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殺殷通,殺宋義,殺義帝,項羽並非有勇無謀,千萬別和他做朋友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經典

(各位條友好,五斗前幾篇涉及到印度的文章很受歡迎,閲讀量都在五萬以上。不過,昨天那篇同類型的文章數字不太好看,估計是因為同類型文章太多了的緣故。有鑑於此,五斗把發文的時間稍微拖後一點——今天晚上再發。五斗現在先發個項羽的小文給條友開開胃,謝謝各位理解。)

項羽,楚將項燕的後代,名籍,字羽,是秦末戰爭中的風雲人物。

部分條友認為項羽只是一個有勇無謀之輩,那可真是小看他了。

如果你身邊也有項羽這樣的人物,奉勸各位條友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和事業發展,儘量躲得越遠越好。

五斗就以項羽殺殷通,殺宋義,殺義帝的這些事情,試着剖析他心智縝密,出手狠辣的一面。

殺殷通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

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影視作品中的項梁

啥意思?

就是説項梁殺了人,迫不得已才和項羽躲藏到吳中地區。

項梁的才能在吳中一地可謂是萬中無一,非尋常人能比。項梁也經常趁着各種機會,部署和了解當地的青年才俊,為以後的宏圖大業做準備。

不過,按照普通人的理解,項梁叔侄既然是為了避仇才逃到了吳中地區,本應該謹小慎微,夾起尾巴做人,儘可能地避人耳目才是。

不過,《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的事實卻恰恰相反。

項梁叔侄在吳中竟然能混得如此風生水起,甚至是有恃無恐,還竟然敢私下裏開始招兵買馬,招攬人心了,你説奇怪不奇怪?

這事情,其實説穿了也沒有多大意思——項梁叔侄在上面有人唄。


能罩得住項梁叔侄的人,就是會稽郡的郡守殷通,吳中地區恰恰就在他的管轄之下。

《史記·項羽本紀》中也有所暗示。

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

由此可知,會稽郡的郡守是瞭解,熟悉,甚至是信任項梁叔侄的。

也唯有此,我們才可以理解,項梁叔侄為什麼會到此地避難,而且能在此地混得風生水起。

也唯有此,我們才可以理解,會稽郡的郡守殷通為什麼會召見項梁,而且把起兵反秦如此重要的事情告訴他,並希望項梁能出任他麾下的大將。


影視作品中的殷通

殷通對項梁叔侄信任有加,推心置腹,沒想到卻反受其害。

項梁表面上假意配合殷通,私下裏卻和項羽密謀,趁機殺死了殷通,奪得了會稽郡的大權,獲得了反秦大業的第一桶金。

當然了,在殺殷通的這件事情上,項梁應該是主謀,項羽是戰將,但項羽畢竟在“智勇雙全”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小步,前途不可限量。

殺宋義

宋義原本是楚國令尹,也就是楚國的丞相,官職比項羽的祖父項燕稍高一點。

有些人就因為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孫子,所以就讚頌項羽出身世家,有常人難以比擬的貴族氣質。

如果這個邏輯靠譜,那麼曾經做過楚國大丞相的宋義就應該貴族精神爆棚,可以開煙花大會了。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宋義並不是無能之輩。

宋義熟知兵法,早就數次告誡項梁“驕兵必敗”的道理,要他謹慎從事。


影視作品中的宋義

可惜項梁當時已經被暫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對宋義的屢次忠告充耳不聞,所以最後才落得了身死命銷的結局。

也就是因為這一件事,宋義的才能被其他人所認可,所以他才被舉薦給楚懷王熊心。

楚懷王對宋義委以重任,讓他擔任上將軍,以項羽為副將,統率所有的楚軍。

不過,上將軍豈是那麼容易勝任的?

不是要看你懂不懂兵法,還要看你的命夠不夠長。

果不其然,項羽趁着早晨見宋義的機會,趁着對方毫無防備,乾淨利索地把宋義殺死。

如果按照秦漢軍制,宋義身為上將軍,身邊至少有幾百,甚至上千的親衞在保護他的安全。

即使楚軍現在是“雜牌軍”,宋義的人身安全也應該有妥善的保護,只怪他看錯了人,沒有料到項羽居然會殺他而已。

項羽殺死宋義以後,對其他的將領説了一大番義正詞嚴,冠冕堂皇的話,這都被司馬遷記載在《史記》中。

“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

這段話充分展現了項羽“智勇雙全”的才能,讓人歎為觀止。

①項羽之所以殺死宋義,和爭權奪利無關,是因為宋義和齊國密謀造反,反對楚王,所以罪無可赦。

②楚王暗中給項羽下命令,要求項羽殺死宋義。項羽悄悄殺掉宋義,並不是項羽自己想殺他。

③(其他的將領雖然心裏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將領們心裏很害怕,害怕自己落到和宋義一樣的結局,於是擁立項羽為上將軍。


影視作品中的項羽

楚軍已經被項羽掌握在手裏,而且又在千里之外,楚懷王縱然心裏苦,也只好捏着鼻子認了。

更甚一步,項羽竟然還深諳後世“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道理,立刻派人追殺到齊地,把宋義的兒子也殺了。

宋義的兒子,這可憐娃,估計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怎麼就得罪了項羽,怎麼莫名其妙地就被他“咔嚓”了。

