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俠客島: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經典

求職的畢業生(圖源:新華社)

記得島叔高考填報志願時,翻開各家高校宣傳手冊,就業率皆在95%以上。似乎無論成績高低、專業如何,只要邁進高校大門,就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實際上,這堆看似光鮮的就業數據不僅有水分,而且套路不少。日前,教育部為此專門印發文件,要求採取系列措施,嚴格核查就業數據,嚴肅糾正就業統計違規行為。

高校就業率注水知多少?今天,島叔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有媒體報道,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高校和專業為追求就業率“好看”,變相要求畢業生提供就業證明等材料,上演“表格就業”的荒誕戲碼。

不少網友現身説法——

“不籤協議,老師天天打電話轟炸。”

“一看就業率90%多,實際一堆人還沒找着工作。”

“好多人考研沒上岸,gap一年都算靈活就業了。”

“哪有給過什麼就業指導,直接逼着籤三方協議。”

……

就業率“摻水”、學生“被就業”已不是新聞。部分高校為了讓就業率好看,千方百計“拔高”數據,作假手段層出不窮。

有的學校拿畢業證、學位證、個人檔案説事。若學生畢業前未籤三方協議,休想拿到前述要緊文件。有老師語帶威脅:“畢業證、學位證還在學校,話怎麼説,表怎麼寫,你們應該清楚。”

疫情之下,學生本就因求職心力交瘁,若再添無法順利畢業之憂,不忍氣吞聲、乖乖就範、抓緊掛靠一家單位,還能怎麼辦?

有些學生不着急就業,打算繼續考研。即便如此,學校也要求他們先拿出一份就業接收證明。

“剛需”激發市場,一些電商和打印店公然做起“簽字蓋章”的生意。花百來塊錢,一張有模有樣的就業協議就搞定了。有的輔導員還親自出馬,幫學生聯絡可簽訂就業協議的皮包公司。

具有“實幹精神”的老師只是其中一派,發動感情攻勢、搞道德綁架的老師也不遑多讓:“配合學校完成就業任務,就是為母校、學院增光添彩;不配合學校這麼幹,那就是給母校抹黑,給學院添亂。”

更有甚者,在學生不知情時便給學生安排了“就業”。“被就業”的學生稀裏糊塗失去了“應屆生”身份,後續求職、入職都會受影響。

網友評論截圖(圖源:人民網)

本該自主自願簽訂的就業協議,為何出現種種亂象?

完成就業指標的壓力層層傳導、疊加及由此引發的形式主義做法,恐怕難辭其咎。

部分地方政府為促就業、保民生,將就業率納入工作計劃,提出具體的就業指標。島叔在某地方政府官網看到,“實現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被納入“六穩”“六保”重點任務。

於是,上級指標壓力就層層傳導到了學校和輔導員身上。“滿世界找人,追着學生問就業。”某高校輔導員告訴媒體,學生如何就業、打算何時就業,輔導員無權干涉。但上級下達的就業指標是要完成的,如同刀架脖子。

除上級給出的就業指標壓力和學校間競爭需要,就業率高低還與高校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教育部此前曾發文要求,“健全專業動態調整和預警、退出機制,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於60%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點中也指出,“參考畢業率、就業率、師生比等指標,認定基本條件、基本管理、基本質量不達標的專業,並予以公佈。嚴格實行專業預警退出機制,引導學校對不達標專業及時調減或停止招生。”

而2017年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中,也提到“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這一標準。

由此觀之,對高校而言,就業率是資源分配的“指揮棒”。就業數據上去了,經費撥款、專業規模就跟上來了,學校和專業更“吃得開”;就業數據不好看,專業很可能面臨縮招、停招的風險。

將就業率作為高校考核指標,根本目的是為了優化學校專業設置,提高學生培養質量。但“專業設置容易撤消難”,圍繞一個專業,會產生多方利益訴求,誰都不願減招、停招。

於是,一些高校本末倒置地在就業數據上下功夫,將就業指標層層加碼,壓實到每個專業、每個班級,為的就是數字“漂亮”。

“學校只看就業率高低,只要簽訂了三方協議就行。”某院校班主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就業指標被分配到每個輔導員和班主任頭上,她手上還有一沓沒簽訂的三方協議,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催促學生儘早簽訂。

高校行政教師為畢業生就業“支招”(圖源:新華社)

對於報上來的就業數字,一些上級領導心知肚明卻聽之任之,甚至主動幫着造假粉飾。

可見,高校在就業率上弄虛作假,並非真心為畢業生考慮,而只在乎表格上那一串數據是否足夠亮眼。這不就是形式主義嘛!

“注水”的就業率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卻用虛假數據掩蓋真實就業問題,不僅“坑”了畢業生,也影響決策部門對就業形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

數據顯示,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74萬,同比增長40萬。尤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保就業”“穩就業”任務很艱鉅。

面對特殊就業季,數據更需要“擰乾水分”、摸清就業率底數。只有讓相關各方動態掌握就業問題實情,才能更精準地幫扶畢業生就業。

為此,教育部7月14日發文強調,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數據弄虛作假,將對相關違規行為嚴肅處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就業統計核查工作也再次重申了“四不準”規定,即:

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

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優秀畢業生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鈎;

不準以户檔託管為由勸説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

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教育部嚴查造假就業率(圖源:教育部官網)

教育部還開通了畢業生本人核驗渠道,畢業生可登陸“學信網”,對本人畢業去向信息進行核實。同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核查,採取向畢業生本人、用人單位核實等多種方式,對存疑信息逐條核實、逐一反饋。

就業是“六穩”“六保”之首,高校畢業生就業更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某些高校與其在就業率上勞神費勁地弄虛作假,不如在幫助畢業生就業方面多用心用力。

就業率注水這種形式主義,還是別成為畢業生的最後一課。

文/歐陽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