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告別採砂船前前後後:當年被炒到1000萬
當年炒到1000萬的採砂船,如今全部退出錢塘江杭州段
錢報記者踏訪因砂而興的東江嘴村――
錢塘江告別採砂船的前前後後
本報記者 陳偉斌 見習記者 俞任飛 實習生 楊媛媛 文/攝
錢塘江與富春江交匯口,杭州西湖區雙浦鎮東江嘴村緊挨着這塊寶地。村委會副主任辦公室裏,李強從電腦前抽出一支筆,在便箋紙上寫下了“23”、“2017”兩個數字,又順手拿起計算器,“是1994年,當時這邊江上最早的一台砂機就是我的。”
因砂而興的東江嘴村,位於錢塘江、富春江和浦陽江三江匯合處,如今已是洋樓林立。曾幾何時,錢塘江上大多數的採砂船,都源自這個村子。
這個村子的發展和轉型,見證了前後30多年的採砂史。
時隔境遷,今年8月底,最後20艘合法採砂船被清退送進船廠拆解,66公里的錢塘江杭州段採砂史由此終止。
採砂船退出,是遲早的事
雙浦鎮東江嘴村村委會,李強剛剛從外面辦事兒回來,滿頭大汗,走進辦公室,點起一支煙,這個膚色黝黑、肌肉緊實的本地漢顯得很淡然。
今年45歲的他,和採砂船打了20多年交道,是當年第一批在錢塘江上從事採砂行業的“老將”。
“其實,當時江上第一台砂機,就是我自己造的。”李強明白,採砂船退出錢塘江,是遲早的事,但他多少也有些不捨。
1989年,17歲的李強隨父親進入當時的東風造船廠,由於工作上進、頭腦靈光,進廠第一年他就在年終大會上受到表揚,還被獎勵了1000元錢,這筆錢在當時是個大數目,“當年我的技術在雙浦可以説是第一。”
在造船廠鉗工組工作了五年,李強又去造了兩三年運輸船。由於東江嘴村地處富春江和錢塘江交匯處彎道,砂石資源豐富。從小隨着父輩就開始與採砂船打交道,又看到富春江上採砂船的興盛,李強動了心思。
“那時富春江上的採砂船,設備都比較老舊,還需要人力。”在船廠工作多年的經歷讓李強對採砂設備很清楚,他曾去富陽看過那邊的採砂設備,發現當時機器雖然已機械化,但操作吃力,“我自己想了很多,造了一個電氣化的砂機,裝上了發動機組。”
這成為李強自造砂機入行的節點。
經過五個月的努力,他造出了錢塘江上的第一台砂機,在1995年正式開始運行。當時錢塘江上的可採砂石資源豐富,李強的砂機運行一天,能填滿20多艘130噸載荷量的運輸船,以此計算,最多一天能採3000噸江砂。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大功率砂機在採砂行業中逐漸普及,一般每台砂機有四五個股東,大多是東江嘴村村民。
最初,江面上只有兩台砂機,六七十艘運砂船在江上排隊裝,三四天才能輪上一趟。按當時的砂石價格,一船砂能賣8000元,收入可觀。
東江嘴人也不止步於錢塘江,一路向外,當時上海等地都有東江嘴人的採砂身影。
但砂石資源終究有限,當初大規模開採也加速了這條產業的衰弱。記者從錢塘江管理局政策法規處副主任張興國那裏瞭解到,錢塘江採砂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了90年代末達到鼎盛時期,此後開始走下坡。
1998年,《錢塘江管理條例》出台,採砂船採砂需向錢塘江管理局申請採砂許可證。
2004年8月《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開始實施,錢塘江上被劃定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加之環保要求,禁止採砂成為必然之勢。
那年之後,錢塘江採砂船的收益開始明顯下降。
入行十多年後,李強又成為較早退出的採砂人――2005年,李強退出了這行,外出做工程,直到2010年才回村進入村委工作。
一台砂機曾被炒到1000萬
東江嘴村有一千餘户人家,四千餘人口,是雙浦鎮最大的村莊,近幾十年以挖砂出名。
李強告訴記者,錢塘江採砂的方式是在更新中進步的,他父親二十幾歲時,就有人在錢塘江裏採砂,那時用竹竿綁上簸箕,下水撈砂再裝進船裏,一艘船隻能裝3到5噸。
後來又出現了用12馬力的機器帶動水泵下水抽砂,靠人工把砂裝進船。
李強見證了砂機從1994年的120馬力到目前600馬力的變遷。採砂作業時吸砂管伸入河牀表層可達10米以上,影響半徑可達百米。採砂船耗油量也大,一個月僅柴油費用就高達60萬元。
“但砂機改裝是一筆巨大的費用,即使用舊零件,改裝一台砂機也至少要花費300萬。”李強説,但鉅額投資背後有可觀的利益在驅使,2000年到2002年是東江嘴村採砂村民們收益最好的時候,如果是四户共享一個砂機,最普通的,每户每年都能分到100萬。這哪裏是採砂,就是採錢啊。
2002年左右,一條裝了砂機的採砂船,被炒到1000萬。當時有人想買李強的船,但因為合夥的人不同意,最後沒賣成。其實當時李強就覺得挖砂這事長不了。
張興國説,2010年起,經勘測發現錢塘江主城區段的砂石資源消耗迅速。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停止採砂許可,但還是存在非法開採。
“一隻眼盯着採砂船一隻眼盯着巡查船”――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在錢塘江採砂必須是在距離岸邊200米、距離橋樑500米的範圍內,可由於砂資源的日漸匱乏,砂機運行一天都未必能有成果,於是,在晚上,一些採砂船會趁着夜幕開到離岸灘較近的地方“偷砂”,“但其實不合算,因為偷一船砂掙個萬把塊錢,如果被抓到就要罰好幾萬。”
慢慢地,採砂暴富的傳奇開始落幕。
不採砂了,現在轉型賣挖機
今年年初,我省有關部門整治非法採砂亂象,要求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錢塘江主城段遺留的20艘採砂船的拆解工作。
就這樣,採砂船最終退出了錢塘江經濟發展的歷史舞台。
按李強的説法,東江嘴村最初的發跡,是因為船運和漁船,採砂,只是一個插曲。船運至今還有,而西湖區所有的漁船中,東江嘴村也仍佔一半。
發現砂石生意不好做了,有的砂機也停止了運轉,很多村民都開始琢磨轉型。
許多原本執證在採砂船上工作的村民,憑着開船執照也找到了新的工作,在湘湖、西溪濕地等地開船。
還有很多村民去做了挖機生意或工程,“倒賣挖機,一台能掙個兩三萬,一些生意好的,一年能倒個幾百台。”
挖機是東江嘴村很多村民從挖砂行業轉型後,所形成的效益最好的產業。
個人的“突圍”之外,村裏也在積極解決村民們的就業問題。李強他們也在思考着更綠色的發展模式和挖掘文化產業發展。
“現在村子裏環境好了,空氣好了,但就業還是個問題。”李強説,村裏正在申報,想把東江嘴村變成一個風情小鎮,建一個漁市碼頭,這樣一來村民們可以靠漁家樂來增加收入,並且形成新的旅遊產業。在李強辦公室門口的公示牌上,就標註着“三江漁村・風情小鎮”,“採砂船退出東江嘴村後,我們正努力轉型。”
如果是四户共享一個砂機,最普通的,每户每年都能分到100萬。這哪裏是採砂,就是採錢啊。