不過,如果宋義父子知道會稽郡郡守殷通的死因,估計他們心裏就“坦然”了。

項梁雖死,英魂不滅,永遠活在項羽的心中,陪着他在“智勇雙全”的道路上跨出一大步。

殺義帝(楚懷王熊心)

項梁起兵反秦後,採納了謀士范增的建議,立楚國王室後人“熊心”為楚懷王,藉以號召楚地的反秦勇士歸於自己的麾下。


影視作品中的范增

換句話説,楚懷王對於項氏叔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要不然早就被他們“咔嚓”了。

一、秦滅六國,楚國屬於最無辜的一個,所以楚人對秦國懷恨在心,民心可用。

二、陳勝自立為王,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不多久就一敗塗地。

三、項梁叔侄起事反秦以後,楚地之所以有這麼人支持他們,是因為他們是楚國大將的後代。若想名正言順,進一步擴大勢力,切不可步陳勝的後塵,應該擁立新的楚王。

《史記·項羽本紀》中對此有詳細的解釋。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影視作品中的楚懷王

在項氏叔侄的心目中,楚懷王不過是個有些利用價值的傀儡而已,本應該有做傀儡的覺悟才是。

可惜楚懷王沒有琢磨透項氏叔侄的心思,竟然不死心塌地接受項羽的操縱和控制,這才讓項羽逐漸起了殺心。

楚懷王當初任命宋義做上將軍,讓項羽做副將,結果宋義被項羽找機會給“咔嚓”了,還説是楚懷王讓他做的。

楚國大軍已經被項羽掌握在手裏,楚懷王縱然心裏一萬個不願意,但還是捏着鼻子認了,默默地把項羽送來的黑鍋給背上。


楚懷王本來和諸將約定好,第一個率軍攻進入關中者可以封王,當時也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包括項羽。

沒曾想到,劉邦竟然率先進入了關中,本來信心滿滿,人強馬壯的項羽自然不樂意了。

劉邦竟然都是王了,他還只是個上將軍呢,不答應,堅決不答應。

於是“智勇雙全”的項羽想出了一個妙招,派人去問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王之”這事情還算不算數?

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傻子也應該明白啊。

項羽就是讓楚懷王主動出面,把這句話吞回去,不能封劉邦為王。再進一步,甚至可以封項羽為王——這就看楚懷王自己的覺悟了。

影視作品中的項羽

楚懷王看着項羽派人送來的這口大黑鍋,烏漆漆的,他眼淚汪汪,估計當時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口黑鍋太大太重了,楚懷王的小身子骨吃不消啊。

上次楚懷王任命的上將軍宋義都被項羽給“咔嚓”了,還對外説是楚懷王下的密令,楚懷王已經背過一次黑鍋了。

但上次既然説是密令,自然沒有第三個人知道,這事情也勉強能圓得過去。

而且項羽還把宋義的兒子都“咔嚓”了,斬草除根,沒有留什麼後患,楚懷王這黑鍋背也就是背了。

可這次“先入關中者王之”的事情,是楚懷王公開和眾將約定的,一言九鼎,可謂是天下皆知。如果現在楚懷王出面反悔,只會讓天下人認為他説話如排氣,形象和信義全無。

更可怕的是,這口黑鍋一背,天下人都知道他不過是項羽的傀儡而已,無信無義,可有可無。

事情若是真的到了那個地步,楚懷王的生命也就是差不多走到盡頭了。

楚懷王一咬牙,終於做了一次男人,梗着脖子沒有接受項羽的威脅,接着就把自己的小命給賠上了。


影視作品中的項羽

不過,“智勇雙全”的項羽豈會親自動手,落一個“弒主背君”的罵名?

項羽的辦法多着呢,用的可都是連環招,一環扣一環,環環要人命。

他先是尊熊心為“義帝”,架空他的權力,然後自行分封天下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

緊接着,項羽強迫熊心遷往郴城,私下裏安排英布等人在路上斬殺了熊心,而

項羽卻依然白衣如雪,沐浴在貴族精神的光輝中,手上一點血沫子都沒沾上。

事情都做到了這個地步,如果還有人説項羽有勇無謀,估計就很難服眾了。

不過,天生萬物,相生相剋。

水克木,木克土,棍子怕蟲子,蟲子怕公雞……

“智勇雙全”的項羽,最終還是栽在劉邦的手裏。


影視作品中的劉邦

項羽之所以敗於劉邦,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他小看了劉邦,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是一個“當面裝慫蛋,背後裝槍彈,當面陪笑臉,背後磨刀子”的狠角色。

如果我們把項羽失敗的原因歸咎於他有勇無謀,或者是婦人之仁,估計項羽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認。

殷通、宋義父子等人倘若知道項羽竟然是“貴族精神”的代言者,估計能在九泉之下哭得背過氣去。

項羽是員猛將,五斗承認。

不過,各位條友,如果你身邊恰恰有項羽這樣的人——無論他才能多麼出眾,你還敢對他推心置腹,信任有加嗎?

想想殷通、宋義,乃至義帝之死,我們還是和項羽這樣的人保持一段安全距離才好。

你們説呢?

參考資料:《史記》、《義帝本紀》等資料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五斗出品,只做原創,有理有據,歡迎關注

@五斗侃史論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