究的話,有一些原本比如説要去美國,或者説和教授做研究的計劃,有可能已經被疫情打亂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考慮是否能夠做線上的研究,因為大部分的除非是生物化學,還有實驗性的研究的話,其他的研究方向還是能夠在線上進行的,可以嘗試着和教授溝通一下,是否能夠在線上繼續進行研究。以上的就是我對疫情相關話題的一些分析。
希望大家都能拿到心儀的offer。
▼
除了上述分享外,MIT學姐還在羣裏和大家互動答疑:
學霸君也會持續不斷地為大家帶來更乾貨滿滿的純福利講座!
如果你也想成為大神
為自己的學校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